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我们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书籍作者:史晓林 ISBN:978720816457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089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借用雷蒙德??卡佛的名篇作为标题,旨在彰显本书以一种讨论形式进入电影研究的特别方式。

全书以浙大王杰教授及其团队为中心,择取近几年上映的比较热门的电影《白日焰火》《百鸟朝凤》《江湖儿女》《芳华》《长城》等,以记录的方式展现了一种对话的氛围和语境,形式活泼,且充满现场感。

这种课堂式的记录是近些年来的一种出版方向,北大、北师大、复旦等校都曾陆续出版类似记录性讲义,颇受读者欢迎。本书虽为电影讨论,但每一篇章皆围绕相关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彼此对话的逻辑亦清晰可现,尤其针对时下刚上映的热门电影展开的讨论,是学院话语与大众文化对碰的火花,展现了一种大众美学的趋势,对于一般观众也不失为一种影评指南。


作者简介

史晓林,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专业方向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

王真,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副主任。


前言

审美人类学研究丛书·总序

我们生活在几百年来未有的社会格局大变革的时代,以信息革命和生物革命为中心的新一轮技术革命正以全新的方式改变人类的思考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当然也改变着以不同文化为基础的审美制度。严重的危机和价值冲突把历史进步及其代价这个重大的历史哲学问题再次提到当代学者的面前。人们对社会正义和公平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呼唤,使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学者所从事的任何一项研究都具有了超出学科狭隘视域的多重意义。现实中许多新的现象和问题需要理论做出解释。概言之,当代中国学术面对的现实问题和学术问题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和必要,也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在美学方面,自瓦尔特·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生产方式的意义问题以来,经过列维·斯特劳斯、马丁·海德格尔、雷蒙德·威廉斯、雅克·朗西埃、阿兰·巴迪欧等思想家的工作,现代艺术与前工业化社会的关系具有了理论寓言的一般意义。事实上,前工业化社会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生产方式中所呈现出的“乡愁理念”具有双重的理论意义:一方面,前工业化社会文化符号所体现的质朴、友谊、公正和责任感为批判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端提供了一个坚实的支点;另一方面,“乡愁理念”符号及形象的批量生产和广泛传播,通过“经典化”的魅力而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转换为对历史沉重的感叹和对人文主义的呼唤。因此,美学在现代人文社会科学中,既可以是理论批判的一种形式,也可以是审美意识形态,或者说是对现实和审美制度的一种解释。

从现实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的艺术实践方面,“乡愁理念”的文化逻辑有可能发生实质性的颠倒:前工业化社会的文化现象本身就是一个现实性的存在,全球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矛盾使民族艺术的内涵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在这里,乡愁有可能与乌托邦冲动相结合,从而成为一种未来性的文化表征。民族艺术事实上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的重要范畴,它以艺术的形式体现了文明的冲突以及边缘化族群的审美抵抗,极大地丰富了当代艺术创造和美学理论的思想资源,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审美人类学研究成为可能。

审美人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采用文化人类学的理论观念和田野调查的方法,在人类学视域中发掘和探讨美学的当代提问方式与解答路径。作为一种理论方法,审美人类学把民族艺术作为一种复杂的意识形态现象来研究,不仅研究民族艺术的形态、意义、审美价值,而且研究民族艺术的社会作用及其与社会发展变迁的关系。这种研究既包括学理上的,也包括实践方面的,因为这是现实存在着的文化运动。

审美人类学研究丛书编委会希望以丛书的形式把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集中出版,以促进当代中国民族艺术以及当代美学的建设和发展。丛书包括田野调查报告、审美人类学学术史的研究、译著、研究专著、资料汇集等不同的形式,在研究的观念和方法上尊重作者的选择。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愿有志者共同努力。


王杰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2020年4月8日,杭州


目录

一.寻找乌托邦 _ 1

寻找乌托邦:神的故.事

——关于电影《皮绳上的魂》的讨论 _ 3

寻找乌托邦:女人的故.事

——关于电影《百合》的讨.论 _ 16

寻找乌托邦:男人的故.事

——关于《战狼2》的讨.论 _ 31

二.至味乡愁 _ 43

寻找飘逝的乡.愁——关于《路边野.餐》 _ 45

暴虐的“乡.愁”——评电影《百鸟朝.凤》 _ 53

“乡愁乌托邦”的伦理性与在地美学的多义性

——以对《春江水暖》的讨论为例 _ 68

“家”的意义——《四个春天》电影研讨会 _ 90

三.悲欣交集 _ 111

悲剧、现实与希.望

——电影《白日焰火》讨论会实.录 _ 113

悲剧精神的再生与变.异

——关于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的讨.论 _ 137

从“悲剧”到现代中国悲剧.观

——谈电影《大佛普拉斯》的悲剧意蕴 _ 151

关于希望:当代社会的情感结构及其逻辑

——评电影《流浪地.球》 _ 165

当代文化中的审美认同与认同危.机

——电影《刺客聂隐娘》的讨.论 _ 183

四.生而为人 _ 211

“高贵的野蛮.人”

——电影《暴裂无声》的伦理表达 _ 213

情感与正义

——多重语境叠合下看电影《老炮儿》 _ 225

生命的芳华不是一个自然现象

——关于电影《芳华》的讨.论 _ 234

躲避崇高?——电影《赵氏孤儿》观后.谈 _ 269

大众性和革命性的“音乐家”

——电影《音乐家》讨论纪.要 _ 301

五.回到电影 _ 315

当代电影是一种哲.学

——评《分歧者2:绝地反击》 _ 317

电影是认识当代社会的一种方.式

——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的讨论 _ 330

反思当代中国现实主义电.影

——《江湖儿女》讨论会实.录 _ 352

中国文化符号VS审美资本主.义

——关于电影《长城》的讨.论 _ 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