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吴兴华译亨利四世

吴兴华译亨利四世

书籍作者:威廉·莎士比亚 ISBN:978702017827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4306
创建日期:2024-05-07 发布日期:2024-05-07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亨利四世》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历史剧中最成功、最受欢迎的一部,被看成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这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是反映亨利四世和他的王子们与反叛的诸侯贵族进行殊死斗争的过程。剧中轻松、平庸、充满恶作剧的快乐的市井生活与紧张、复杂、充满流血阴谋的宫廷生活形成强烈对比,使作品的内容不仅散发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吴兴华是我国上世纪40、50年代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和翻译家,他的作品意境独特,文字瑰丽,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吴兴华的译作虽然不多,但都是精品,《亨利四世》是他的翻译代表作,但反映了他对翻译这件事的独到见解和深刻领悟。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

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莎士比亚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9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首长叙事诗。他的戏剧有各种主要语言的译本,且表演次数远远超过其他所有戏剧家的作品。

译者简介:

吴兴华(1921-1966)

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少年时即有神童之誉;年仅16岁考入燕京大学西语系;他的语言和文学天才就开始引人注目;他的英籍导师谢迪克教授在48年后追忆说:吴兴华"是我在燕京教过的学生中才华最高的一位,足以和我在康乃尔大学教过的学生、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耶鲁大学教授,英语文学批评巨擘)相匹敌。其翻译的《亨利四世》极具才华,颇为精彩,与朱生豪的译本各有千秋,都为佳本,是广大学者研究莎士比亚和莎翁中译作品的范本。


《吴兴华译亨利四世》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译本序

按照《出版物登记册》的记载,《亨利四世》“上篇”申请出版的日期是1598年2月25日,“下篇”是1600年8月23日。这两篇剧本写成的日期,像莎士比亚大部分的剧本一样,还不能确定。比较可靠的说法是“上篇”写成于1596年,“下篇”写成在不久之后,大约在1597年。

十六世纪的九十年代——伊利莎白悠长的统治已经接近结束,与无敌舰队斗争的年月里昂扬的民族情绪已经逐渐为一种普遍的厌战心理所代替,海外扩张和劫掠所带来的人为的繁荣已经像廉价的镀金一样开始剥落了,露出下面不体面的本质。不再是纯防御性的战争仍然断续地在海上、在法国和弗兰德斯进行着。在1588到1603年之间,政府为应付战争支出了四百余万镑,差不多全部是由议会在补助金的名义下通过征集或借间接税的方式向人民榨取的。大批的乞丐、囚徒和流浪人(其中绝大多数是因为圈地运动的急遽进行而无法生活的农民)被强征去当兵。频繁的集合、操练和守望任务破坏了农村的正常劳动。从1593年左右起,连续几年的收成都极不景气,谷物的价格升高到当时认为骇人听闻的水平,饥馑情况非常严重;再加上黑死病接二连三的侵袭,引起了社会上普遍的骚动不宁。

广大农村的人口开始流向海港和大城市,但那里的情况也是很恶劣的。为了缓和粮荒,阻止人口转移和消除可能发生的动乱,伊利莎白政府制定了“贫民法”和“游民法令”,用最露骨的敌对态度来迫害穷苦流离的群众。大小工厂的工徒们除了必须延长学手艺的年限,禁止集合喧扰,还经常面对着失业的威胁。当时得到相当发展的工业几乎全部是依照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的。“控制这些工业的人们,倚仗的仅仅是自己占有物资,或生产资料和工具,他们本人通常都不是工人。他们经营工业的目的是从全国市场里获得利润。”奈茨(L.C.Knights):《庄孙时代的戏剧和社会》,第63页。伊利莎白把专利权大批赐给她左右的朝臣或者出卖给投机商人。到她统治的末年,差不多没有一件日用品不受到专利权特许证的影响:煤,肥皂,盐,淀粉,铁,皮革,书籍,酒,果品等等。另一方面,新的在政治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集团也开始形成了。他们都有工商业作后盾,并且很快在下议院里取得了优势。和统治阶级空前豪华淫逸的生活相对照,工人们的命运是极端困苦的。他们收入很低,而物价的上升很快。“十六世纪末年小麦的价格,比起前一世纪的平均价格来,至少要增长三四倍,但是技术工人的工资只是过去的一倍稍强,普通工人尚且还不到一倍。”乔治·盎温(George Unwin):“商业与币制”(《莎士比亚时代的英国》上卷,第十一章,第331页)。遇到萧条的年度,厂主常常停工或者大批地解雇工人。政府虽然有时也下令阻止,但是不发生多大效果。

农民和工徒的暴动,在这一段历史里是习见不鲜的事情。他们往往采取反对圈地、反对饥馑的口号,但也有几次起义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和比较明确的斗争目标。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596年牛津郡的农民起义。起义者计划直趋伦敦,和城市里的工徒们联合,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行动路线。起义虽然遭到镇压,但统治阶级已经受到很大的惊吓。被捕者在口供里透露出强烈的仇恨:“过去在恩斯罗山有过一次暴动,可是听从劝说罢休了,结果一个个被像狗似的绞死。这回他们绝对要干到底,不能屈服。仆人们全像狗一样被拘禁着、看守着。现在他们准备割断主子们的喉咙。”哈瑞逊(G.B.Harrison):《伊利莎白朝私记》第二卷,第161页。大约同时,在其他各地也有许多次示威和不同规模的骚动,农民们无所畏惧地谈论着摧毁圈地,消灭富人,夺取他们的积粮来解救辗转在饥饿中的群众的痛苦。他们愤怒地指责粮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有钱的人(包括伦敦市长在内)都在进行疯狂的囤积。

旧的秩序正在崩溃,代之而起的新力量也开始露出了狰狞的一面。伊利莎白和她所代表的都铎专制王权威信日益降落,王位继承问题也还没有解决。《亨利四世》上下篇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当中写成的。它虽然以历史事件作题材,却绝不是对当前现实的逃避,它是战斗和风暴中的产物,是它的时代深刻的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