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书籍作者:祝勇 ISBN:9787208164093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322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是“故宫书写者”祝勇蕞新的随笔集,也是其唯**本具有回想录性质的作品。

在书中,祝勇深情讲述其丰富且传奇的生命经历,从沈阳到北京求学、闯荡,入藏地,远渡重洋,辗转多地,故宫一直是祝勇深埋在血液中的文化故乡。

祝勇还在这本书中回顾了过往三十年的文学创作,新散文、历史书写、纪录片、影像表达,他笔耕不辍,一直致力于推广故宫文化,凭借个性化的创作打开六百年紫禁城的更多可能。

无论是其个人生命经验的感性流露,还是近二十年来对故宫书写的深情厚爱,都十分令人动容。


作者简介

祝勇,作家、纪录片导演、博士,现任故宫博物院故宫文化传播研究所所长。出版文学作品四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故宫的古物之美》《故宫的隐秘角落》《在故宫寻找苏东坡》等。国务院新闻办、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天山脚下》总导演,《天山脚下》获评新中国70年纪录片百部推荐典藏作品。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文学爱好者 故宫文化爱好者

“故宫书写者”祝勇的首部回想录。

从沈阳到北京,入藏地,远渡重洋。三十载沉浮,故宫是他血脉里深藏的文化故乡。

新散文、历史书写、纪录片、影像表达,他以个性化的创作,打开六百年紫禁城的壮阔画卷。


前言

故宫的祝勇

汪家明 


我打小爱读创作谈一类的书。十几岁时和学友李界平一起攒书,攒了一小箱,三十多本,每本都包了皮,编号注明“平明藏书”。四十多年后还剩下十几本,有次回老家,界平要把它们全交给我。我说,交给我,你与我早年的文学梦就全断了(他后来一直从商)。我留下一本作为纪念,其他还是由你保存吧!我留下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1955 年版的《鲁迅谈创作》。藏书里还有一本秦牧的《艺海拾贝》,也是谈创作的。我喜欢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关于作家劳动的札记》。汪曾祺写了许多谈创作的文章,精彩极了,我一直想选编一本“汪氏《金蔷薇》”。我认为,读好的创作谈如同读中国“诗话”“词话”一样,书中常择出创作的要点来讨论,也会显露作家的经历和独门手艺,满足了我对文艺的爱好。也许由于这个偏好,我蛮有兴趣地编了一本《七札》——冷冰川谈艺术创作的八百八十五节短句和短文,前不久由三联书店出版。

祝勇这部书稿,是他三十年文学道路的回顾,其实就是创作谈。第一部分《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五十章,七万字,我一口气读完,感觉与《七札》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它们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完全不同;也让我想起《金蔷薇》—只是祝勇谈的是自己,而帕乌斯托夫斯基主要谈别的作家。

书名很酷:《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开初几章,他谈自己十八岁离开沈阳远行,在北京读书、工作、定居,似乎没有故乡,又感觉自己有两个故乡,一个是生己养己的故乡,一个是文化的故乡。这个文化的故乡,在他出生以前,就已经埋藏在他的血脉、基因里。从第六章开始,所讲都是一步步向文化故乡故宫靠拢,似乎冥冥中有机缘。他去南方,入藏地,几经历险,“在大地上爬行摸索”,生命和写作好像随着空间的拓展而延长、变化。他蛰居京郊小镇,埋头写作,还组织了一支作家足球队,但祸不单行,他在比赛中受伤,养伤足足半年。伤好后,他受邀远行美国,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驻校艺术家,回国后“又读博、写作、拍纪录片。此后的时光,像一只快速转动的陀螺,自己想停都停不下来”。

我弄不清楚时间顺序,他何时又去西藏,他说:“我庆幸自己成了藏地的一部分。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竟然如此真切地成了我的日常生活。”

当出版了十二卷四五百万字的“祝勇作品系列”之后,他开始怀疑:这样写下去,是否有意义?他不认为自己的文字会不朽,暂时的荣光不足以成为他付出年华的理由。最终他说服了自己—意义不重要,写作其实就是一种没理由的爱,“一种寂寞而又诚实的生活”,像农民种地一样。在这种信念下,他享受写作生活,听着音乐,“仿佛有风,将我的思念吹得很远”,而“书从书柜蔓延到桌上、地上甚至床上”。“我看到那些久已存在的汉字,因我的写作而重新集结,被注入了新的灵魂,我的心底就会焕发出无以形容的快感。甚至敲击键盘的动作本身都像钢琴家的演奏一样,给我带来成就感。屏幕上方的空白档就是我的王国,尽管国土面积小了一点,但依然给我带来统辖者的自由与潇洒。”

在好几章里,他反复说:我希望躲在文字的后面,像塞林格那样隐居在村野。他记起一个听来的故事:寺庙里描绘壁画的僧人,在洞窟里,看不到日落月升,只是手擎一根蜡烛,在所有人的注视之外,摸索着,默然无语地画下每一笔。不知多少年过去,他开门走下台阶,消失在日光照耀的世间。朝拜的人蜂拥进去,惊艳于壁画的精湛与美丽,却对他的存在一无所知。“但他什么也没有失落。他把创造的快乐带走了,由自己独享。每一个创作者,内心都珍藏着一份独属于自己的秘密快乐。”能得到这样的快乐,能体会这样的快乐,恐怕是真正艺术家的向往吧!

随后几章里,他谈写作的个性化、背叛性以及自己对超文体散文写作的探索,而这探索的成果,就是他此后一直坚持的“历史写作”—《旧宫殿》《血朝廷》等。他“固执地相信,所有消失的人和事依旧存在着,只不过变换了存在方式而已”,“我觉得自己距离那些在这里生过、死过、爱过、恨过的人那么的近,能够感觉到他们的呼吸与心跳”。而历史的线索和注脚千千万万,他贪心,东收西揽,用胶水把它们拼接成尽量完整的既古却新的物件。他就是这样,全凭写作,一步步来到故宫城下。由此观之,无论多少机缘在帮他,他都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来到故宫的。而故宫正进入新时代—开放、欢乐、平民化、前卫化,需要他这样一个人。

祝勇终于进“城”了,是紫禁城,成为故宫一员。“进入故宫以后,我和我的写作的性质都发生了变化。我不再是旁观者,不再只是观察者,我自己就是故宫(的一部分)……有我的故宫和没我的故宫,在我心里,决然是两个故宫。”“在故宫里,表面上看,到处是墙,是一个独立、封闭的世界,实际上,故宫到处是门,向整个世界敞开—书写故宫,就是书写整个世界。”他立了一个宏伟大愿:用文字重筑这座城。短短几年,他写出了上百万字的故宫文章。环顾四围,舍祝勇其谁?

2003 年,祝勇和冷冰川一起来三联书店,在四楼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我们相识。两位帅气的大汉,一南一北,都不怎么健谈。以后也没有太多交往,但因为冰川,因为张仃先生和灰娃伯母,我们在感情上很近。大冷的天,祝勇带女儿来,我给他们父女拍了照片。女儿穿着朴素,饱满的脸盘,浓眉大眼,像他。

惭愧,相识十六年,我一直不清楚祝勇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原来这么不平静!这是写作的轨迹,也是人生的轨迹。从文中可以看出他的自信,也隐约着不自信;可以看到一个写作信仰者,不管深浅,一味前行的身影。他给我的印象是纯真的、微笑的、斟斟酌酌的,表面不坚持己见,实际很有主见;他是勤奋的、闲散的,开放的、内敛的,有点傻劲儿……总之,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过去不知道的祝勇,一个更耐看、更有魅力的祝勇。


2019年最后一天

于北京十里堡


目录

序 言

故宫的祝勇 ——汪家明 | 1

祝勇印象 ——宁 肯 | 6

在故宫书写整个世界 | 11

我与纪录片《历史的拐点》 | 223

我与纪录片《苏东坡》 | 243

我与纪录片《天山脚下》 | 269

附 录 | 321

朱自清散文奖获奖感言 | 323

在场主义散文奖获奖感言 | 326

那些逝去的人,他们都有话没有说完 | 329

孙犁散文奖受奖词 | 331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 年度散文总冠军获奖感言 | 333

祝勇创作年表 | 335

注 释 | 339


短评

首次在书里公开祝老师年轻时的照片:)

2020-08-16

厚重的宫墙,并不能把宫殿隔开,使它自 外于世界,沦为一座华丽的孤岛。实际上,自元代以后,人类就启动了全球化的进程,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身份不同,心思各异,却一头扎入奔向东方的漫长旅程。 书写故宫,就是书写整个世界。

2020-08-12

头发不能秃,才能出写真。 真是位勤奋努力的写作者,没有闲过。 要致富,还是得搞影视。

2020-08-23

“故宫书写者”祝勇首部回想录。从沈阳到北京,入藏地,远渡重洋,三十载沉浮,故宫是他血脉里深藏的文化故乡。新散文、历史书写、纪录片、影像表达,他以个性化的创作,打开六百年紫禁城的壮阔画卷。

2020-08-19

标签
祝勇,故宫,文景人文艺术,历史,世纪文景,***世纪文景***,回忆录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