猜你喜欢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

书籍作者:张晓虹 ISBN:978703073435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6161
创建日期:2024-04-08 发布日期:2024-04-08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以作者团队五年多文献整理与野外考察为主,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古城、水系和交通三个方面对中国北方主要沙漠地区的历史演变与环境变迁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我国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路径,是近年来*系统、全面的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成果。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北方沙漠历史地理研究概况 1
第一节 中国北方沙漠研究的缘起 1
第二节 中国北方沙漠研究概述 4
第三节 野外考察与历史文献互证的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毛乌素沙地及周边古城聚落遗址考察 14
第一节 新石器至商周古城聚落遗址 15
第二节 秦汉时期至十六国时期古城 27
第三节 唐宋时期古城 37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古城 58
第三章 历史时期毛乌素沙地水系变迁 71
第一节 窟野河水系、秃尾河水系 72
第二节 清代以来无定河水系的环境演变过程 81
第四章 巴丹吉林、柴达木、库木塔格沙漠考察 101
第一节 甘青地区古代城址变迁考察 102
第二节 河西走廊水系湖泊变迁考察 135
第三节 河西走廊交通遗址考察 152
第五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考察 169
第一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古城及交通遗址 169
第二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水系 183
第三节 阿尔泰地区古人类文化遗址考察 195
第六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 209
第一节 塔克拉玛干沙漠东缘古城遗址 210
第二节 罗布泊水系变迁考察 236
第三节 丝绸之路中道、南道交通考察 241
图2-28 兴武营古城 68
图2-29 长城花马池段 69
图3-1 窟野河KY3考察点 72
图3-2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乌兰木伦河 73
图3-3 乌兰木伦河植被 74
图3-4 窟野河河漫滩与河堤 76
图3-5 窟野河 76
图3-6 高家堡镇秃尾河段 77
图3-7 秃尾河采兔沟 80
图3-8 窟野河、秃尾河与黄河交汇处 81
图3-9 无定河上游、下游 82
图3-10 榆溪河河源刀兔海子 89
图3-11 纳林河河源段 91
图3-12 海流图河HLT1考察点 93
图3-13 暴雨后的八里河河道 96
图3-14 清代以来毛乌素沙地年平均气温与年降水量重建曲线 97
图3-15 清代以来毛乌素沙地乡村人口数量重建图 98
图4-1 黑水国南城东北角土台(一) 103
图4-2 黑水国南城东北角土台(二) 103
图4-3 明南城城墙残壁 103
图4-4 汉黑水城北城遗址 104
图4-5 南北城之间的重要考古发掘现场 105
图4-6 骆驼城遗址 106
图4-7 南城门及“皇城”城门 107
图4-8 北城南侧瓮城 107
图4-9 南城门瓮城 108
图4-10 毛目城残存墙体 109
图4-11 东大湾城航拍 109
图4-12 西大湾城航拍 110
图4-13 地湾城故址 111
图4-14 甲渠候官城周边烽燧 113
图4-15 黑水城航拍 114
图4-16 绿城城垣遗址 121
图4-17 绿城遗址西区 122
图4-18 K710城文物保护碑 122
图4-19 城址K710平面(一) 123
图4-20 城址K710平面(二) 123
图4-21 K688城文物保护碑 124
图4-22 城址K688平面 125
图4-23 居延诸城遗址直线距离图 126
图4-24 伏俟城周边环境 128
图4-25 西海郡故城遗址 129
图4-26 南古城遗址 130
图4-27 旧文保碑及西墙剖面 132
图4-28 东墙及东北角 132
图4-29 北墙残高示意图及北墙剖面 133
图4-30 鱼卡石砌烽火台遗址周边环境 133
图4-31 冷湖石油基地遗址平面 134
图4-32 沙子入侵到房屋中 134
图4-33 鸳鸯池水库边 138
图4-34 正义峡及下流出口台地宽谷段 140
图4-35 阿拉善台地 141
图4-36 狼心山水利枢纽航拍 143
图4-37 东居延泽(天鹅湖)航拍 144
图4-38 DEM图像居延泽范围 144
图4-39 黑河东支流古河道 145
图4-40 敦煌市西北的哈拉奇湖 147
图4-41 疏勒河小河沟 150
图4-42 党河考察照片 151
图4-43 榆林河河道 152
图4-44 悬泉置遗址航拍 155
图4-45 小方盘城 156
图4-46 海子湾烽燧、障城分布图 163
图5-1 北庭故城两套四重城示意图 171
图5-2 北庭故城航拍 171
图5-3 西大寺 173
图5-4 西大寺交脚菩萨像 173
图5-5 西大寺壁画 174
图5-6 乌拉泊古城俯视图 175
图5-7 乌拉泊古城南墙 175
图5-8 唐朝墩古城航拍图 177
图5-9 唐朝墩古城景教寺院遗址 178
图5-10 伊犁将军府署墙遗址 181
图5-11 WLGH1考察点航拍图 184
图5-12 瑙干沟段考察点上游(左)、下游(右) 185
图5-13 查干郭勒水库考察点全景图 185
图5-14 WLGH2考察点水库下游图 186
图5-15 青河段考察点乌伦古湖国家湿地公园 187
图5-16 乌伦古河WLGH4考察点俯视图 187
图5-17 萨尔托海二台大桥考察点河道及防洪堤 188
图5-18 萨木特石人(青铜时代) 198
图5-19 扎马特石人(青铜时代) 198
图5-20 西大寺博物馆外所见阿勒泰石人 199
图5-21 达巴特石人(隋唐时期) 199
图5-22 什巴尔库勒2号墓地1号墓鹿石中的AQS2-4号鹿石 201
图5-23 托也勒萨依鹿石A面 202
图5-24 托也勒萨依鹿石B面 202
图5-25 喀让格托海石堆群3号鹿石 203
图5-26 查干郭勒水库岩画保护碑 205
图5-27 岩画上的骆驼、羊类图案 205
图5-28 岩画上的鹿形图案 206
图5-29 岩画上的人类持弓图案 206
图5-30 瑙干彩绘岩画观景台 207
图5-31 瑙干彩绘岩画中的执杖坐佛 207
图5-32 藏文六字真言及鹿形图案 208
图6-1 楼兰LA古城“三间房” 213
图6-2 米兰遗址航拍图 216
图6-3 米兰古城遗迹 216
图6-4 罗布泊主要考古遗址14C年龄与历史年代分布图 219
图6-5 柯尤克沁古城 222
图6-6 阔纳协海尔古城 223
图6-7 1980年立卓尔库提城文保碑 223
图6-8 古城周边环境 224
图6-9 苏巴什佛寺西寺大殿 225
图6-10 苏巴什佛寺西寺中部佛塔简图 226
图6-11 苏巴什佛寺中部佛塔 226
图6-12 克孜尔尕哈烽燧 230
图6-13 克孜尔尕哈烽燧西侧之盐水沟 231
图6-14 小河墓地航拍(左)与近景(右) 232
图6-15 营盘古城(左)与营盘墓地(右) 233
图6-16 扎滚鲁克古墓群 234
图6-17 米兰古城南侧灌溉遗址 234
图6-18 古河道剖面 235
图6-19 古河道中胡杨树 236
图6-20 来利勒克遗址航拍图 236
图6-21 罗布泊及周边地区湖面波动历史 238
图6-22 全新世尺度上楼兰衰亡期的干旱气候记录 239
图6-23 博斯腾湖2000年来蒿属/藜科花粉率比值 240
图7-1 西拉木伦河峡谷航拍图 257
图7-2 西拉木伦河上游河道及两岸植被覆盖对比 257
图7-3 西拉木伦河中游干涸的支流故道 258
图7-4 海拉苏水利枢纽工程航拍图 258
图7-5 西拉木伦河中游河道 259
图7-6 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汇流处航拍图 259
图7-7 呼伦湖东北岸 265
图7-8 大兴安岭北部春季降水量树轮重建序列 266
图7-9 海拉尔河(哈克段) 268
图7-10 海拉尔河(牙克石段) 268
图7-11 海拉尔河(海拉尔区段) 269
图7-12 伊尔施大桥段的哈拉哈河 269
图7-13 哈拉哈河林场段 270
图7-14 哈拉哈河(阿尔山口岸大桥段)航拍 270
图7-15 哈拉哈河(阿尔山口岸段) 271
图7-16 辉河(辉河林场段)航拍 271
图7-17 辉河(辉河林场段) 272
图7-18 辉河(辉河大坝段) 272
图7-19 辉河(辉河大坝段)航拍 273
图7-20 辉河(草原段) 273
图7-21 辉河主河道 274
图7-22 伊敏河(伊敏苏木段) 274
图7-23 伊敏河(伊敏河大桥段) 275
图7-24 伊敏河(海拉尔区段) 275
图7-25 伊敏河(河口段) 276
图7-26 根河(额尔古纳段) 277
图7-27 根河(黑山头段) 277
图7-28 呼伦湖北岸 278
图7-29 草场沙化 279
图7-30 呼伦湖东北岸 279
图7-31 山庄外八庙 282
图7-32 平冈古城遗址复原图 283
图7-33 平冈古城(黑城古城)文物保护牌 283
图7-34 平冈古城城墙 284
图7-35 平冈古城瓮城 284
图7-36 平冈古城城内农田 285
图7-37 辽中京遗址复原图 285
图7-38 辽中京城墙夯土层 286
图7-39 辽中京朱夏门 287
图7-40 辽中京阳德门 287
图7-41 辽中京遗址砖塔 288
图7-42 牛河梁遗址分布示意图 289
图7-43 牛河梁女神头像 289
图7-44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考古工地 290
图7-45 牛河梁遗址积石冢考察现场 291
图7-46 西土城子古城 291
图7-47 西土城子古城全景 292
图7-48 西土城子古城城墙遗迹 292
图7-49 西土城子内的放马圈 293
图7-50 善宝营子古城全景 293
图7-51 善宝营子古城内现状 294
图7-52 善宝营子古城城墙 295
图7-53 黑城子古城位置及平面复原图 295
图7-54 黑城子古城全景 296
图7-55 黑城子古城西墙 296
图7-56 库伦三大寺位置示意图 297
图7-57 库伦兴源寺 298
图7-58 库伦福缘寺 298
图7-59 下扣河子古城全景 299
图7-60 下扣河子古城城墙遗迹 299
图7-61 下扣河子古城内的沟渠 300
图7-62 哈民忙哈遗址中出土的陶猪 300
图7-63 哈民忙哈遗址中出土的麻点纹陶罐 301
图7-64 哈民忙哈遗址中房址人骨遗存 301
图7-65 福巨古城内部 303
图7-66 福巨古城平面勘探复原图 303
图7-67 辽上京遗址位置示意图 304
图7-68 辽上京遗址平面复原图 306
图7-69 辽上京“日月宫”遗址 307
图7-70 辽上京城墙夯土层 307
图7-71 辽祖陵、祖州古城位置示意图 308
图7-72 祖州古城考察现场 309
图7-73 饶州遗址示意图 310
图7-74 饶州古城东城西墙 311
图7-75 饶州古城耕地 312
图7-76 饶州古城城内放牧 312
图7-77 饶州古城东城南墙 312
图7-78 二道井子遗址位置示意图 313
图7-79 二道井子遗址博物馆 314
图7-80 二道井子遗址房址 314
图7-81 二道井子遗址T1707、T1708北壁剖面图 315
图7-82 兴隆沟遗址与“中华祖神”考察现场 316
图7-83 1992年兴隆洼遗址发掘现场 317
图7-84 兴隆洼遗址考察现场 317
图7-85 吐列毛都遗址今景(自西北角台向城内拍摄) 319
图7-86 腰伯吐城遗址2012年古城调查时的房址示意图 319
图7-87 腰伯吐城址 320
图7-88 2018年10月金界壕考察现场 321
图7-89 2019年6月金界壕考察点(自西北角台向城内拍摄) 321
图7-90 哈克遗址俯瞰图 323
图7-91 浩特陶海古城(照片上东下西) 324
图7-92 黑山头古城遗址 325
图7-93 蘑菇山北遗址 325
图7-94 扎赉诺尔墓葬群 326
图7-95 巨母古城 328
图7-96 甘珠尔花遗址 328
图7-97 赫热木图古城遗址 329
图7-98 巴彦乌拉古城全景 330
图8-1 多伦县汇宗寺 337
图8-2 汇宗寺及章嘉仓总平面示意图 338
图8-3 多伦善因寺 341
图8-4 善因寺总平面示意图 342
图8-5 善因寺现状总体布局示意图 3
短评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 引言: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多样的地理环境。其中,沙漠地区是中国独特的地理特征之一,其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的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并对其影响和启示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沙漠地区的环境演变 中国沙漠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中部,主要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恩沙漠、大戈壁、小戈壁等。在历史时期,这些沙漠地区经历了多次环境演变。古代文献和地质考古研究表明,沙漠地区在古代曾是湖泊、草原和森林的所在地。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地区逐渐转变为干旱的沙漠景观。尤其是在古代的农耕文明发展时期,大规模的砍伐和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 第二部分:人地关系的演变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的人地关系经历了多次演变。在古代,一些民族如回鹘、突厥等在沙漠地区形成了独特的游牧文化,依靠草原资源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族逐渐与农耕文明接触和融合,形成了沿边屯垦和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 然而,在一些历史时期,人地关系也面临了巨大的挑战。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开发的压力,沙漠地区的环境恶化加剧,人们面临着生存困境。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适应措施,如灌溉农业、防风林建设和沙漠治理等,以维持生产生活的可持续性。 第三部分:影响和启示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应对当前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提醒我们环境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次,它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期的繁荣和稳定。 此外,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的经验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例如,我们可以借鉴古代的灌溉技术和沙漠治理经验,探索适应当前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培养,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也是应对当前环境挑战的关键所在。 结论: 历史时期中国沙漠地区的环境演变与人地关系研究揭示了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通过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地质考古资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我们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实现人与自然共同繁荣的目标。

2023-07-17 07: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