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班门·广场

班门·广场

书籍作者:《班门》编委会 ISBN:9787559665119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190
创建日期:2024-04-08 发布日期:2024-04-08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班门·广场》是《班门》mook第四辑第三种。在本书中,来自建筑、历史、摄影、文学等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对广场做出各自的解读。书中出现的广场遍及十余个国家,计五十余处。
打开《班门·广场》,开始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大卧游:感受古老广场被岁月磨砺出的各异气质,领略清华大学大礼堂广场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的融合,追溯飞迸的罗马广场喷泉背后贵族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博弈,见证中国古代“广场”之形状……我们也将广场的线索延伸至当下乃至未来,领略洛阳隋唐西市广场的设计理念、慕尼黑大小广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布局方式和艺术风格、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扎哈·哈迪德在韩国东大门广场设计中体现的超前思考与表达……试图从中窥测未来广场的发展趋势。
设计者、旅行者、作者,图上、路上、纸上。《班门·广场》以摄影、绘画、写作来丈量广场的源流与变迁,捕捉广场特有的艺术底蕴与勃发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陈志华
新中国杰出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师从梁思成。清华大学建筑系建筑历史教研组最早的教师之一,新中国进行系统外国建筑史研究和教学的先驱。

宁喆
资深建筑设计师,习惯以建筑师的视角观察世界,注重于研究建筑背后的精神和文化表达。

王丽方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参事,民革中央委员。建筑创作多次获得重要专业奖项。

周功钊
浙江杭州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教师,巴别空间机构联合创办人。关注于城市、建筑与园林的历史研究及其在当下的空间转译与实验建造。译有日本建筑师隈研吾著作《我所在的地方》。2018 年策划独立出版品牌“巴别文丛”。

林铭述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的建筑摄影家。建筑世家的熏陶、专业的音乐功底、执着的摄影爱好,使他成为一名“凝动音乐的演奏者”。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建筑爱好者、艺术史爱好者

1.专业作者,专业编辑,同系列图书屡获国内外设计奖项。
本作继续采用高标准文字、图片,延续特色版式,兼顾知识容量和设计美感,为读者打造沉浸式阅读氛围。
2.四个大洲,十余个国家,五十余处广场,兼顾传统与现代,尽力覆盖已知广场形态,拓展“广场”内涵,呈现多元文化面貌。
人来人往的意大利广场上,有哪些文艺复兴的遗迹?纽约时代广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面貌有何不同?东大门仅仅是服装批发市场吗?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广场”是何内涵?洛阳隋唐西市的设计中有哪些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巧思?诸如此类的问题,本作都悉心解读。
3.跨越学科,关注日常,强调广场的设计内涵、广场与人的关系,兼顾深度阅读与科学普及,从建筑、历史、文化等角度重新理解作为公共空间的广场。

前言

卷首语

人从什么方面出发而向知识和科学靠近,人是通过哪扇门进的,乃是一个重大的区别。
――歌德

2016 年 6 月,《班门》问世,迄今已六年有余。六年来,这一由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共同打造的系列图书,致力于通过深度文章帮助读者品读抽象的建筑概念,用艺术与设计的气息浸润读者的精神,在浩如烟海的书丛中觅得了一席之地。六年,我们经历了世事浮沉,跨过了无常的命运,流淌在血液中的设计基因却从未因此沉寂。继往才能开来,前与后,并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一种传承。因此,秉持《班门》一贯的“工匠精神”与“创客精神”,我们决定另起一行,书写与重建自身,打造全新团队,更新设计思路,在班门前弄斧,练就十八般武艺,只为向读者重新开启这扇关照生活、关注日常、连通美学的设计之门。
我们继续坚守在《班门》的阵地,赓续早已沉淀在《班门》基因中的设计理念,重新出发。以“门”为界,“门内”向大师致敬、学艺;“门”是作品,是“手艺”本身,是“匠心营造”;“门外”是后生的操练与游历。“木、砼、铁、石”,以材料构建“班门”;“方、圆、线、角”,以形式勾勒“班门”;“声、光、气、性”,以物性点化“班门”。如今,我们开始新一轮的营造,从城市公共空间视角切入,串联起一个个构成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
“每当我从这个角度看这个城市的时候,我就强烈地感觉到,城市是母体,而我们生活在她的子宫里……”城市到底是什么 ? 是建筑师的实验室,是诗人纸上的钢筋水泥森林,还是画家笔下的扭曲线条 ? 城市又带来了什么 ? 带着这些疑问,《班门》展开了对城市的探索。美国社会哲学家刘易斯 · 芒福德从社会学的角度给出的“城市”定义是 :“城市是原始的群体和具有特定目的的各类集合……整体而言,城市是一个地理集合体、一种经济组织、一个制度进程、一座社会活动的剧场和集体创造的美学象征。”城市公共空间是市民社会生活的场所,是城市实质环境的精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和独特魅力的源泉。人是城市之分子,交通是血脉,组织是脏腑,建筑是骨架,历史是基因,文化是灵魂。城市有表情,有声音,有个性。我们观察她,倾听她,接纳她,融入她。《班门》的营造理念就在城市公共空间里悄然而生。在这里,碎片化的城市空间将被以一种新的方式拼合并加以延展,继而以新的面貌呈现在你我眼前。
《不列颠简明百科全书》中这样描述“城市广场 ”:“agora,in ancient Greek cities,an open space that served as a meeting ground for various activities of the citizens.(广场,古希腊城市中作为公民各种活动集会场所的露天空间。)”目前已知最早的城市广场出现在古希腊。此后,产生于古希腊的Agora 在共和制的罗马又以 Forum 的形式出现,意为“户外的空地”,也有“公开讨论的广场”之意。早期的罗马城市广场在内容和形式上不仅继承了古希腊城市广场的传统,而且在其城市性方面有所发展,围合广场的建筑物除了容纳有店铺和作坊的柱廊,又出现了具有公民议论政事和仲裁纠纷功能的Basilica,意为“厅堂”。文艺复兴时期,Piazza原指意大利城镇中的广场或市场,后又泛指周围有房屋的空旷场地。古典主义时代,Place则对应着街、路、广场等场所。到了近现代,像 Plaza 这样的购物中心和休憩场所Square 更是发展迅速,为人们提供了更具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中国文明史上,广场被一些“庙会”式的狭小空间所代替,如庙宇的前庭、戏台,市场和码头、桥头的集散性场地,官家衙署、宫城或皇城前类似广场的区域等。直至近现代,才出现了一些较为典型的城市广场,如天安门广场、上海人民广场、大连星海广场、青岛五四广场、南昌八一广场、济南泉城广场、广州花城广场、成都天府广场、拉萨布达拉宫广场、武汉洪山广场等。以天安门广场为例,它位于北京市中心,北起天安门,南至正阳门,东起中国国家博物馆,西至人民大会堂,南北长 880 米,东西宽 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可以说是城市公共空间匠心营造的典范。
我们跨越学科界限,关注广场的日常,更希望以生活美学的眼光重新定义广场。《班门》的广场足迹,遍布世界四大洲十余个国家的五十余处广场。我们将与读者一起,跟随梁思成先生高足、新中国杰出建筑学家陈志华先生的脚步,探寻文艺复兴留存于意大利广场的建筑奇迹;感受古老广场被岁月磨砺出的各异气质;领略清华大学大礼堂广场自然山水与人工建筑的融合;追溯飞迸的罗马广场喷泉背后贵族权力与公共利益的博弈;见证中国古代“广场”之形状。也请允许我们将广场的线索延伸至当下乃至未来,且看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的设计师如何操刀隋唐西市广场设计工程 ;跟随常驻德国慕尼黑的设计师走进慕尼黑大大小小的广场,讲述其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布局方式和艺术风格 ;体会以“打破建筑传统”为目标的扎哈 · 哈迪德在韩国东大门广场设计中的超前思考与表达,从中窥测未来广场的发展趋势。艺术是生活的升华,设计是艺术的呈现。“中国建筑摄影第一人”、著名建筑摄影家林铭述先生,将为我们阐述建筑和音乐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流过程。从行者到设计者再到作者,从路上到图上再到纸上,我们以摄影、绘画、写作来丈量广场的源流与变迁,捕捉广场特有的艺术底蕴与勃发的生命力。
从第四辑开始,《班门》的主题聚焦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书籍封面设计也与具体的城市公共空间相呼应。封面设计的排版就如同城市的构建,而“文字信息”是构建的关键。因此,通过设计字体、字号、字距、行距分栏和色彩分割,我们建立起了由文字信息构筑而成的广场。广场是城市人群聚集的地方,是城市生命力的体现,封面选择橙色,即意在表达活力与希望。未来,我们也会根据每一期的主题分别赋予其不同的色彩。
这是一个信息狂飙突进的时代,知识形态的变化以及知识体量的增长迫使我们调动所有感官,不断寻找知识碎片并将其利用起来。然而,我们始终认为,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深度阅读都不应被取代,因为这是人们认识世界真相、抵达世界深处的极佳路径。《班门》编委会在建筑史上的丰碑中寻找坐标,发掘具有独特建筑语言的设计师,剖析建筑背后的气脉与精神。我们从广场的专业学问出发,编织建筑设计之舟,航行于浩瀚文海之中,摆渡于作者和读者之间。

目录


意大利的城市与广场(陈志华)
经典城市广场与大师(宁喆)
山水之势,建筑之势力:细读清华大学大礼堂广场(王丽方)

门内
环合与互峙:中国传统“广场”及其空间环境营造特点初探(周功钊)
洛阳隋唐西市设计笔记(黄源)
罗马喷泉:艺术、权力与自然的交响诗(刘静)
慕尼黑广场进行时(王瑞文)
换喻的风景:东大门设计广场(刘羽)

门外
凝动音乐的演奏(林铭述)
广场蒙太奇(宋晓冬)
人间悲欣:文本中的广场(鲁竹)
安尼施·卡普尔:西方艺术形式外壳下的东方视角(范露露)
逆流而上的关于朝天门广场的记忆(肖璐)

纸上博物馆
广场·双城记

短评

书籍能增长知识,了解天下大事,培养文化修养

2023-06-16 14:44:07

书不错 , 。。。

2023-06-16 05:25:25

广场,从古到今的变化,体现着人文、历史、文化和美学。

2023-05-06 21:02:29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