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科学发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

科学发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

书籍作者:后晓荣 ISBN:9787302447993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598
创建日期:2023-03-25 发布日期:2023-03-25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考古学是一门文理交叉的人文科学,有一套完整、严密的方法论,包括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和田野考古学等重要分支,并与自然、技术以及人文、社科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现代考古工作中,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和理念广泛地应用到考古学领域。本书内容包括物探考古、水下考古、DNA考古、植物考古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科学有趣的考古案例,展现现代科技与考古研究的结合,带你体验考古的神奇魅力。

作者简介

后晓荣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考古领队,英国剑桥大学和北京大学访问学者。具有历史、考古、文物和历史地理等多学科教育背景,丰富的田野考古工作经验和较强的文物鉴定能力。学术视野开阔,近年来提出“文物就是文献”的学术理念,利用考古文物资料从事相关的历史文化研究,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研究方法。


王涛

考古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公派博士后、匹兹堡大学访问学者;学术兼职包括首都师范大学公众考古学中心执行主任、《公众考古学》辑刊主编,中国考古学会公共考古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主要从事史前考古、陶器分析及公众考古学等领域研究。

   其学科知识结构较为完整,先后获得考古学硕士和中国古代史博士学位,具有历史、古文献、考古、文物、历史地理等多学科教育背景和研究能力。先后在考古研究所和大学任职,有较为丰富的考古实践和教学经验,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对文物鉴定有很好的能力,并善于利用文物史料,结合文献,“以物证史”,运用多学科的文献材料进行综合的历史学术研究,先后发表五十多篇相关学术论文和七部著作,涉及古代陶瓷、古钱币、古玺印、古墓葬、壁画、历史地理,以及考古科技等方面,都提出一些独到见解。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物探考古、水下考古、DNA考古、植物考古等方面,通过一系列科学有趣的考古案例,展现现代科技与考古研究的结合,带你体验考古的神奇魅力。

前言

在显微镜下眺望历史给孩子们写一本有关考古知识 的小书,这是我做了15年博物馆工作,尤其是儿子已经 长到能够看《探索与发现》栏目,并提出无数个为什么 之后产生的一个想法,可仅仅是一个想法而已,直到我 有幸遇见王联、后晓荣和王涛。他们在受到我的“煽动 ”之后,用了整个夏季收集资料、撰写文字、设计版式 ,伴随着雅典前方中国奥运健儿的节节胜利,《科学发 现历史——科技考古的故事》也在他们挥汗如雨的工作 中渐渐成型。在本书杀青付梓之际,他们提出请我写一 篇序,虽愧不敢当,更不愿掠美,但我还是很高兴能够 公开地代表我们文博工作者和孩子们,对本书的作者、 编者表示感谢。在社会科学领域,考古并不是一门人多 势众的学问,加之考古学者大都比较谦逊,很少在公众 场合或媒体上出现,使人们普遍对考古不了解,觉得其 深奥、神秘,与自己的生活没什么关系,因此敬而远之 。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不仅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而且基本廓清了中 华民族文明发展的脉络,被国际上誉为“中国考古的黄 金时代”。用出土文物展现中国古代文化的展览在欧洲 、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受到极大欢迎,观众数量动辄几 十万人。与此不协调的是,许多国宝静静地躺在我们每 座城市花巨资建起来的博物馆里,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珍 惜这样的机会去欣赏和学习。每次经过天安门广场,看 到那么多人宁可无目的地转悠,甚至在国家博物馆廊檐 下乘凉,却不肯进展厅去读读那些用实物精彩写就的历 史,我都为他们感到惋惜。也许公众对考古的陌生是造 成这种情形的重要原因。在西方,考古曾经有过大规模 的普及时期,文艺复兴就是源于对希腊罗马古文明的重 要发现,人们从祖先的文化中汲取了力量,结束了愚昧 黑暗的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每一支探险队中都活 跃着考古学家的身影,了解陌生地域的历史成为殖民活 动必需的前期工作。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聚会上 谈论考古问题是一种风尚,没有考古知识几乎要被视为 文盲。我们都知道,在拿破仑的远征军中总是有考古学 者随行,他那个著名的命令“让学者和驴子走在中间” ,就是为了防止学者在与部队翻山越岭时有所闪失。中 国人接触现代考古学还不足百年,考古对于社会的直接 影响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旅游业的兴起才真正被人们 所认识,历史的原因使我国的考古公众认知度与西方国 家存在很大的差距。所以,编写这本面向学生普及考古 知识的书真是做了一件好事,最起码是一个缩短这方面 差距的开始。那么,考古究竟有什么用呢?也许有人说 它可以发现地下的宝藏,有人说能满足探险的欲望,或 者开发新的旅游景点,但考古真正的作用在于帮助人类 认识自我。人类是我们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智慧的生物 ,在短短的300多万年里,人从挥舞树枝石块与虎豹豺 狼争夺生存权,发展到控制和改变了地球并且向外太空 进军,速度之快令此前以亿年计的进化史黯然失色。而 当年与我们先祖共同生活、斗争在大地上的其他动物基 本还是老样子,没什么进步,甚至许多种群已经从地球 上消失了。人类能够在这场生存竞争中胜出,主要的优 势在于人有学习的能力,一个人的经验能够传播到群体 中,最后被所有人掌握,而一代人的知识可以通过语言 和文字记录下来,传承给子孙。这样代代相传,知识积 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加速运动,从而突破临界点,进 入一个全新境界。人类从直立行走到学会磨制石器和烧 造陶器,用了300万年,但在顶多5000年之后就开始抛 弃石斧改用青铜武器; 再过了不到3000年就炼出了钢 铁; 而在这之后的农业大发展、工业革命、信息化浪 潮,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无一不是知识积累后的爆发 。当我们坐在电脑前享受网络时代的丰富和快捷时,应 该了解到这一切都是从第一位人类先祖敲击石块制作石 斧开始的。事实上,每个人身后都有长长的文化的影子 ,一直拖到远古。所以,通过考古手段回溯历史长河, 重新审视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留下的足迹,能够让我们明 白自己是多么幸运和优秀,而拥有正常的历史感,是一 个人或者一个民族成长的开始。考古就是这样一门站在 今天眺望历史的学问,现代科学技术将帮助我们看得更 远、更细致。遥感、物探可以帮我们发现肉眼无法看到 的东西; 热释光、14C测年技术能够让沉默不语的文物 报出自己的年龄; 聚落考古给我们讲述古代村寨里的 故事细节; DNA技术将使我们有机会与祖先们面对面交 流; 水下考古、沙漠考古这些极端环境下的探险活动 ,无疑使考古学家戴上了英雄主义的光环,但其基础仍 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写到这里已是午夜时分,月近中秋 ,虫鸣稀疏,似乎要说的话还有很多。并没有希望这本 书会培养出几个未来的考古学家,但我想读到它的同学 们会因此对考古有一些了解,对祖国文化遗产有一份珍 爱之情。不论现代化、全球化进程将怎样改变整个世界 ,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从哪里来。王昱东2004年9月20 日于北京

目录

1. 走进考古
2. 昨日盛宴——饮食考古
3. 与人同行——动物考古
4. 揭示植物的秘密——植物考古
5. 神秘的金属铝——冶金考古
6. 元青花风波——陶瓷考古
7. 秦陵探幽——物探考古
8. 神秘的楼兰——沙漠考古
9. “南海一号”沉船——水下考古
10. 舞阳贾湖——聚落考古
11. 青海喇家——环境考古
12. 寻找周王陵——数字考古
13. 填补以往的空白日历——14C测年考古
14. 百年殷墟——遥感考古
15. 老山汉墓——DNA分析考古
结语
后记

短评

小孩很喜欢的科普书。不错。

2022-04-02 21:5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