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谁住进了养老院

谁住进了养老院

书籍作者:葛玫 ISBN:978754268103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020
创建日期:2024-04-08 发布日期:2024-04-08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生育率的降低、预期寿命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改变,让养老成为当下中国老年人和中年人必须应对的一大难题,一场“银发海啸”呼啸而来。

这是一部针对中国养老机构的民族志调查报告。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养老观念与照护理论相结合,从时间维度描述中国经历的养老形势变化,从空间维度展示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分析当下养老困境,剖析老年人、家属及照护人员面对的衰老、死亡和照护难题。

基于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的实地调查和采访,作者从老年人视角呈现了衰老和照护的日常。以对老年人过往和当下经历的记述,揭示视自身为“累赘”的住进养老院老人的身体和心理感受;以在养老机构所见的人际交往,展现复杂的关系网络,探讨影响照护的多重关系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葛玫(Rose K. Keimig),耶鲁大学医学人类学博士,目前为用户体验(UX)研究员。致力于对人类在生命历程中经受的变化进行研究,醉心于生命、自然、技术和意义边界处的奇异事物。曾于2008年在北京做长达一年的体育项目研究,2013—2015年在云南昆明做养老民族志研究。


编辑推荐

★ 融合中国养老观念与西方照护理论,一部专注于中国养老院的调查纪实。

作为耶鲁大学博士,作者葛玫不仅有医学人类学专业知识背景,在美国做过有偿看护,而且精通汉语,有10年语言训练背景。本书基于作者在云南昆明历时13个月对养老院75次以上的访问共计72场录音采访和250小时对象观察而成,是一部真正关于中国养老院的实地调查研究报告。

★ “新”“老”养老机构与“新”“旧”养老观念共同塑造的当代养老形势。

结合老年人的个体经历,从宏观历史角度展现当代中国的养老形势变化,即逐步从家庭养老转变为机构养老。结合传统孝道观念与现实经济条件,展现不同形式的养老机构,包括低端私人养老院、高端私人养老院、农村公共福利院、大型公立医院老年科及私人养老庄园。

★ 一对一的采访与开放式访谈,从老人视角呈现老年和养老院的日常。

以对象观察、开放式访谈与一对一采访的形式,作者平均每周三次走访当时月收费2100元左右、在昆明属于中等水平的玉山老年公寓,逐渐获得老人的信任,以对老人心声的记述展现老人的日常——为让子女过正常生活“主动”住进养老院、“每天都一样”的单调节奏以及对“不怕死,只怕死不了”的死亡态度。

★ 聚焦家属、护工及医院护理人员,展示照护与临终、死亡的现实。

围绕“照护”,从家属特别是配偶和子女角度展示无偿的照护以及送老人进养老院的心路历程;从护工角度描述日常照护行为与养老院人际关系,探讨照护的情感性质以及老人需要的“关心”;从医生、护士及老人角度展现传统的“善终”观念与当下的临终、死亡现实。

★ 结合个体经历与社会变迁,描绘每个人终将面对的老年困境和养老问题。

随着预期寿命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改变,本书展现的不同养老形式、对老人身体衰老及“成为负担”的痛苦心理感受的描述,是我们都将面对的长辈及自身老年困境和养老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都需要感受到被关心”。


《谁住进了养老院》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马美花是玉山老年公 寓的非正式代言人。由于 她离前门很近,而且头脑 清楚,当工作人员需要为 访客、记者或人类学家提 供该院的第一手生活资料 时,她便成为首选。78岁 的她,在玉山老年公寓住 了快三年了。退休前,她 和丈夫在一家手表厂上班 ,她盛赞丈夫的手艺。她 也为自己的能干而自豪, 无论作为工人还是母亲— —育有三个成功的儿子, 其中一个为奥运会运动员 教练。她六年前中风,三 年后丈夫去世,而后便辞 退家里的护工,搬到了玉 山老年公寓。 马阿姨今天特别伤心 。事实上,她每天都很伤 心。“都怪中风。”她说。 中风前,她那么能干。什 么都会做。现在她什么都 做不了了。她用右手拎起 不灵光的左腕,让它掉在 膝盖上。她哭了起来。如 果没有中风,她还能做那 么多的事。我问她这么伤 心,有没有和儿子们说过 ,她说没有。她不想让他 们难过。他们本来今天要 来看她,但天气太热,她 就叫他们不要来了。“中 国人对他们的孩子真好, 对吧?”她问道。 2014年5月的昆明,一 个阳光明媚的下午,马阿 姨说了这番话。我们并肩 坐在养老院临时停车场旁 的一小片阴凉处,那些话 让我有一种特别的感伤。 2013年9月17日,在我准 备去中国进行养老护理研 究时,我的母亲,一名原 本健康的55岁执业护士, 发生出血性脑中风。我丢 下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 护理学民族志和研究材料 ,乘坐第一班飞机回到明 尼苏达州的家中。此后两 周,在重症监护室里,我 在多次从书上看到过的布 满两难抉择和不定后果的 灰色地带摸索着 (Kaufman, 2005)。 人类学家极力想埋身 于他人世界中,抛开先决 条件,仅靠发现和调查法 来探索未知,然后以“把 陌生的熟悉化,把熟悉的 陌生化”的手法描述该体 验。的确,正是有莎伦· 考夫曼(Sharon Kaufman)等临终关怀民 族志研究者(参见: Biehl, 2005; L. Cohen, 1998; Lock, 2002; McLean, 2007)对医疗 机构中无形的时间、拼命 寻找的意义(“我感觉她 的脚趾动了!”)和照护 交流的精彩记述,才让我 对医院生活出奇地熟悉。 然而,这些记述是从对象 观察员的一方做出的,时 间也仅限于学术研究日程 。最后,就连勃洛尼斯拉 夫·马林诺夫斯基 (Bronislaw Malinowski) 的船也返程了。而在观察 的时间和空间之外,养老 院的生活还在继续。 我的母亲冲破难关, 慢慢恢复了意识——当然 ,一种新的意识,但比社 工叫我家人准备好接受的 “眨眼植物人”的结果要好 多了。母亲转到神经康复 科后,父亲和我开始商量 照护计划。他还在全职工 作,我的两个姐妹也是, 所以我本想持续推迟实地 考察工作。父亲反对我这 样做,要我去中国,说他 们会解决的。没有其他商 量的余地,于是我把父母 留在住院康复科,而后飞 往中国,花一年时间去采 访被儿女留在养老院的其 他父母。 以这段故事开头,我 首先要承认,本项目在很 大程度上也是一种个人尽 孝(或父母尽仁,看你怎 么看了)的行为。和马阿 姨一样,我调查的许多养 老院老人都曾经中风。即 便在今天,母亲忍着中风 后生活的艰难苦楚,面对 我还是微笑的样子。所以 当马阿姨靠在我肩头以代 替她儿子的肩头哭泣时, 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研究数 据。如今,随着时光积淀 ,眼界渐长,我意识到曾 经的不安影响了我问出( 或未问出)的问题,或许 让我在处理亲子关系时过 于同情或宽容了。 项目背景 尽管我和调查对象们 有些相似的经历,但项目 本身还是关于中国城市中 经历养老形势快速变迁的 老年人和照护者的。有一 位老人,87岁的退休教师 周爷爷,在打麻将时谈到 对当前形势的看法:“( 养老变化)原因很简单: 生活好了,条件好了,医 疗技术进步了。你看,20 世纪30年代,中国人的平 均寿命只有30多岁。在( 20世纪)50年代,平均 寿命也就40多岁。在过去 30年里,生活好了,条件 好了,人均寿命达到了70 多岁。我都不知道现在有 多高了。中国古时候有句 话叫‘人生七十古来稀’。 70岁的人很少——相当少 。但现在,70岁的人还被 当作‘小老弟’。” 正如周爷爷所言,养 老形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之 一,是老龄化人口剧增。 据世界银行数据库统计, 2018年,中国65岁以上 人口占11%,平均寿命为 76.7岁,比10年前(老年 人口为3.9%)增长了2.9 岁(World Bank Group, 2019b)。这么显著,却 还只是大规模人口转型的 初期阶段。中国社会科学 院2019年发布的一份报 告称,到2040年,中国 老龄化人口(即65岁以上 )将达到总人口的23.8% ,而平均寿命预期将达到 80.3岁。就老龄化浪潮本 身而言,并非中国所独有 。2018年,日本人均寿 命预期为84岁,65岁以 上人口占27.6%,这使日 本必须大力投资于长期养 老服务(Ikegami, 2019; World Bank Group, 2019c)。然而,中国的 经济和社会政策令它走上 了“未富先老”的道路,这 为谁应该、谁能够承担养 老的问题带来了紧迫性和 不确定性。 …… 由于当代老年人的
目录

前 言

第1章 子女之孝,父母之仁

第2章 身在历史,身载历史

第3章 空间与场所,节奏与规矩

第4章 无偿照护

第5章 有偿照护

第6章 慢性生存,拖延死亡

结 语

致 谢

注 释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短评

理想国纪实13:谁住进了养老院:当代中国的“银发海啸”与照护难题 近年来,中国社会正在面临一场规模庞大的人口老龄化浪潮,这一现象被形象地称为“银发海啸”。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显著延长,同时生育率下降,导致了老龄人口比例的快速增加。这一现象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养老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年长者需要照护和居住安排,养老院成为解决之道。然而,养老院行业在应对这个挑战上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 首先,中国传统的家庭观念强调对老年人的尊敬和孝道。多年来,家庭一直是老年人的主要照护来源,子女负责照顾年迈的父母。然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人们对个人发展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子女无法履行这一职责。他们可能因为工作压力、经济负担或地理距离而无法提供充分的照护。这导致了许多老年人面临独居和照顾不足的困境,只能选择住进养老院。 其次,养老院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失衡。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养老院的需求急剧上升,但是现有的养老院数量和质量却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养老院的建设相对滞后,老年人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情况。即使在城市地区,由于投资和管理的困难,一些养老院也存在设施陈旧、人员匮乏等问题。这导致了老年人在选择养老院时面临着困扰和犹豫。 此外,养老院的质量和服务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在过去的一些年里,一些养老院发生了恶性事件,包括虐待老人、服务不周等问题,引发了公众的关注和愤怒。这些事件揭示了养老院行业监管不足、员工培训不到位等问题。提升养老院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尊严,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改善养老院的状况。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养老院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养老院行业。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养老院行业的监管,确保养老院提供安全、舒适和高质量的服务。 其次,社会应该加强对照护人员的培训和职业素质的提升。建立专业化的照护人员队伍,提供全面、专业的照护服务,是改善养老院服务质量的关键。同时,社会可以倡导家庭关爱的理念,鼓励子女尽可能多地参与父母的照护,减轻养老院的压力。 此外,积极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在社区建设中增设养老设施和服务中心,提供社区护理、康复辅助等服务,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延缓住进养老院的需求。 总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养老院的问题,既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投入,也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合力,才能为老年人提供一个尊严、安全和舒适的晚年生活环境,让“银发海啸”成为一个美好而可持续的现实。

2023-07-17 02: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