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高鹏 | ISBN:9787569939521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8546 |
创建日期:2021-12-22 | 发布日期:2021-12-22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和科学家,西方现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之父”。《沉思集》是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他通过普遍怀疑的方法,力图在精神上摆脱一切成见,摆脱感官的干扰,通过理智来获得确定的知识。
本书是作者对笛卡尔《沉思集》的点评与启示。全书共分为十二章,包括笛卡尔提出的六个沉思以及他对当时哲学家、神学家们对其六组沉思提出的反驳与答辩。采用的是原文呈现与作者根据自己的认识或疑问加入点评相结合的方式。附录附有英文版本和法文原版。
高鹏,1974年出生于哈尔滨,博士学历。工作后历任北京市通州区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开发公司总经理、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镇长、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局长、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副所长,三级警监、副研究员。2011年创立“厚持投资集团”并担任董事长至今。工作期间取得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EMBA。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实战商学院》,山西卫视《异想天开》,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藏龙卧虎》《求职高手》,内蒙古卫视《创客中国》等栏目嘉宾导师。
1. 《沉思集》,笛卡尔重要的哲学著作,开启西方近现代文明的窗户。
2. 清华大学博士,知名投资人,中央电视台、山西卫视等多个栏目嘉宾导师高鹏,深度解读西方经典。
3. 基于逻辑合理性的考虑,作者对“思维、理性、理智、灵魂、精神、认知、感知、感觉”等进行再翻译,和市面上主流的翻译不尽相同。
4. 作者采取中、英、法文对照的翻译方法对《沉思集》进行重新校对和整理,并附法文第一版和英文翻译版。
5. 理性思考和艺术想象一样,都是人类在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和灵魂享受。
前 言
勒内·笛卡尔(René Descartes,1596—1650),法国人,西方近代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之父”,在西方哲学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他生活的时 代,新兴的资产阶级已经在欧洲登上了历史舞台,正在积聚力量,为进一步发展壮大而斗争。在少数先进地区,例如英国和荷兰,资产阶级已经初步取得政权;但是在大部分地区,传统封建势力还占统治地位,而新兴资产阶级还处在被压迫的无权状态中,在笛卡尔的祖国——法国,就是 这样。
笛卡尔于 1596 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布勒丹省法院的法官,一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对他的直接照顾很少,笛卡尔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这应该是他的性格更容易倾向独立性的一个原因。西方哲学界一般认为,英国的培根是欧洲现代哲学的预示者,而笛卡尔是真正的创始者和奠基人。我们可以借助一系列的历史教科书的章节题目来描绘一下当时的欧洲大陆的社会状态:宗教笼罩、工业革命、科学兴起、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资产阶级萌芽等等,可以肯定的是,当时的社会处在人文思想多元化以及各种社会冲突系统性出现的大环境。
从 8 岁到 16 岁,笛卡尔在当时欧洲最著名的学校拉·弗来施公学读书。 他系统学习了古典语文、历史、文学、修辞、神学、哲学、法学、医学、数学等课程,课外还读了大量稀奇古怪的书,其中也包括一些宣传有悖权威神学思想的科学书,甚至禁书。他在 20 岁时取得法学硕士学位、22 岁参军入伍,幸运的是他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争,却借此到处旅行,也结识了很多科学家朋友。一句话总结一下:有钱有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广交好友。1629年笛卡尔由于在法国遇到的干扰较多,不利于科学研究,于是卖掉祖传的采地, 避居荷兰,在那里一共住了 20 年。他在隐居生活中写下他的绝大部分著作,首先是《论世界》,采取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观点,讨论物理学和天文学问题。 他还没有写完这部书,就鉴于伽利略因为持太阳中心说而被罗马教廷审讯迫害的情况,恐怕遭到物议,决定不予发表。他在 35 岁左右已经在科学上取得相当不错的成就,发明了解析几何,最为我们熟知的就是笛卡尔直角坐标系。在笛卡尔的年代数学在科学中的决定性、基础性地位还没有完全形成,实验还是当时更为普遍的研究方法,所以科学家们的研究一般都是通科的,并不像现在这样细分。笛卡尔除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也陆陆续续地写过一些哲学作品。1637 年他出版了《谈谈方法》,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著作,影响很大。书中着重论述了他的方法论思想,并且附有三篇附录《几何学》《折光学》和《气象学》,作为使用他的新方法的例子。
1641 年他出版了《沉思集》这部可以代表他人生最高成就的著作。关于开始写作时的心情,我们从他给麦尔塞纳神父的信中可以体会到一些:“很久以来,我就感觉到我的很多认知都是不可靠的,因此,如果我想要科学地建立起可靠的认知体系的话,就必须把我以往旧的认知统统清除出去,再重新开始。可是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一直等待我达到一个足够成熟的年纪。现在,我的精神已经从一切干扰中解放了出来,又在一种恬静的隐居生活中得到一个稳定的休息,那么我要认真地开始了。不过,理智告诉我说,我不需要把所有有疑问的细节都拿来一个个地检查,只需要检查那些基础性的部分就足够了,因为拆掉基础就必然引起大厦的其余部分随之倒塌,所以我首先将从我的全部旧认知的那些原则入手。”
对于伽利略被宗教法庭宣判入狱,他还写道:“这个事件使我大为震惊,以至于我几乎想把我的全部手稿都烧掉,或者再不拿给任何人看。” 笛卡尔的这部著作最后能成为今天这个样子,跟笛卡尔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曾经因为发明天文望远镜而震动整个科学、神学界的伽利略在 1633 年受到宗教裁判所的监禁,布鲁诺也已经被教会处死,一些同时代的科学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神学界的抵制和迫害,因此对于自己的命运,笛卡尔还是颇为担心的,但是内心的驱使和好友的鼓励使他最终选择了前行,用科学的精神开启了他在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次革命性的思考,也是与时代思想纷乱的一次大辩论。看待一个人的学术价值就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
正所谓:世乱待英豪,思乱盼大师。
伴随着笛卡尔的哲学被学术界广泛关注,最终还是因为和基督教会的宗教哲学对立而遭到禁止,因此他后来又过上了迁居、隐居的生活,最后接受了一个年轻女粉丝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到瑞典居住,不幸于几年后去世,终年 54 岁。笛卡尔的最后一部著作《论灵魂的感情》发表于 1649 年,讨论心理学问题,特别是身心关系问题。
在那个时代,新兴的资产阶级首先要解决无知的问题,接着才要求解决无权的问题。在 17 世纪,最突出、最迫切的问题还是前者。英国的培根在 17世纪初首先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这个口号鲜明地表达了时代的精神。他向经院哲学轰击了第一炮。在这最重要的一点上,笛卡尔和培根对于经院哲学的态度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经院哲学的错误关键在于认识方法的不对。经院哲学的方法是:以某些宗教信条为根据,依照一系列固定的逻辑公式,如三段式,推出维护宗教的结论,它所根据的前提是不是可靠,它是从来不管的。即使前提可靠,推出来的东西也只能限于前提里所包含的,一点也不能给人新的知识。而且,固定的逻辑公式只涉及事物的形式方面,
与内容完全无关,得出的结论好像玄之又玄,其实空而又空,完全是废话,是脱离实际的,它就完全可以按照各人自己的需要任意胡诌,彼此冲突矛盾,永远争论不休。总体来说,经院哲学有三个特点:一个是信仰主义,一个是
先验主义,一个是形式主义,这三个特点是互为表里的。
培根提出了经验主义,来对付经院哲学的先验主义。笛卡尔则提出理性主义,来对付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这两个人都大力提倡具体的科学研究,来对付经院哲学的形式主义。由于偏重的方面不同,所以发生的影响不同,
后来人们把培根的哲学称为经验主义,把笛卡尔的哲学称为理性主义。这两个名称很好地说明了他们的特点,只是很容易使人们忽略他们的共同特点,把一条战壕里并肩战斗的战友误解为互相对立的敌人。这好像有两个人一同去打蛇,一个专打蛇头,一个专打七寸,我们可不能把一个看成蛇头派,一个看成七寸派,忘了他们打的是同一条蛇,把他们的共同斗争说成势不两立的内讧。
笛卡尔把“上帝”理解为一个名称而非具体的形象,是理性推论的结果,他也承认这个结果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这个天赋指的就是判别真假的理智,与盲目信仰对立,也与感觉经验对立,虽然它不完满,但确是追求真理的唯一方法。他以人人具有的理性为标准,对以往的各种知识作了一个总的检查,是一次彻底的知识革命。他为了建立可靠的新科学,先把一切不可靠的东西推倒,腾出地基。他这普遍怀疑是去伪存真的批判,批判不等于打倒,而是
打倒假的,肯定真的。把不可靠的统统看成假的,剩下来的也就是真的了。
笛卡尔认为真理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平列的,而是一些有主有从的原理,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他要找出这个大体系,所以不肯只是一笔一笔地记流水账,一定要算清总账。他说:“整个哲学好像一棵大树,树根是形而上学,树干是物理学,从这树干上发出的枝条是各种其他科学,主要分为三门,就是医学、力学和道德学。”他所谓树根,是指最根本的哲学原理,首先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原理。
有些学者认为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完全对立,经验主义只要经验,理性主义完全不要经验,只要理性,所以只能是唯心论,我认为这讲不通。因为他们采纳了一个旧译名“唯理论”来翻译 rationalism 这个词,而中国的“唯”
字当“只”讲,于是以为笛卡尔主张只有理性在那里孤孤单单地认识真理,感觉只会骗人,必须排除干净。笛卡尔从来没有要求完全否定感觉,正好相反,他是科学家,一辈子从事科学试验,在许多科学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并不是空想家,天天躺在床上猜测。他只是认为单凭感觉得不到普遍的科学真理,而通过对于感觉的科学理论论证才具有普遍规律性。相比之下,笛卡尔哲学包含的辩证法因素还要多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甚至称他为辩证法家。
此外,在笛卡尔哲学中已经把“灵魂”完全等同于“理智或理性”,已经把它与肉体甚至与肉体相关的意识活动做了明确的区分。举例来说,按照笛卡尔表述的逻辑,牛顿的灵魂就是万有引力规律,爱因斯坦的灵魂就是相对论,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的“知”就已经超出了笛卡尔哲学所定义的灵魂的范畴,因此“灵魂”一词在笛卡尔哲学中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灵魂”一词所指代的对象不同。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今天仍然相信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那么我们就是爱因斯坦灵魂的转世者或者信仰者。同样,斯宾诺莎 a 在自己的研究中大量地接受了笛卡尔的哲学方法,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他在对于“上帝”的态度上,他仍然把他作为“神”来对待,而笛卡尔仅仅把“上帝”作为一个名称。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个相同用词而曲解作者论述对象的逻辑本质。我认为,“灵魂”一词在笛卡尔的哲学中也有特定的逻辑指代,他指代科学的精神和数学的方法,从这个角度讲,笛卡尔哲学比同为西方近代理性主义三大代表人物的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 应该是更科学主义和唯物论的,只不过关于理智(灵魂)、激情、行为、肉体的关系问题, 后笛卡尔时代的费尔巴哈、马克思等学者对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有了更加深入、具体的阐述,并将这种思想与实践联系得更加紧密了。
拉丁文在欧洲只有少数的教会、贵族、学术阶层才能看懂,后来为了更多的人能够阅读,经好友克莱尔色列翻译成法文并由笛卡尔亲自校对,出版了法文第一版。坦白地说,很多国内现行翻译版本对于普通读者都是有一定
难度的,主要是由于笛卡尔使用的是一种逻辑思辨的方法,这种方法有点儿像用语言、文字来解决数学问题,就像我们上小学时候做过的应用题,但是随着学习阶段的深入,我们就越来越转向数学公式本身,而很难再准确地还原成语言、文字的表达。原因很简单,数学在表达逻辑上更精准、更高效,语言更模糊、更笨拙,当然也更难翻译尤其是跨语系翻译。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阅读中国古文、现代外文原版,而读不懂现代中文的翻译版我想往往也是这个原因。但是我们又没法设想广大读者都精通拉丁文、法文或至少是英文。
为此,此次我采取中、英、法文对照的翻译方法,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也把法文第一版和一个英文翻译版放在了最后附录里。很多人认为,与中文相比,拉丁语系的单词指代更单纯,因此就需要用逻辑的长句子来表达准确的意思,而中文文字本身指代丰富,往往单字、单词、单成语、非逻辑短句就能表达丰富的内涵,但丰富也就意味着歧义。我想,如果希望了解和学习全人类的现代思想体系,我们就更应该跨越语言的界限,做到融会贯通。
为了兼顾尊重原著与方便阅读,我把反驳和答辩的部分按照沉思中的问题进行了重新编排,使读者更方便聚焦重要问题本身和论证、辩论过程,同时也适时地根据自己的认识或疑问加入了一些点评。笛卡尔反复告诫我们,理性思考和现实生活相关但不等同,生活该怎么过就还怎么过,理性思考仅仅是为了追求真理而采用的一种思维方法。生活在今天的我们,对于涉及自然科学的问题似乎更容易用语言把握和描述,因为大家都有一些基本的科学常识;而对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就不一定,因为此类学科往往要基于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法理学、伦理学等来理解,没有统一确定的答案,需要带有归纳性、猜测性、权威性、思辨性来建立系统性的认知关系,进而有可能
逐渐形成普遍共识。我相信,面对口号式的煽动、乱象丛生的知识、心理诱惑的骗局、伦理信仰的选择、朴素道德的判断等方面,理智虽然未必能够让人做出正确的选择,但至少是避免盲目和冲动的手段之一。
部分读者如果是出于实用的目的、快速消费的目的,可以用少量的时间只看看我的点评部分即可;而如果希望通过我们与笛卡尔一起沉思,提高思考的能力,我建议大家要慢慢地通读,边读边思考,甚至可以忽略我加入的
绝大部分点评。人生表面成就也许是靠奋斗和感悟,而思考的能力却需要慢慢地磨炼,这跟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是一样的,不一定有捷径。时至今日,理论科学的几次大发展,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以及现在
更热门的量子力学,我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知已经大范围地延展了,对于人类的意识活动也有了更多的有关心理学、神经学等学科的研究。笛卡尔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限制,认识中的局限性是必然,有些甚至是可笑的,像个小学生。但是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和进步,追求真理的心是一样的,对待问题保持理性严谨的科学态度都是必要的。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回到笛卡尔的时代,同样受到像他一样的教育,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也给予足够的闲暇和生活保障,我们是否会有这种勇气挑战权威、挑战成见,在质疑和沉思中无私地给后人以光明呢?最后我想说,理性思考和艺术想象一样,都是人类在精神世界的更高追求和灵魂享受。
导69 引 / 1
第一章69 第一个沉思:可以引起怀疑的事物 / 19
第二章69 对第一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25
第三章 第二个沉思:人的精神的本质以及精神比肉体更容易认知 / 39
第四章69 对第二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49
第五章69 第三个沉思:上帝,他存在 / 63
第六章69 对第三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81
第七章69 第四个沉思:正确和错误 / 129
第八章69 对第四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139
第九章 第五个沉思:物质性东西的本质,再论上帝他存在 / 153
第十章69 对第五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161
第十一章 第六个沉思:物质性东西的本质,人的灵魂和肉体之间的实在区别 / 179
第十二章69 对第六个沉思的反驳与答辩 / 193
后记一69 笛卡尔对于后人的启示 / 228
后记二69 笛卡尔对财富理性的启示 / 244
跋 / 251
附6868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