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谢旺霖 | ISBN:9787559824042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5115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三十岁那年,作者到了印度。后来,他又退了博士学业,一去再去。起初,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去印度,又为什么“走河”。直至多年后,当他用文字艰难回顾那些旅程时才发现,原来,曾经那一连串不明所以的步履,正是为了带领他度过八年漫漫写作的长日,以及日后更为漫长的时光。
《走河》讲述作者只身前往印度,沿恒河及其支流行走,一路溯河而上,最后抵达恒河源头的故事。从大河出海口到大河源头,作者写尽了旅途中的试探、寻径、前进、孤独、执着、荒谬与惊险。他用细腻的文字记录下真实所见的印度,以及印度的平民、苦行僧、外国背包客,形形色色的大城小镇、贫穷村落,寺庙圣地,宗教节庆……他冷静地看待印度社会的繁华与贫穷并存、信仰与世俗交织的热闹生活,在极简用度、回归本真的流浪途中体味心灵与自我、自然和社会的接近。
谢旺霖,1980年生,台湾东吴大学政治、法律系双学士,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所硕士,目前为文字工作者。曾获云门舞集“流浪者计划”赞助,因为流浪而开始文字创作的生涯。2008年出版《转山》简体版,2011年《转山》改编为同名电影上映。2018年出版《走河》繁体版,获台湾文学奖散文金典奖。
《转山——边境流浪者》作者谢旺霖十年后新作
获得2019年台湾文学奖散文金典奖
内含林怀民、蒋勋、刘克襄、骆以军、郝誉翔五篇推荐序
新增作者到印度“走河”时拍摄的照片(繁体版没有)
《走河》“不是一本可以按图索骥的书,也不是冒险犯难的作品,更没有企图描绘那庞大复杂高深的印度”,它记录的,是作者在印度旅行时遭遇的平凡却鲜活的人事,是作为一个“流浪者”在途中真实而细腻的心路历程。读完《走河》,也许每一个不安于室、渴望出走的年轻人或曾经年轻的人,都会找到远行的勇气和意义。
推荐序
走河的人,暂时歇息,大概又要出走了吧?
蒋勋 作家
认识谢旺霖,大概是十年前的事了。
他还在读大学,学法律,有点腼腆害羞,谈起失恋,很怅然,说“要去很远的地方”,忘了她,于是他就流浪去了西藏。从云南骑单车,一路骑到拉萨,写了他第一本书《转山》。
很多人喜欢《转山》这本书。旺霖好像在写西藏,其实更多时候是他在路途中跟自己的孤独对话,跟高原对话,跟天空对话,跟自己的怯懦对话,跟自己的犹疑不决对话,然后,他终于走完了全程。
我和许多读者一样,喜欢《转山》里的“他”,柔弱、胆怯,常常想半路叛逃,然而终于走完了全程。
我们仿佛跟着作者翻山越岭,一样柔弱,一样胆怯,一样想半路放弃,因此,走完全程,到了终点,悲欣交集,忍不住要为“他”鼓掌,也为我们自己鼓掌。
旺霖是云门第一届的流浪者,流浪计划超过十年,流浪者聚会,旺霖都参加,他关心每一位年轻的流浪者,仿佛又可以跟他们再出发一次,有那种初生之犊的胆怯与不知死活。
匆匆十年过去,旺霖从法律改读文学,在几个大学先后读硕士、博士,他应该轻易可以拿到博士。但不知为什么,每到临头,他就放弃了。
在流浪途中胆怯却不曾放弃的旺霖,为何总在文学的路上有更大的犹疑不决?
我曾经非常看重他《转山》时期初生之犊的不知天高地厚,然而那是我的偏见吧。人的一生或许只有一次真正的初生之犊,可以那样又胆怯又勇气十足。
超过三十岁,读了许多文学,做了许多研究,旺霖毕竟不再是初生之犊了。
然后旺霖准备了他第二次的流浪,到印度走恒河,朋友为他壮行,鼓噪他出第二本书《走河》。
相对于《转山》的信手拈来,《走河》难产了将近八年。
关心他的朋友都不敢打扰他,旺霖书写的过程如此煎熬,近乎自虐,走在创作的长途上,或许比真正的流浪要加倍艰难吧。
他一改再改,写了又改。在美术上我常常珍惜不断修改的画稿,珍惜那些留在纸上涂改擦拭的痕迹。
我曾经建议旺霖:“要不要把大段删掉的章节给我看?”我的确好奇,是否那其中有迷人的地方。
写《转山》如此轻松随意,一气呵成,写《走河》这样艰难,眼前这么多岔路,何去何从?
从《转山》的自我对话,《走河》的自我对话更多了,书中每一处章节都有好多犹疑不决,看到创作者性格上这么多重的矛盾纠结。
“如果当游记写呢?”我曾想这样建议旺霖,终究没有说出来。我相信创作的难处,其他人很难置喙,每一位创作者的难处不一样,太早的武断结论,往往使创作置于死地。
我想到的“游记”是减少跟自己对话,更多一点向外的观察、记录、描述。
例如,康熙年间到台湾的郁永河,写下的《裨海纪游》。青年时曾经带着这本书,从鹿耳门开始,一路北上,经过牛骂头,走海岸线,经南崁到八里,最后抵达北投。
郁永河来台湾是有目的的,他要到北投采硫黄矿,在台湾停留大约半年,采到硫黄,把随手的见闻记录下来,写成《裨海纪游》。
郁永河很少跟自己对话,大部分时间都在观察。偶然看到当时被汉人奴役的 “番人”,驮重物、拉车、在雨中露宿,他有不平,也只是止于 “亦人也 ”(都是人啊)这样的感叹,不再发表太多意见。
旺霖的野心一定不止于 “游记”,《走河》一路书写下来,他有许多话要说,跟自己说,跟遇见的每一个人说,跟念念不忘的人说(《转山》里的松娜)。
读者阅读,可能会陷在一种矛盾里,要当游记读,还是一本文学作品?
旺霖一定会找到他自己的文体,在流浪途中,喃喃自语的文体,所有的风景,所有的山与河,都只是他跟自己对话的场域,可以是西藏的山,可以是印度恒河。记得有一次心里不安,正是旺霖在恒河上源的时候,我传了简讯问:“旺霖 好吗?”
他后来告诉我,那一天差点死去了。
读这本书,知道旺霖走到多么艰难的路上,无论是流浪,无论是创作,都要“差点死去”。
有时候好久不见,我们相互拥抱,感觉到旺霖的身体这样怯弱,又异常不知死活,便只好任他走去,山高水长,峰回路转,担心时传一则简讯问候,见面时自然欢欣拥抱。
我几次去印度,始终不敢写印度,好像是一个超过我逻辑思维的文化。
我很高兴旺霖去了,跌跌绊绊,一路惊慌,但还是去了。
我读《走河》,也还是惴惴不安,好像旺霖还在路上。
青年一代,可以带着这本书,带着惴惴不安的胆怯,如初生之犊,勇敢出走,《走河》就有了更大的意义吧。
在印度,不知为何,总是想到佛经上的句子——“流浪生死”。去过和生死这么近的地方,从生死的临界回来,“走河 ”的人,暂时歇息,大概又要出走了吧?
二○一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小满于巴黎
推荐序
走在众生的道路上 林怀民
走河的人,暂时歇息,大概又要出走了吧? 蒋勋
没有尽头的行脚 刘克襄
这是个天生要说故事的人 骆以军
一趟叩问生命的大旅行 郝誉翔
河下游
之一 大河出海
之二 慢慢地快
之三 卡莉的断头台
之四 他们的“口水”
之五 乞丐与黑洞
之六 安迪谈种姓
之七 无处不在的活力
之八 两河交汇
之九 细小的杀戮
之十 逆流而走
之十一 地图上的边界
河中游
之十二 猜火车
之十三 梦燃
之十四 多看一眼
之十五 绕道王舍城
之十六 巴士上
之十七 走进菩提伽耶
之十八 菩提伽耶的台湾日
之十九 恒河在瓦拉纳西
之二十 巴布与茱莉亚
之二十一 我的洗礼
之二十二 摆渡人
之二十三 又见车夫
河上游
之二十四 另一种观看的方式
之二十五 克里希那之城
之二十六 重返恒河
之二十七 前进!前进!
之二十八 关于一○八
之二十九 等待
之三十 朝向大河尽头
后记 不明所以
非常私人化的记述,于作者而言也许有意义,于我而言实难共情。
2020-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