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润物之道

润物之道

书籍作者:慕羽 ISBN:9787108071156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076
创建日期:2023-03-24 发布日期:2023-03-2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代中国舞蹈思潮嬗变与规律,在于阐释并展望中国舞蹈发展的内外逻辑,拓展舞蹈研究视野,更新研究思维,探讨中国舞蹈如何才能跻身于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国内外产生积极的文化力。这既是一本适合于高等艺术院校舞蹈专业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舞蹈史论教材,也是一本社会科学理论的学术著作,希望能带给舞蹈学、艺术学、文化学读者一种全新的舞蹈文化理念,并对中国当代舞蹈创作的实践和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简介

慕羽,博士,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艺术类人才培养特别项目”首届国家公派留美访问学者、杜克大学美国舞蹈节艺术新闻学院舞蹈批评项目访问学者。中国音乐剧协会理事、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舞台艺术委员会委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舞蹈委员会会员、美国舞蹈学协会会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2013)、入围“中国z具影响力人文社科青年学者”(2015)、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西方舞蹈史”主讲教师(2020)。主要研究领域:舞蹈理论与批评,音乐剧艺术与产业。代表专著包括《中国舞蹈批评》、《中国当代舞蹈创作与研究》(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音乐剧艺术与产业》、《音乐剧与舞蹈》、《亦文亦舞 舞在当下》、《爱上纽约 世界舞台——纽约表演艺术之旅》等。《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舞蹈学科编委、外国舞蹈分支副主编。


《润物之道》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自 序

舞蹈创作中当代形象的“文化力”从舞蹈作品数量、种类或从参与人数来看,中国都是一个舞蹈大国,然而中国舞蹈要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文化品类,需要的是真正具有走向世界的舞蹈文化力。这种力量代表了一种当代艺术形象,其中包括传统舞蹈和现当代舞蹈的创作形象。

中国舞蹈创作不乏“经典”,但不少作品都是圈内展赛的“卡拉OK”,尚且谈不上国内的异地共赏、异时共存,更不要说“真正的国际接受”了。在中国,我们特别重视舞蹈创作的“民族性”,也没少“走出去”,然而“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具备“世界性”眼光、品质和实力,并产生“世界性”影响的作品还不够多,在整体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上确实还难以与世界优秀作品进行平等的对话。中国舞蹈人需要积极探讨如何塑造具有民族精神且又能影响世界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文化力的大小的关键及难点,并不在于中国舞蹈编导的创作是否受到国际性大师的影响,而是在于中国的舞蹈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是否具有世界性。

20世纪30年代,书信中有一句话“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意思是来自地方民族的东西,经过千百年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不仅能获得尊重,也能被世界所认同。几十年后,鲁迅这句话变成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等若干版本。如果借用鲁迅的原话来谈论“来自民族,走向世界”的中国舞蹈创作,则非常适合。两者的关系既体现为差异性,也可以有相融、互通、互补的因素。

这句话有两重含义:

其一,世界文化交流层面,侧重于异质性和差异性。“民族的”本来就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成为“世界的”共赏条件之一。比如某剧目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走出去”,受到了他国观众欢迎。这说明,只要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历史价值,世界就会承认其价值。而且置身于世界舞蹈作品之林,具有“民族性”的作品,往往更能显示其特殊性。

不过,让世界上顶尖舞团都来学我们的民族舞蹈或舞剧,这显然不现实。其实,更多数量的剧目,尤其是我们的宏大叙事和乡土叙事舞蹈或舞剧作品,有着专属的形态、格调,未必被世界共赏。此类作品所创作的形象,只有本地区、本民族、本国人民才能体会出其微妙。

其二,人类共通人文层面,侧重于普适性和共通性。超越“民族的”,可以是“世界的”。其内蕴可以是民族精神,也可以是人类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认同。某些民族根基深厚的剧目也能成为一种“世界级”人文资源,比如彼得·布鲁克说:“莎士比亚是在为一个无限的空间和没有界定的时间写戏。”再比如刚经历了百年诞辰的现代舞剧《春之祭》,跨洋过海,虽世事更迭,却一直为各国各族舞蹈家和观众所珍视、所品鉴、所重建、所创新。

其实,我们中国文化当中也有许多具备“世界性”品质的人文基因资源。中国的古典美学不强调实证,主张整体性的、体悟式的“天人合一”思想,就与世界当代舞蹈的身心学十分契合,所不同在于前者遵循的是“心生万物”“心性合一”的主客交融观,后者则是一种主体间性的美学体验。作为舞蹈艺术家,不能无视、忽略这些具有“世界性”的先贤智慧,否则在与世界对话的平台上,难免缺位失语。因为“世界性并不是民族性的多元相加,而是代表了某种普适的,更高、更完美的艺术品质(价值)”。

“民族性”不仅体现为视听的,还是精神上的。果戈理在评价普希金的作品时指出的:“真正的民族性不在于描写农妇穿的无袖长衫,而在表现民族精神本身。”而此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精神往往具有与其他民族共通的特质。艺术创作来源于个体经验,而个体经验实际上依靠三方面的资源,即文化传统、现实要求、艺术追求的审美理想。具有“世界性”品质的作品处于三者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如果被打破了,这样的作品自然无法产生。

我国的文艺创作强调以现实主义为主体的美学观。如果说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方法、原则、流派、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指,那么,现实主义精神则是一种泛指为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不同艺术思潮所共有,是一种关注现实的文艺精神,即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探讨作品的现实立意。

在全球化的今天,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形象”光是故事动人、情感真挚、技巧高超、动作混杂、舞美现代是不够的,还要在世界多元文化中寻找自己的位置。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类型的创作,关键是内容和形态的契合,否则就会有生搬硬套、文化错位的嫌疑。这种现象不仅体现在当代舞或民族舞(剧)的创作上,就连国标舞的“艺术表演舞”也不能随意拼贴。我们的艺术自信不应只来自自我肯定,还应来自国际认知。这就需要中国舞蹈行业直面“现代化”。

行业的“现代化”不是让所有的传统舞蹈都发生“现代化”改变,相反,是需要传统舞蹈和现当代舞蹈各归其位,让我们的传统艺术所塑造的形象获得文化学、人类学意义上的“族群认同”,去接一接乡土民间的地气,去觅一觅文人雅士文化的情怀。让我们的当代艺术形象超越现实功利,跨越意识形态的区隔,向世界去展现一样的生命形态和不一样的文化根脉,去思考如何用身心和心智感知今天的中国人,并使其美学价值获得国际识别和国际认知,从而异时异地共赏。艺术家和观众之间探求的是基于个体的心灵接受,而非某些“评价范式”或“权威奖项”。

中国舞蹈影响力探讨的不是能否“走出去”,而是“走出去”的有效性。这需要搭建出多元共生的对话平台,使得无论是非营利的探索,还是营利性的文化产业,都能邂逅并惠及圈外的、民间的、世界的有缘人。

当然,塑造全新的当代形象,提升中国舞蹈创作的文化影响力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实,有一种“文化力”,就叫润物细无声。这是一种温润的巧力,细致入微,毫不张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巧妙借势,应时而生,无意“讨好”,却知晓人心,也滋养人心。

这便是本书对于中国舞蹈的寄语。


目录

自序 舞蹈创作中当代形象的“文化力”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学术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对象及基本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五四”启蒙主义思潮与中国舞蹈创作

第一节 “五四”启蒙主义文艺思潮与舞蹈创作肇始

第二节 中国现代舞蹈艺术的启蒙意义

第三节 舞蹈文化吸引力、影响力与“五四”启蒙主义思潮

第二章 新启蒙主义思潮与中国舞蹈创作

第一节 新启蒙主义在舞蹈界的构成形态和范围

第二节 新启蒙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方法

第三节 创作主体新启蒙的过程

第四节 舞蹈文化思维力与改革开放新启蒙主义思潮

第三章 革命现实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革命现实主义的实质是革命古典主义

第二节 无产阶级文艺思潮与“左翼”舞蹈创作的阶段性

第三节 “十七年”文艺思潮与舞蹈创作实践

第四节 “文革”时期文艺思潮与革命现代舞剧样板戏

第五节 舞蹈文化凝聚力和极左破坏力与革命现实主义思潮

第四章 新现实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新现实主义思潮的实质是新古典主义

第二节 新现实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方法

第三节 新现实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人

第四节 舞蹈文化和谐力与新现实主义思潮

第五章 民族国家意识下的民族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民族主义思潮与“民族国家”

第二节 战争时期个体创作实践: 民族主义舞蹈

第三节 新中国的民族舞蹈创作:“合”与“和”

第四节 舞蹈文化和合力与民族主义思潮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全球化”时代中国舞台民间舞创作的话语立场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古典舞创作: 古舞重建与古舞新韵

第三节 “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芭蕾舞创作

第四节 舞蹈文化安全力与民族主义思潮

第七章 商品逻辑:通俗文艺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通俗舞蹈创作思潮: 遵循或迷失于商品逻辑的舞蹈

第二节 遭遇市场逻辑的舞蹈创作与演出

第三节 舞蹈文化生产力与通俗文艺思潮

第八章 现代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战争时期个体象征写实舞蹈

第二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及对舞蹈界影响

第三节 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舞蹈创作方法

第四节 舞蹈文化思维力与现代主义思潮

第九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舞蹈创作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及对舞蹈界影响

第二节 全球化时代的后现代主义者: 游移的身体与身份认同

第三节 中国新生代舞蹈创作类型———舞蹈·身体·剧场

第四节 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与舞蹈创作方法

第五节 舞蹈文化思维力与后现代主义思潮

结语 身份认同 “文化力”与中国舞蹈创作思潮

第一节 中国舞蹈创作生态变迁

第二节 “当代舞”的国际语境与中国语境

第三节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舞蹈创作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