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银行信息科技

银行信息科技

书籍作者:梁礼方 ISBN:9787115593290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1696
创建日期:2023-05-17 发布日期:2023-05-17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基于作者30多年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的实践、探索与研究,系统而翔实地介绍了银行科技管理与系统建设的方方面面,旨在引发银行信息科技建设相关人员的关注与思考,以及对银行数字化发展前景的期待。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共6篇47章。第1篇主要介绍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进程、银行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及银行信息化的评价指标;第2~4篇详细介绍了银行科技架构、信息系统架构,以及信息系统的组成、设计原则、规划实现等;第5篇介绍了银行科技管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研发流程、项目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软件测试管理、效益分析等;第6篇介绍了银行金融科技的发展、挑战和机遇等。
《银行信息科技:构建银行数字化发展新图景》可作为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银行科技部门的相关负责人、银行的首席信息官、信息系统架构师及信息系统相关产品的技术负责人等了解银行数字化发展的参考书,也可作为银行信息科技岗前培训手册。

作者简介

梁礼方
中国工商银行软件开发中心原总经理,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从事银行金融电子化工作,一直到退休,是我国金融电子化建设者。他亲身参与并见证了我国金融电子化起步、发展、普及、深化的整个进程。
在30多年的银行信息科技工作中,他从事过硬件、软件、系统、技术管理、团队管理工作,亦获奖无数,被授予“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编辑推荐

30余年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研究与实践集大成之作,全面解读银行信息科技管理与系统建设的逻辑、技术与方法;
本书既可以全书通读,以建立关于银行信息科技管理与系统建设全貌的认知;也可以作为工具书按需进行专项查阅,温故而知新。

《银行信息科技》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目录
第 1篇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进程

第 1章 中国银行业的信息化进程 003
1.1 人民银行、工行30年信息化进程 004
1.2 从电子化迈向数字化 007
第 2章 银行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009
2.1 诺兰模型 009
2.1.1 诺兰模型的6个阶段 010
2.1.2 信息系统发展的6种增长要素 011
2.1.3 诺兰模型的意义与局限性 011
2.2 中国银行业电子化与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012
第3章 银行信息化的评价指标 016
3.1 业务能力 016
3.2 技术水平 017
3.3 运行指标 018
3.4 自主可控 018
3.5 各阶段的详细定义 018
3.6 基本评价 022
第 2 篇 银行科技架构

第4章 银行IT治理 024
4.1 IT治理的背景 024
4.2 IT治理的相关概念 025
4.3 IT治理的组织架构 025
4.4 IT治理的范围与内容 028
4.5 IT治理的标准 030
第5章 银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031
5.1 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031
5.2 什么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031
5.3 什么是银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032
5.4 建立和提升银行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034
第6章 银行的科技架构 035
6.1 战略架构 036
6.1.1 科技战略目标 036
6.1.2 科技定位 037
6.1.3 科技资源配备 038
6.1.4 科技资源配置 041
6.1.5 科技管理 041
6.2 业务架构 041
6.2.1 客户与产品 042
6.2.2 信息系统的运维模式 042
6.2.3 信息系统的研发模式 042
6.2.4 测试模式 043
6.3 组织架构 044
6.3.1 科技顶层架构 044
6.3.2 科技本体架构 045
6.3.3 科技部门与业务部门的关系 046
6.4 信息系统架构与基础设施架构 046
6.5 科技架构存在的问题 047
第7章 科技研发架构 049
7.1 科技研发体系架构 049
7.2 科技研发中心内部架构 050
7.2.1 研发的阶段 050
7.2.2 研发团队所面向的应用架构 050
7.2.3 业务部门的组织架构 052
7.2.4 银行的业务架构 052
7.3 理想的科技研发架构 052
7.4 科技研发架构存在的问题 055
7.5 产品研发团队与业务部门产品团队紧密结合 056
第8章 科技团队 057
8.1 科技团队的核心竞争力要素 057
8.1.1 科技团队的数量 057
8.1.2 科技团队的质量 058
8.1.3 科技团队的人员结构 058
8.1.4 科技团队的人员配置 060
8.1.5 科技团队的精神面貌 061
8.2 科技团队存在的问题 062
8.3 团队建设 064
第9章 银行科技的企业文化 068
9.1 企业文化 068
9.2 企业文化的内涵 069
9.2.1 企业精神文化 069
9.2.2 企业制度文化 069
9.2.3 企业的文化设施 070
9.3 银行科技部门的企业文化 071
9.3.1 银行科技部门的精神文化 071
9.3.2 银行科技部门的制度文化 074
9.3.3 银行科技部门的文化设施 076
9.3.4 银行科技部门企业文化存在的问题 077
第 3 篇 信息系统架构

第 10章 信息系统架构概述 080
10.1 好架构追求的目标 080
10.2 信息系统架构的维度 081
10.2.1 总体架构 081
10.2.2 横向架构 082
10.2.3 纵向架构 083
10.2.4 流程架构 083
10.2.5 基础设施架构 083
10.2.6 其他架构 083
10.3 系统架构的发展 084
10.3.1 系统的早期架构 084
10.3.2 系统的模块化架构 085
10.3.3 系统的烟囱式架构 086
10.3.4 面向对象的架构 087
10.3.5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087
第 11章 面向服务的架构概述 088
11.1 面向服务的内涵 089
11.2 SOA的构成 090
11.3 服务内涵与架构的关系 092
11.4 正确评价SOA 093
11.4.1 SOA的优点 094
11.4.2 SOA的缺点 095
11.4.3 SOA的适用范围 096
11.4.4 SOA建设的注意事项 097
11.5 SOA建设路线图 097
11.5.1 架构规划 098
11.5.2 标准规划 098
第 12章 松耦合 100
12.1 松耦合的相关概念 100
12.2 松耦合的度量 101
12.3 银行信息系统中的松耦合 104
12.3.1 应用架构松耦合 104
12.3.2 流转控制松耦合 107
12.3.3 信息松耦合 108
12.3.4 联机与批量松耦合 111
12.3.5 其他方面的松耦合 112
12.4 松耦合的代价 114
第 13章 元数据 115
13.1 元数据的相关概念 115
13.2 元数据的发展现状 116
13.3 标准元数据的重要性 116
13.4 定义元数据 118
13.5 建立标准元数据面临的问题 122
第 14章 标准接口 125
14.1 什么是接口 125
14.2 什么是标准接口 125
14.3 使用标准接口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27
14.3.1 非标准接口的特点 127
14.3.2 使用标准接口 128
14.4 如何建立标准接口 130
14.5 标准接口的实施策略 131
第 15章 服务组件 133
15.1 高内聚 133
15.2 松耦合 134
15.3 标准接口 135
第 16章 服务总线 136
16.1 服务总线相关的概念 136
16.2 建立银行的企业服务总线 139
16.3 银行服务总线的标准功能 142
16.4 企业服务总线的架构 143
16.4.1 宏观架构 144
16.4.2 服务交付层的内部架构 145
第 17章 应用架构 146
17.1 应用架构分层 147
17.2 应用架构各层次的内涵 150
17.2.1 应用群架构 150
17.2.2 应用群的内部架构 154
17.3 应用处理流程 156
17.4 SOA的应用架构 158
17.5 应用架构规划 159
第 18章 程序架构 161
第 19章 数据架构 163
19.1 数据架构的相关概念 163
19.2 业务概念与数据主题 164
19.2.1 业务模型 165
19.2.2 业务对象 166
19.2.3 数据主题 167
19.2.4 数据主题之间的关系 176
19.2.5 数据主题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关系 181
19.3 数据模型 182
19.3.1 数据模型的内容和层次 182
19.3.2 数据建模 184
19.4 银行数据模型举例 185
19.4.1 概念模型举例 185
19.4.2 逻辑模型举例 190
19.5 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分类 191
19.5.1 联机数据库 191
19.5.2 批量数据库 192
19.5.3 ODS 193
19.5.4 数据仓库 194
19.5.5 数据集市 195
19.5.6 联机日志 197
19.5.7 各数据库的定位 199
19.6 数据架构的规划 201
19.6.1 数据架构发展的现状 201
19.6.2 数据组织 203
19.6.3 数据分布与封装 204
19.6.4 数据流转与冗余 207
19.7 数据治理 208
19.7.1 数据治理的范围及规范 209
19.7.2 数据治理的工具 209
19.7.3 数据质量 213
19.7.4 数据安全、监控及维护 214
19.7.5 数据生命周期管理 215
第 20章 技术架构 217
20.1 3层架构 218
20.2 整合技术架构 219
20.3 分层技术架构的优点 220
20.4 技术架构的构建要点 221
第 21章 流程架构 222
21.1 银行电子化前后的流程架构 222
21.2 规划宏观的流程架构 223
21.2.1 银行角色的划分 223
21.2.2 跨行的概念 225
21.2.3 用角色划分定义流程的好处 225
21.3 各种交易场景的处理流程举例 226
第 22章 基础设施架构 231
22.1 计算机的种类 232
22.2 银行信息系统基础设施架构的发展历史 233
22.2.1 初始阶段 233
22.2.2 起步阶段 234
22.2.3 发展普及阶段 234
22.2.4 电子化阶段 235
22.3 中小银行IT基础设施架构 237
22.4 面向服务的IT基础设施架构 237
22.4.1 建立SOA 238
22.4.2 基础设施云 239
22.4.3 基础设施架构的举例 240
第 23章 联机交易处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242
23.1 系统设计 243
23.2 数据库设计 245
23.2.1 大型机数据库的发展过程 245
23.2.2 次键(次索引) 247
23.2.3 排他控制 248
23.2.4 页 249
23.2.5 预开记录 249
23.2.6 其他设计 249
23.3 联机程序的设计 250
23.3.1 联机程序的工作内容及其工作顺序 250
23.3.2 联机程序的结束 252
23.3.3 联机程序的架构 253
23.3.4 联机程序的可读性 253
23.4 联机程序的接口 253
23.4.1 系统之间的接口 253
23.4.2 系统内的接口 254
23.4.3 SOA的接口 254
23.5 外联设计 255
第 24章 联机与批量 256
24.1 联机与批量的相关概念 256
24.2 早期的联机交易与批量处理的分工 258
24.3 当前的联机交易与批量处理的分工 258
24.4 联机与批量的应对策略 259
24.5 联机批量与联机小批量 261
24.6 批量程序 262
第 25章 国际化应用系统 264
25.1 应用系统一体化的意义 264
25.1.1 公共系统 267
25.1.2 公共模块 267
25.1.3 地域特色 267
25.2 应用系统一体化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68
25.2.1 多时区 268
25.2.2 多语言 269
25.2.3 多种编码方式 269
第 26章 软件产品化 273
26.1 什么是软件产品化 273
26.1.1 软件产品的外部特征 273
26.1.2 软件产品的内部特征 274
26.2 软件产品化的好处 275
26.3 如何将软件产品化 276
26.4 银行信息系统的产品化 277
26.4.1 银行应用产品化的意义 277
26.4.2 银行产品的分类依据 278
26.4.3 银行信息系统的组件化 278
26.4.4 组件内部的产品化 279
26.4.5 参数管理系统 280
第 4 篇 信息系统

第 27章 新一代信息系统 283
27.1 业务能力 283
27.1.1 客户服务 283
27.1.2 内部管理 283
27.1.3 当事人管理 286
27.1.4 信息管理 286
27.1.5 流程管理(流程银行) 286
27.1.6 多渠道 287
27.1.7 全球化 287
27.1.8 数字化 287
27.2 技术水平 288
27.2.1 标准与规范 288
27.2.2 应用架构 289
27.2.3 数据架构 291
27.2.4 流程架构 292
27.2.5 基础设施架构 293
27.2.6 安全架构 293
27.2.7 建立各类企业级公共服务平台 295
27.2.8 新信息技术的应用 297
27.3 运行指标 297
27.3.1 运行模式 297
27.3.2 系统可用性 297
27.3.3 系统可靠性 300
27.3.4 系统可维护性 302
27.3.5 系统变更管理 302
27.4 自主可控 303
第 28章 信息系统的建设模式 304
28.1 外购、外包产品 305
28.2 自主研发 308
28.3 主导研发 308
28.4 定制研发外包 310
28.5 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310
第 29章 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选择与建立 312
29.1 银行信息系统的建立条件 312
29.2 中小银行的发展状况 314
29.3 建立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314
29.4 建立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可行性 317
29.5 如何选择与建立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 318
29.5.1 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建立模式 319
29.5.2 会员制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优点 321
29.6 中小银行应用系统公共服务平台的适用范围 321
第30章 银行产品管理架构 323
30.1 银行产品的相关概念 323
30.2 银行产品与银行科技信息系统产品的关系 324
30.3 产品管理 325
30.4 产品管理架构 326
30.5 管理模式 329
30.5.1 强管理模式 329
30.5.2 协调管理模式 330
第31章 银行产品体系 332
31.1 建立完整的产品体系的意义 332
31.2 银行产品体系的现状 333
31.3 银行产品的分类 333
31.4 银行产品的第 一层分类 337
31.5 其他产品属性和分类维度 340
31.5.1 银行卡产品 341
31.5.2 按其他属性分类 341
第32章 银行产品与银行账户、核算的关系 346
32.1 银行产品与银行账户的关系 346
32.2 银行产品与核算的关系 347
32.2.1 账户的非核算处理 348
32.2.2 应用架构与效率 350
32.3 银行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351
32.3.1 系统解耦 351
32.3.2 核心银行系统解耦 351
32.3.3 核心银行解耦的可行性 352
32.4 产品工厂 353
32.5 核算工厂 354
第33章 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 357
33.1 客户信息系统的作用 357
33.2 银行的客户与信息系统的客户 358
33.3 个人客户信息 358
33.4 法人信息 360
33.5 银行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架构模型 361
33.5.1 概念模型 361
33.5.2 逻辑模型 362
33.5.3 物理模型 363
33.6 企业级客户信息系统的架构举例 363
33.6.1 数据存储与应用 363
33.6.2 客户信息的流转 365
33.6.3 信息冗余与同步策略 366
第34章 银行的后台管理系统 367
34.1 信息系统的内部客户 367
34.1.1 银行内部机构 368
34.1.2 银行员工 372
34.2 如何建设后台管理系统 373
34.2.1 平台整合 373
34.2.2 渠道管理 373
34.2.3 客户管理 374
34.2.4 运行维护管理 375
第 5 篇 科技管理

第35章 银行科技研发管理 377
35.1 管理模式、考核方式及其选择 377
35.1.1 管理模式 377
35.1.2 考核方式 378
35.1.3 管理模式与考核方式的选择 379
35.2 管理架构 380
35.2.1 组织架构 380
35.2.2 例会制度 382
35.3 项目与产品的关系 383
35.4 研发管理的模式 384
35.4.1 以项目为主线的研发管理 385
35.4.2 以产品为主线的研发管理 385
35.4.3 两种研发管理模式的选择 386
35.4.4 从面向服务的应用架构转变为面向服务的管理架构 387
35.4.5 从面向产品管理转变为面向客户管理 387
第36章 银行科技的研发流程 389
36.1 一般研发流程 389
36.2 银行研发流程 390
36.2.1 项目立项 390
36.2.2 用户需求编写 391
36.2.3 需求分析 391
36.2.4 系统设计 394
36.2.5 应用设计 394
36.2.6 程序设计与编码 395
36.2.7 测试阶段 396
36.2.8 项目投产、结束、后评估与关闭 396
36.3 各研发阶段的时间及人力资源投入 397
第37章 银行研发规划管理 400
37.1 生产指标 400
37.1.1 生产率 400
37.1.2 质量指标 401
37.1.3 团队的生产指标 402
37.2 项目预算 403
37.2.1 项目规模评估 403
37.2.2 项目效率评估 404
37.2.3 效率悖论 405
37.2.4 项目工作量评估 406
37.2.5 项目工期评估 407
37.2.6 解决人月神话问题 408
37.2.7 项目质量评估 409
37.3 版本与项目规划 409
37.3.1 项目与版本的关系 410
37.3.2 版本投产的频率 411
37.3.3 版本投产规划 411
37.3.4 项目的版本安排 412
37.3.5 研发部门的项目规划 414
第38章 软件履历管理与配置管理 415
38.1 配置管理的必要性 415
38.2 配置管理的内容 416
38.2.1 软件履历管理 416
38.2.2 版本树管理 420
38.2.3 软件资源归档 421
38.3 备注与内嵌版本号 421
38.3.1 备注 421
38.3.2 内嵌版本号 422
38.4 版本的兼容 422
38.5 履历管理的修改内容 423
38.6 配置管理工具 424
第39章 项目进度管理 425
39.1 制订项目进度计划 425
39.1.1 时间进度计划 425
39.1.2 人力资源使用计划 426
39.1.3 各阶段交付物的数量与质量的计划 431
39.1.4 具体项目举例 432
39.2 项目进度量化管理 434
39.2.1 项目进度一览表 434
39.2.2 延迟项目一览表 435
39.2.3 研发团队项目进度一览表 436
39.3 项目人力资源投入管理 437
39.3.1 各项目的人力资源投入情况 437
39.3.2 研发团队的人力资源投入 440
39.3.3 问题反思 441
39.3.4 人力资源管理工具 441
39.4 生产(项目)例会 442
第40章 质量管理 444
40.1 质量管理相关因素 444
40.1.1 研发工期、人力资源投入对质量的影响 444
40.1.2 质量悖论 446
40.1.3 银行信息系统大集中对质量的影响 447
40.1.4 不同产品的效率与质量的平衡关系 448
40.2 风险管理 454
40.2.1 依赖管理 454
40.2.2 风险管理 454
40.2.3 问题管理 455
40.2.4 风险升级 456
40.3 变更管理 456
第41章 软件测试管理 460
41.1 测试目标 460
41.2 测试阶段与测试内容 462
41.3 测试工作 465
41.3.1 制订测试计划与方案 465
41.3.2 测试用例设计与编写 473
41.3.3 测试与回归测试 473
41.3.4 编写与提交测试总结和测试报告 473
41.4 测试的进度管理 474
41.4.1 人力资源进度管理 474
41.4.2 用例消化进度管理 474
41.4.3 缺陷清除进度管理 475
41.4.4 问题管理 477
41.5 非功能性测试 478
41.6 自动化测试 479
41.6.1 适应范围 480
41.6.2 测试工具 481
41.6.3 测试脚本与用例库 481
41.6.4 测试背景 481
第42章 银行科技的效益分析 483
42.1 联机交易使用情况 483
42.1.1 交易量最多和最少的交易分析 485
42.1.2 按“二八定律”的交易分析 485
42.1.3 少交易量的交易分析 485
42.2 报表使用情况 486
42.3 提高银行科技效益的方法 488
42.3.1 资源合理分配 488
42.3.2 产品效益分析与跟踪 489
第 6 篇 金融科技时代

第43章 金融科技 492
43.1 金融科技的内涵 492
43.1.1 金融科技的新技术与产品 493
43.1.2 金融科技公司 497
43.1.3 新金融服务与服务模式 499
43.2 新金融科技给传统银行带来的挑战 501
43.2.1 新金融科技对银行传统业务及客户金融服务的挑战 502
43.2.2 新金融科技对银行金融科技的挑战 505
43.3 新金融科技给银行带来的机遇 506
第44章 银行数字化转型 507
44.1 什么是数字化银行 507
44.2 向数字化转型 509
第45章 提高信息系统的研发效率 511
45.1 影响研发效率的因素 511
45.1.1 质量因素 511
45.1.2 应用范围 514
45.1.3 研发体系与研发架构 516
45.1.4 系统架构 518
45.1.5 其他因素 519
45.2 如何提高研发效率 519
45.2.1 应用范围 519
45.2.2 系统架构 521
45.2.3 研发体系与架构 523
第46章 信息系统自主、安全、可控 527
46.1 产品与技术的自主、安全、可控 527
46.2 系统架构安全可控 529
46.3 自主、安全、可控案例 529
第47章 金融科技新形势下的银行与科技 530
47.1 银行金融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30
47.1.1 银行业务架构与组织架构的设立无标准 530
47.1.2 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受限 531
47.1.3 各种新概念涌现 531
47.2 正确面对金融科技 539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