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蒙古世纪

蒙古世纪

书籍作者:马啸鸿 ISBN:978710805087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192
创建日期:2024-05-05 发布日期:2024-05-05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蒙古世纪》是在欧亚史和中国史中对元代(1271—1368)艺术进行再定位的研究产物,通过丰富的图像和实物材料,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多种文化模式并置、充满矛盾和复杂互动的时代。

马啸鸿在本书中广泛检视多种艺术媒介和物质载体,从城市建筑、墓室壁画等考古材料,到瓷器、雕塑、书画等传世作品,乃至印刷纸币等实物材料,都有涉及。他将元代的器物特征总结为三点:展示性、便携性、跨文化性,并强调看待蒙古帝国视觉艺术的整体方法:一是跨文化的视野;二是对生产工艺的关注。通过这些研究,作者考察了蒙古人的“游牧生活方式”给中国农业带来了怎样的具体挑战,以及这些社会现实如何反映在元代的视觉文化领域中。在他笔下,这一短暂而迷人的时代所创造出的视觉文化,拥有一种能够跨越不同社会等级的凝聚力。

全书以时间顺序和主题相结合的方式对元代文化展开探讨。每章均选择了某一特定事件或某种变革,以此出发,对当时的艺术态势和相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共有图版159帧,许多为稀见材料。


作者简介

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博士,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美术史与考古史系中国美术史教授,英国艺术与人文研究理事会(Arts and Humanities Research Council,简称AHRC)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中日绘画交流史和中国视觉文化等。著有《赵孟頫:忽必烈帝国的书法与绘画》(2011)等;编有《顾恺之和他的警世卷轴》(2003),《古原宏伸关于宫廷侍女卷轴画警世性的探析》(2001)等。同时为中国艺术的学术型策展人。2010年,马啸鸿在爱尔兰策划了《关于中国的叙事图像:来自上海博物馆的15—20世纪叙事和人物画》展览,引起了欧洲艺术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编辑推荐

书中讨论的内容、使用的材料十分丰富客观,每一章所选择的主题都尽量具有延展性。因此,都城、元初社会的等级与人心、自然灾害对王朝合法性的影响、科举与文化、元代中叶过渡时期的文化政策与核心文人价值、元末艺术的总体情况、青花瓷的诞生,这七个主题尽管绝不是元代中国艺术的全部,但都具有典型性,尤其强调具体阶段的政治环境、文化心态对于创作、理解艺术品的影响。


《蒙古世纪》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致我的中国读者

蒙古人缔造了世界史上最广袤的陆上毗连帝国,但他们在历史叙述中普遍乏善可陈,其成就迟迟未能得到承认,唯剩许多负面评价和板上钉钉的历史败绩。在“大蒙古国”(Yeke Monggol Ulus)这个辽阔的欧亚帝国中,最负盛名的兀鲁思(ulus)或汗国非大元(或称Dai Ön)莫属,它横跨蒙古高原祖地和朝鲜半岛,延伸至青藏高原周围的中亚和内亚地区,并南下穿越了东南亚半岛的丛林地带——也就是说,它不仅占据了我们如今视为中国本土(China proper)的农耕平原,并远远超出了这个范围。我们还应谨记,许多旅者都来自蒙古帝国的西陲之外,如威尼斯的马可·波罗和摩洛哥的伊本·白图泰,而他们脑海中并没有“中国”的概念:根据蒙古语的说法,它的北方被称为契丹(Cathay),南方叫作蛮子。

蒙古人以纷繁多样的方式深刻影响了被征服的文化,并将自身融入其中,但我们尚未充分认识这一点。例如,无数蒙古妇女被许配给欧亚各地的地方精英,甚至还远嫁到马穆鲁克埃及(Mamluk Egypt),展现出蒙古人的势力和权威,但目前她们的故事还鲜为人知。与此同时,华人也广泛游历了大蒙古国及其域外地区——例如,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述说了景教教士兼外交家拉班·巴·扫马(Rabban Bar Sauma)的生平,他从中都(后来的大都,今日的北京)出发穿行了整个帝国,并在法国的大西洋沿岸为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King Edward I)举行了弥撒,其后定居于伊儿汗国的巴格达。尽管蒙古人促使人员、物品和知识的流动高度畅通,但他们也逐渐意识到自身权威的局限。1290年左右,世界上最强大的统治者元可汗(khaghan),或汗中之汗忽必烈,欲图征服日本,再通过爪哇控制东南亚。他调遣水陆两军渡海入侵,并进攻太平洋沿岸岛屿,然而这些行动统筹失策,均以失败告终。

自本书英文版于2015年问世以来,我们目睹了蒙古研究领域的长足发展,并感受到了变革的震颤。这些变化为理解和重构大蒙古国的历史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全球框架,令人为之振奋。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见证了两部多人合撰的巨著问世,书中汇集了世界各地蒙古史学者的数千页研究成果。在这个领域中,《蒙古世界》(The Mongol World,2022)的主编梅天穆(Timothy May)和迈克尔·霍普(Michael Hope),以及《剑桥蒙古帝国史》(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Mongol Empire,2023)的主编彭晓燕(Michal Biran)和金浩东(Hodong Kim)功不可没。这些研究立足于大量的跨学科对话,得益于它们,我们如今才能更加细致地体悟到大蒙古国作为一个世界政体的整体形象。我们开始透过蒙古统治者的视角审视欧亚大陆上的历史复杂性,而非仅从每个被征服地区的艺术家和思想领袖的角度回溯(ex post facto),这些地区在今日已经成为充满自信的民族国家。

当本书首次以英文版问世时,相关书评指出了它在汉学方面的缺陷,也认为它未能充分地将蒙古人作为讨论的核心,而更多聚焦于他们的中国臣属——这可视作本书在蒙古学上的不足之处。前文强调了蒙古研究领域整体转向,这更迫切地要求我们深入探究蒙古人在艺术与文化上的得失,并对其进行批判性评估。我很欣慰,本书的简体中文版能在向新读者传达这种紧迫性上助一臂之力。

艺术史是一门令人振奋的学科,它重构历史的主要依据并非传世文本,这类文本在晚清的考证学家们看来会因流传过程而失真;相反,艺术史是运用视觉艺术和物质文化产品,以视觉和触觉的方式重构历史。这些艺术品好像能通过形式言说,是同期社会和政治状况的代言者。它们是历史的代言者,是历史的见证者。常言道“物品绝不欺人”,但同时,对艺术品的审慎评估和阐释,取决于我们的理解是否精准。书中所选取和刊印的艺术品均附有相应的图像学阐述,如果它们能激发读者的新见解,使其从跨文化的新视角审视元朝,那便成功实现了本书的目标。

因此,这篇面向中国读者的新序言,既温和地强调了一种新兴的批判性全球框架,也是我对读者真诚的推荐,即引导大家如何运用视觉文化的概念来阅读《蒙古世纪》。

马啸鸿

伦敦,2023年6月21日


目录

开放的艺术史丛书总序

致我的中国读者

导言

第一章 大都:欧亚大陆上的通衢大邑

第二章 逍遥法外的妖僧

第三章 天兆:地震、台风、洪水、恶龙

第四章 再兴科举

第五章 奎章阁:元代文人文化的传播

第六章 乱世:洪水与溃叛下的艺术

第七章 青花瓷:元朝的国际品牌

结语

附录 元代帝王与统治时期(1271—1368)

参考文献

致谢

图版目录

索引

译后记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