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普通读者Ⅱ

普通读者Ⅱ

书籍作者:弗吉尼亚·吴尔夫 ISBN:978702015160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5103
创建日期:2023-03-21 发布日期:2023-03-21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普通读者Ⅱ》是吴尔夫的随笔精选,收录了《三百年后读多恩》《鲁滨孙飘流记》《托马斯·哈代的小说》《如何读书?》等名篇。书中,作家以一个普通读者的身份对多位文人及其作品做了评论,文笔犀利深刻,透着浓郁的情趣和幽默,给人以强烈的多样化的启迪。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弗吉尼亚·吴尔夫(Virginia Woolf,1882—1941)

英国女作家,被誉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其作品摒弃传统的小说结构,运用“意识流”手法,注重心理描写,对现代文学影响深远。

译者简介:

石永礼(1927—2005)

重庆人。一九四九年毕业于重庆相辉学院外文系,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校对科科长、鲁迅著作编辑室编辑、外国文学编辑部编辑、副编审、编审。主要从事编辑和译介外国文学作品的工作,一九八四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译著有《威弗莱》《多情客游记》《双城记》等。

马爱新(1974— )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本科毕业,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先后在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译林出版社做翻译、编辑工作,曾参与翻译“哈利·波特”系列、《通*侦探吉尔达》,单独翻译《男孩彭罗德的烦恼》《谎言城堡的秘密》《帝国瀑布》《普通读者Ⅰ》等。

刘春芳(1970— )

教授,博士,现就职于上海海洋大学,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和文学翻译。共出版专著译著十五部,主要译著包括《格列佛游记》《丧钟为谁而鸣》《奥威尔散文》《存在的瞬间》《大瑟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编辑推荐

国内*具规模的吴尔夫作品集重装上市

20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

意识流小说代表作家吴尔夫的读书笔记

渐变色小开本,装帧精美


² 国内*具规模的吴尔夫作品集重装上市,收录了吴尔夫写作生涯各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共12部,包括长篇小说《达洛维太太》《到灯塔去》《海浪》、随笔集《一间自己的房间》《普通读者Ⅰ》《普通读者Ⅱ》等,呈现出作家的成长和多面性。

² 《普通读者Ⅰ》《普通读者Ⅱ》展现了吴尔夫“文学女青年”的一面。书中,她以一位普通读者的身份,漫谈作家作品,趣谈文学八卦,把英国文学反复掂量,分出各种级别,视角独特,风趣幽默。

² 吴尔夫不仅是20世纪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写作的先锋,更是一位心理写作大师,阅读吴尔夫将带给你前所未有的心理体验。为什么文艺青年都爱吴尔夫?答案就在这里。


《普通读者Ⅱ》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前 言

本书是弗吉尼亚·吴尔夫的第二本《普通读者》,让人不由想到她对“普通读者”为什么如此感兴趣。在第一本《普通读者》里,吴尔夫在代序里引用约翰逊博士的话说:“我很高兴能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因为在所有那些高雅微妙、学究教条之后,一切诗人的荣誉*终要由未受文学偏见腐蚀的读者的常识来决定。”这话讲得实在有见地,令人琢磨。一是要与普通读者产生共鸣,二是诗人的荣誉*终要由普通读者的判断来决定,这两点一下子把普通读者放到了很高的位置。这至少让人看出吴尔夫阅读文学作品的态度:出于本能,阅读再阅读,得到什么收获写出什么收获。

吴尔夫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这在许多传记里都是有定论的,但是在这本书里收集的文章却是没有什么规则可寻的。比如,她无数次提及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等英国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却没有一篇专门文章是谈论他们及他们的作品的。这难免让我们有点遗憾;但是一篇接一篇读下去,我们却又会为吴尔夫为我们提供的文章感到由衷的喜欢。我们会由衷钦佩吴尔夫的读书感的切入点。她把英国文学反复掂量,全盘衡量,分出了各种级别,由此及彼地比较再比较,呈献给读者英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特色的文章。本书所收集的二十六篇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名家名著;文坛钩沉;书信日记和文人逸事。

想来意味深长,“名家名著”这类评论文章或曰读后评点式文章本应该是一个评论家或者读书人(哪怕是“普通读者”)的主要阅读板块,自然而然也是评说的主体,但在吴尔夫的这本集子里,点评一流“名家名著”的只有两篇:《〈鲁滨孙飘流记〉》和《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这当然不能说吴尔夫阅读的名家名著少。从她的小说和文章里我们知道,她对英国文学如数家珍,对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乔治·爱略特和特罗洛普这些大作家都有极为独特和准确的点评,但长篇大论和专著她却从来不作。这表明吴尔夫点评名家名著是很有选择的。她不止一次表示,但愿自己能写出如同笛福那样的叙述体的《鲁滨孙飘流记》。有了这样的情结,笛福的作品就会成为阅读重点,反复阅读。有了这样的背景,吴尔夫三言两语就说得出笛福的一生经历。关于《鲁滨孙飘流记》,虽写了四五千字评说,但是一个段落或几句话就能让我们大开眼界:“现实,事实,实质将支配以下整个故事。”“人必须贬为奋斗的自我保护的动物;上帝萎缩为行政长官,他那实在的,还有点硬的宝座,在仅仅稍高于天边的地方。”“如果你是笛福,的确,描写事实就够了;因事实是恰当的事实。凭借这种求实的天才,笛福取得的效果,除了伟大的小说大师,谁也达不到。”凡是文学评论如果都能挖掘到这样的深度,那是多好的光景?

因为大量阅读,吴尔夫能把英国文坛上被人忽略的作家从暗处拉到明处,让读者看到一些不凡的作家。《三百年后读多恩》《陌生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杰克·米顿》《乔治·吉辛》等多篇均属此类。他们大多数是没有被他们的同时代人所理解,时过境迁后便被人遗忘了。吴尔夫把他们拉出来评说,自然要写出理由,写出特点。例如,多恩这位英国文学史上难得的玄学派诗歌代表人物,吴尔夫不惜近两万字的篇幅来评述他。他的诗妙在哪里?“我渴望跟一个老情人的幽灵谈谈。”“像一束竖起的破红萝卜/你那害痛风的手的发肿的短指头。”“为探测海深,人们放下那么多绳索,/有理由认为,绳索的尽头处,/地球另一面,会有一片与此相对的地区。”看到吴尔夫能勾出这么精彩奥妙的诗句,她的评论自然会精当无比,读之有味。她用“你知道伦敦城有人走街串巷兜售煤油吗”开始写《乔治·吉辛》,让读者立刻感觉到吉辛是个表现自然的作家。因为急于揭露丑陋的现实,吉辛多了思考,少了艺术,成为“一个不完美的小说家,却堪称一个修养很高的人”。

不过,本书中*有看点的是她关于作家书信日记和文人逸事的文章。出版书信是现代事件,大概*数英国人做得好。说不清是不是因为英国人是世界上资本积累完成*早而*有休闲时间的人,要么是因为工业革命和科学发展*早而*早省下时间的人,反正他们写下的书信和日记是*多的国度之一。书信和日记是*具私密性的,因此也*接近真话和真实的东西。阅读这些材料确实有趣,有味,因为人是受好奇心驱使的动物。在这类材料上大做文章当然很有动力,却也很容易流于低俗。吴尔夫很智慧,把眼光定位于文学写作和文化事件。这样,她挖掘到的东西就特别和“普通读者”这个称谓接近了。文人通信也好,写日记也罢,评说文学作品和谈谈文学写作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于是,我们在《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集〉》里看到:“写作书信没有什么不体面……我们在英国文学里第一次听到男人女人围炉聊天。”在《切斯特菲尔德爵士家书》里,我们看到:“一个男人,在议会,或当牧师,或从事法律工作,不擅演说就不能崭露头角。”“上午用于学习,晚间参加良好的社交活动。要像*好的人那样穿着打扮,要效法他们的行为举止,切勿显得古怪,或自高自大,或神不守舍。遵守比例的规律,每时每刻都要过得充分。”看着这些话,如果是在看小说,还会认为这是某个虚构人物在逢场作戏,而当我们看到这些话是出自书信的话,我们就和英国社会和社会的人拉得很近很近,会对这些话再三琢磨,把它们引为我们自己的行为准则,家书或信件的意义便显示出来了。日记又是另一种情形:“人的一生即使在其他方面光明磊落,堂堂正正,但日记往往是其中唯一秘密的事实。”信件的隐秘性与日记的隐秘性一下子就区别开了。日记成为某种身份特殊或性格特异的人宣泄自我平衡自我的一种工具。一个牧师会“天天坐下来记他星期一干了什么,星期二晚餐吃了什么,记了四十三年”。他看不惯人类的大吃大喝,就会写出来:“他们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这样大吃大嚼,直到他们之间一定吞下成群的牛羊,成群的家禽,一打左右的大小天鹅,成蒲式耳的苹果和梅子,同时,必然有一座座山,一座座金字塔,一座座宝塔似的馅饼和果冻被他们的餐匙捣碎压烂。”吴尔夫看到这些日记里这样的话,由不得总结说:没有哪部小说会像这样的作品塞满了食物。从日记与书信里看人,看得再真切不过了。

在这本集子里,吴尔夫评论书信和日记的文章占比很大,差不多是四分之三的篇幅。实际上,这些文章也是吴尔夫在写英国文坛上古往今来的文人逸事。不同职业的人交往方式必然不同,而文人因为有了文化而交往起来更有故事,加之他们能写会吟,一定要把他们的所想所说写出来,因此从书信和日记看文人交往,便是一个既便捷又真切的角度了。吴尔夫发现,一个作家或者学者,看他们的作品与看他们写的或别人写他的信和日记,差别真是太大了。他们在作品里可以板着面孔或者以某种身份描写人和事,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有时连日常生活都难以应付。《杰拉尔丁和简》堪称这类文章的代表。杰拉尔丁·朱斯伯里是一个三四流作家,但她的作品具有特色,她这个人就更有个性。她的这些性格是从简·韦尔什·卡莱尔书信里反映出来的,而卡莱尔就是鼎鼎有名的散文作家和历史学家。吴尔夫像提葡萄,一提就是一串串。这里主要写杰拉尔丁和简的交往;文人气味相投时会互相来往,卡莱尔头脑一热,建议夫人把杰拉尔丁请到府上住一住。杰拉尔丁不客气,一住就是一个多月,“一上午都写信。一下午都在客厅里的沙发上睡大觉”。“她谄媚。她哄骗。她不真诚。她调情。她咒骂。”而卡莱尔夫人还“没法让她离开”,*终落得不欢而散。文人似乎无法相聚过久,但是她们却在帮助一家穷苦人家时又亲热起来。卡莱尔夫人简帮助米迪家的女儿们找事干,但她们“呆头呆脑”,总把差事丢了。无奈之下,简写信给杰拉尔丁,杰拉尔丁对这事热心得出人意料,竟超过了简,完全当成自己的事来做了。这让简很感动,很内疚,认识到宽容待人是多么重要,两个人于是成了终生朋友。吴尔夫写这样的文坛逸事绝不马虎,一定是有更深层的内容。她让我们通过文人的交往,看到了卡莱尔所谓的“英格兰现状”,十分难得。

另一些逸事是通过传记和宴会、聚会向读者披露的,重点是突出作家个性,反映当时文坛的风气。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写人写事,吴尔夫*擅长的仍是关于女性的。男性就事论事,而女性的文章就显得生动活泼。《“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一篇的篇名就是这位女诗人在一次宴会上自报身份的话:“一个身材娇小、身着黑色衣衫的女人猛然从座椅边站起来,快步走向客厅中央,郑重其事地宣布:‘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说完,又回到她的椅子。”吴尔夫总能从阅读中挑出这样凸现人物性格的故事,自己欣赏后又提供给读者。

总之,吴尔夫从阅读角度写评论,近乎自我欣赏,却给后人留下了如何写好文学评论的一篇篇范文。她的文章历经半个多世纪更为读者喜爱,专家学者看重,我看,在于她这种文章的亲和力。

苏福忠

二○○二年九月十二日


目录

目录

陌生的伊丽莎白时代的人

三百年后读多恩

《彭布罗克伯爵夫人的阿卡迪亚》

《鲁滨孙飘流记》

多萝西·奥斯本的《书信集》

斯威夫特《寄斯特娜的日记》

《多情客游记》

切斯特菲尔德爵士家书

两个牧师

一 詹姆斯·伍德福德

二 约翰·斯金纳教区长

伯尼博士家的晚宴

杰克·米顿

德·昆西自传

四位人物

一 考珀和奥斯丁女士

二 博·布鲁梅尔

三 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

四 多萝西·华兹华斯

威廉·赫兹利特

杰拉尔丁和简

奥罗拉·利

伯爵的侄女

乔治·吉辛

乔治·梅雷迪思的小说

“我是克里斯蒂娜·罗塞蒂”

托马斯·哈代的小说

如何读书?


短评

伍尔夫的读书随笔,非常好

2022-03-28 20: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