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ATT&CK框架实践指南(第2版)

ATT&CK框架实践指南(第2版)

书籍作者:张福 ISBN:978712145318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6095
创建日期:2024-04-09 发布日期:2024-04-09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本书由浅入深,从原理到实践,从攻到防,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备受信息安全行业青睐的ATT&CK 框架,旨在帮助相关企业更好地将 ATT&CK 框架用于安全防御能力建设。全书分为5 部分,共 17 章,详细介绍了 ATT&CK 框架的整体架构,如何利用 ATT&CK 框架检测一些常见的攻击组织、恶意软件和高频攻击技术,以及 ATT&CK 在实践中的落地应用,最后介绍了MITRE ATT&CK 相关的生态项目,包括 MITRE Engage 以及 ATT&CK 测评。

本书适合网络安全从业人员(包括 CISO、CSO、蓝队人员、红队人员等)、网络安全研究人员等阅读,也可供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等专业教学、科研、应用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张福

青藤云安全创始人&CEO,正高级工程师,毕业于同济大学,专注于前沿技术研究15年多,现任北京信息化协会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网络安全产业联盟CCIA技术专家库专家、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企业商会“亦智慧智库专家”。目前,张福拥有1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发明专利、30余项软件著作权,研究成果曾获得2021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张福还曾荣获“改革开放40年网络安全领军人物”“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中关村创业之星”等称号。


程度

青藤云安全联合创始人&COO,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擅长网络攻防安全技术研究和大数据算法研究,在云计算安全、机器学习领域有很高的学术造诣,参与多项云安全标准制定和标准审核工作,现兼任《信息安全研究》编委,曾发表多篇论文,并被国内核心期刊收录,曾获“OSCAR尖峰开源技术杰出贡献奖”。


胡俊

青藤云安全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可信云专家组成员,入选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计划”,曾在百纳信息主导了多款工具应用、海豚浏览器云服务的开发。青藤云安全创立后,主导开发“青藤万相??主机自适应安全平台”“青藤蜂巢·云原生安全平台”等产品,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曾发表多篇论文,并被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万京平

青藤云安全副总裁兼安全服务中心负责人,高级工程师,国内资深网络安全专家,曾先后在大型央企及军队信息安全部门主持工作,现任“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技术委员会委员。曾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军队科技成果奖两项,获得中史企业优秀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奖三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安全体系设计、安全运营体系建设、网络安全检查与评估等。


张焱

青藤云安全首席安全官,青藤网络空间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级高工,专注于网络安全领域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研究,主持军民领域重点项自十余项。作为技术总师,曾先后在多家中央企业和省级政务云打造了网络安全整体保障服务新模式;作为中央网信重大工程专家,曾参与“十三五”规划某重大工程的总体设计工作。普获得军队科技进步—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等奖、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荣获“中央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已获得国防发明专利二项,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


编辑推荐

√ 全方位介绍ATT&CK在威胁情报、检测分析、模拟攻击、评估改进等方面的工具与应用,给出有效防御措施建议。

√ 本书体系框架来源于长期攻防对抗、攻击溯源、攻击手法分析的实战过程,实用性强、可落地、说得清、道得明。

√ 攻击视角下的战术与技术知识库,帮助企业开发、组织和使用基于威胁信息的防御策略及评估网络防御能力差距。

√ 构建较细粒度的攻击行为模型和更易共享的抽象框架,可用于攻击与防御能力评估、APT情报分析及攻防演练等。


《ATT&CK框架实践指南(第2版)》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推荐序

自有互联网以来,网络安全问题相伴而生,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网络安全问题也愈演愈烈,危害也越来越大。网络安全问题从个别网络精英炫耀个人能力的恶作剧到具有明显目的的有组织犯罪,甚至成为有政府背景的网络战的一种形式。

网络安全问题的内因是网络设备的后门和网络软件的漏洞以及人为操作失误,外因是遭遇外部入侵或感染病毒,受影响的程度取决于网络安全防御能力,或者说是网络安全对抗的战术和技术水平,即网络攻防实力较量的结果。攻防两

方面总是动态博弈,攻防的格局不断迭代演进,表现出一些特点:首先是攻防的不对称性,防在明处而攻在暗处,导致攻易防难,网络安全处于被动应对状态;其次是攻防格局的不确定性,网络业务是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也会调整升级,加上攻击手段不断翻新,总是未知多于已知;最后,防御效果的不可信性,网络或业务的所有方对所采取的网络安全措施的效果缺乏把握,对系统安全心中无底,甚至不知道从哪些方面做改进,不知道该从何下手来加固网络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 2016 年 4 月 19 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隐蔽性,一个技术漏洞、安全风险可能隐藏几年都发现不了,结果是‘谁进来了不知道、是敌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长期‘潜伏’在里面,一旦有事就发作了。”

“维护网络安全,首先要知道风险在哪里,是什么样的风险,什么时候发生风险,正所谓‘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感知网络安全态势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

要感知网络风险得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并举,内部要摸清家底找出漏洞并强化管理,外部要把握网络入侵的规律、动向与趋势。尽管攻击手法出奇、靶点众多,但网络攻击的目的不外乎通过劫持网络或数据的控制权,致瘫网络和窃取数据等获取政治和经济利益。总体上看,网络入侵还是有一定套路可循的,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从大量网络入侵案例中来总结。

ATT&CK(对抗战术与技术知识库)从网络入侵者的角度归纳网络入侵、攻击的方法与步骤。开发 ATT&CK 的目的不是为黑客提供教程,而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梳理实现对网络入侵足迹的留痕,给网络安全防御以清晰的维度和明确的思路。尽管 ATT&CK 不可能准确预测新的网络入侵的目标与路径,但可以显著收窄需要重点关注的范围,大大降低了网络安全防御措施的盲目性。

《ATT&CK 框架实践指南》的作者团队长期研究 MITRE 的 ATT&CK 技术,通过丰富的实践加深了对 ATT&CK 框架的理解,积累了有实战价值的经验体会。本书介绍了 ATT&CK 在威胁情报、检测分析、模拟攻击、评估改进等方面的工具与应用,给出了有效的关于防御措施的建议。网络攻防总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博弈中升级,ATT&CK 来源于实践案例的总结,也会随时间而不断丰富、更新。期待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在全球 ATT&CK 中贡献中国智慧,更重要的是善于运用 ATT&CK 的方法来提升我国网络安全防御能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邬贺铨

2023-04-12



序言

过去,入侵检测能力的度量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的一个行业难题,各个企业每年在入侵防护上都投入了不少钱,但是几乎没有安全人员能回答 CEO 的问题:“买了这么多安全产品,我们的入侵防御和检测能力到底怎么样,能不能防住黑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核心原因是缺乏一个明确的、可衡量的、可落地的标准。所以,防守方对于入侵检测能力的判定通常会陷入不可知和不确定的状态中,既说不清自己能力的高低,也无法有效弥补自己的短板。

MITRE ATT&CK 的出现解决了这个行业难题。它给了我们一把尺子,让我们可以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自己的防御和检测能力。ATT&CK 并非是一个学院派的理论框架,而是来源于实战。ATT&CK 框架是安全从业者们在长期的攻防对抗、攻击溯源、攻击手法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提炼总结而形成的实用性强、可落地、说得清道得明的体系框架。这个框架是先进的、充满生命力的,而且具备非常高的使用价值。

尽管 MITRE ATT&CK 毫无疑问是近几年安全领域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多数安全行业从业者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它,但是由于时间、精力、资料有限等原因,能够深入研究 ATT&CK 的研究者在国内寥寥无几。青藤云安全因为公司业务的需要,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关注 ATT&CK 的发展,并且从 2018 年开始系统性地对ATT&CK 进行研究。经过五年多的研究、学习和探索,青藤云安全积累了相对比较成熟和系统化的研究材料,内容涵盖了从 ATT&CK 框架的基本介绍、战术与技术解析,到攻击技术的复现、分析与检测,再到实际应用与实践,以及 ATT&CK

生态的发展。

研究得越多,我们越意识到 MITRE ATT&CK 可以为行业带来的贡献。因此,我们编写了本书,作为 ATT&CK 框架的系统性学习材料,希望让更多人了解ATT&CK,学习先进的理论体系,提升防守方的技术水平,加强攻防对抗能力。我们也欢迎大家一起加入到研究中,为这个体系的完善贡献一份力量。

青藤云安全创始人兼 CEO

张福

2023-05-10


前言

MITRE 发起的对抗战术和技术知识库——ATT&CK 始于 2015 年,其目标是提供一个“基于现实世界观察的、全球可访问的对抗战术和技术知识库”。ATT&CK 一经问世,便迅速风靡信息安全行业。全球各地的许多安全厂商和信息安全团队都迅速采用了 ATT&CK 框架。在他们看来,ATT&CK 框架是近年来信息安全领域最有用也是最急需的一个框架。ATT&CK 框架提供了许多企业过去一直在努力实现的关键能力:开发、组织和使用基于威胁信息的防御策略,以便让合作伙伴、行业、安全厂商能够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

在 ATT&CK 框架出现之前,评估组织机构的安全态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当然,安全团队可以利用威胁情报来验证他们可以检测到哪些特定的攻击方法,但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如果我漏掉了某些攻击,会产生什么后果?”但如果安全团队验证了很多攻击方法,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虚假的安全感,并对自己的防御能力过于自信。毕竟,我们很难了解“未知的未知”。

幸运的是,ATT&CK 框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MITRE 公司经过大量的研究和整理工作,建立了 ATT&CK 框架。ATT&CK 框架创建了一个包括所有已知攻击方法的分类列表,将其与使用这些方法的攻击组织、实现这些方法的软件以及遏制其使用的缓解措施和检测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减轻组织机构对上文所述安全评估的焦虑感。ATT&CK 框架旨在成为一个不断更新的数据集,一旦行业内出现了经过验证的最新信息,数据集就会持续更新,从而将 ATT&CK 打造成为所有安全人员心目中最全面、最值得信赖的安全框架。

虽然 ATT&CK 框架在评估安全态势、增强安全防御能力等诸多场景下都能发挥重大作用,但国内安全从业人员受限于时间、精力、语言差异等因素,很难深入地、系统化地研究该框架。为了让相关从业人员了解该框架,作者编写了本书。本书的上一版面世以来,受到了广大安全从业人员的喜爱,曾连续数月蝉联京东计算机类图书周榜第 1 名,并受台湾出版社之邀,发行了繁体版本。ATT&CK框架每年都会更新两个版本,自本书上一版出版后,ATT&CK 框架的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作者在探索应用 ATT&CK 方面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实践经验。鉴于此,第二版做了大量更新。本书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 ATT&CK 入门篇,介绍了 ATT&CK 框架的整体架构,并详细介绍了近几年来基于 ATT&CK 框架的扩展知识库,例如针对容器和 K8S 的知识库、针对内部威胁的 TTPs 知识库,以及针对网络安全对策的知识图谱 MITRE D3FEND;第二部分为 ATT&CK 提高篇,介绍了如何结合 ATT&CK 框架来检测一些常见的攻击组织、恶意软件和高频攻击技术,并分别从红队视角和蓝队视角对一些攻击技术进行了复现和检测分析;第三部分为 ATT&CK 场景与工具篇,介绍了 ATT&CK的一些应用工具与项目,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实践(实践场景包括威胁情报、检测分析、模拟攻击、评估改进);第四部分为 ATT&CK 运营实战篇,主要介绍了数据源的应用、ATT&CK 的映射实践、基于 ATT&CK 的运营和威胁狩猎;第五部分为 ATT&CK 生态篇,介绍了 ATT&CK 生态内的几个重点项目,包括攻击行为序列数据模型 Attack Flow、主动作战框架 MITRE Engage,以及旨在验证安全工具检测能力的 ATT&CK 测评。

最后,本书主要基于 ATT&CK 框架相关的开源资料,以及作者的 ATT&CK框架实践经验总结而来,旨在为那些限于时间、精力、语言等原因而未能深入研究 ATT&CK 的人员提供便利,帮助大家利用这一框架筑牢安全屏障。但由于作者能力和精力有限,书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目录

部分目录

第一部分 ATT&CK 入门篇

第 1 章 潜心开始 MITRE ATT&CK 之旅 ............................................ 2

1.1 MITRE ATT&CK 是什么 .................................. 3

1.1.1 MITRE ATT&CK 框架概述 .............................................................. 4

1.1.2 ATT&CK 框架背后的安全哲学 ....................................................... 9

1.1.3 ATT&CK 框架与 Kill Chain 模型的对比 ...................................... 11

1.1.4 ATT&CK 框架与痛苦金字塔模型的关系 ..................................... 13

1.2 ATT&CK 框架七大对象 ............................................................................. 13

1.3 ATT&CK 框架实例说明 ............................................................................. 21

1.3.1 ATT&CK 战术实例 ......................................................................... 21

1.3.2 ATT&CK 技术实例 ......................................................................... 34

1.3.3 ATT&CK 子技术实例 ..................................................................... 37

第 2 章 基于 ATT&CK 框架的扩展知识库 .......................................... 41

2.1 针对容器的 ATT&CK 攻防知识库 ............................................................ 42

2.1.1 执行命令行或进程 ........................................ 44

2.1.3 通过容器逃逸实现权限提升 .......................................................... 44

2.1.4 绕过或禁用防御机制 ...................................................................... 44

2.1.5 基于容器 API 获取权限访问 .......................................................... 45

2.1.6 容器资源发现 .................................................................................. 45

2.2 针对 Kubernetes 的攻防知识库 .................................................................. 46

2.2.1 通过漏洞实现对 Kubernetes 的初始访问 ...................................... 47

2.2.2 执行恶意代码 .................................................................................. 48

2.2.3 持久化访问权限 .............................................................................. 48

2.2.4 获取更高访问权限 .......................................................................... 49

2.2.5 隐藏踪迹绕过检测 .......................................................................... 50

2.2.6 获取各类凭证 .................................................................................. 51

2.2.7 发现环境中的有用资源 .................................................................. 52

2.2.8 在环境中横向移动 .......................................................................... 53

2.2.9 给容器化环境造成危害 .................................................................. 54

2.3 针对内部威胁的 TTPs 攻防知识库 ............................................................ 55

2.3.1 内部威胁 TTPs 知识库的研究范围 ............................................... 56

2.3.2 与 ATT&CK 矩阵的关系 ................................................................ 57

2.3.3 内部威胁者常用策略 ...................................................................... 58

2.3.4 针对内部威胁的防御措施 .............................................................. 60

2.4 针对网络安全对策的知识图谱 MITRE D3FEND ..................................... 60

2.4.1 建立 D3FEND 的原因 ..................................................................... 61

2.4.2 构建 MITRE D3FEND 的方法论 ................................................... 61

2.5 针对软件供应链的 ATT&CK 框架 OSC&R .............................................. 67

第二部分 ATT&CK 提高篇

第 3 章 十大攻击组织/恶意软件的分析与检测 ...................................... 72

3.1 TA551 攻击行为的分析与检测 .................................................................. 73

3.2 漏洞利用工具 Cobalt Strike 的分析与检测 ............................................... 75

3.3 银行木马 Qbot 的分析与检测 .................................................................... 77

3.4 银行木马 lcedlD 的分析与检测 .................................................................. 78

3.5 凭证转储工具 Mimikatz 的分析与检测 ..................................................... 80

3.6 恶意软件 Shlayer 的分析与检测 ................................................................ 82

3.7 银行木马 Dridex 的分析与检测 ................................................................. 83

3.8 银行木马 Emotet 的分析与检测 ................................................................. 85

3.9 银行木马 TrickBot 的分析与检测 .............................................................. 86

3.10 蠕虫病毒 Gamarue 的分析与检测 ............................................................ 87

第 4 章 十大高频攻击技术的分析与检测 ............................................. 89

4.1 命令和脚本解析器(T1059)的分析与检测 ............................................ 90

4.1.1 PowerShell(T1059.001)的分析与检测 ...................................... 90

4.1.2 Windows Cmd Shell(T1059.003)的分析与检测 ........................ 92

4.2 利用已签名二进制文件代理执行(T1218)的分析与检测 .................... 94

4.2.1 Rundll32(T1218.011)的分析与检测 .......................................... 94

4.2.2 Mshta(T1218.005)的分析与检测 ............................................... 98

4.3 创建或修改系统进程(T1543)的分析与检测 ...................................... 102

4.4 计划任务/作业(T1053)的分析与检测 ................................................. 105

4.5 OS 凭证转储(T1003)的分析与检测 .................................................... 108

4.6 进程注入(T1055)的分析与检测 .......................................................... 111

4.7 混淆文件或信息(T1027)的分析与检测 .............................................. 114

4.8 入口工具转移(T1105)的分析与检测 .................................................. 117

4.9 系统服务(T1569)的分析与检测 .......................................................... 119

4.10 伪装(T1036)的分析与检测 ................................................................ 121

第 5 章 红队视角:典型攻击技术的复现 ........................................... 123

5.1 基于本地账户的初始访问 ........................................................................ 124

5.2 基于 WMI 执行攻击技术 ......................................................................... 125

5.3 基于浏览器插件实现持久化 .................................................................... 126

5.4 基于进程注入实现提权 ............................................................................ 128

5.5 基于 Rootkit 实现防御绕过 ...................................................................... 129

5.6 基于暴力破解获得凭证访问权限 ............................................................ 130

5.7 基于操作系统程序发现系统服务 ............................................................ 132

5.8 基于 SMB 实现横向移动 .......................................................................... 133

5.9 自动化收集内网数据 ................................................................................ 135

5.10 通过命令与控制通道传递攻击载荷 ...................................................... 136

5.11 成功窃取数据 .......................................................................................... 137

5.12 通过停止服务造成危害 .......................................................................... 138

第 6 章 蓝队视角:攻击技术的检测示例 ........................................... 139

6.1 执行:T1059 命令和脚本解释器的检测 ................................................. 140

6.2 持久化:T1543.003 创建或修改系统进程(Windows 服务)的检测 .. 141

6.3 权限提升:T1546.015 组件对象模型劫持的检测 .................................. 143

6.4 防御绕过:T1055.001 DLL 注入的检测 ................................................. 144

6.5 凭证访问:T1552.002 注册表中的凭证的检测 ...................................... 146

6.6 发现:T1069.002 域用户组的检测 .......................................................... 147

6.7 横向移动:T1550.002 哈希传递攻击的检测 .......................................... 148

6.8 收集:T1560.001 通过程序压缩的检测 .................................................. 149

第 7 章 不同形式的攻击模拟 .......................................................... 150

7.1 基于红蓝对抗的全流程攻击模拟 ............................................................ 151

7.1.1 模拟攻击背景 ................................................................................ 152

7.1.2 模拟攻击流程 ................................................................................ 153

7.2 微模拟攻击的概述与应用 ........................................................................ 162

7.2.1 微模拟攻击计划概述 .................................................................... 163

7.2.2 微模拟攻击的应用 ........................................................................ 164

………………………………………………………………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