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缺爱

缺爱

书籍作者:[法] 罗伯特·纳伯格(Robert ISBN:9787559441607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877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缺爱的人的典型表现:

1. 做事前,会想别人的反应,做事时,会主动迎合他人的期待;

2.容易动摇自己的原则,可能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了,但不会表现出来;

3. 希望自己得到认同和存在感;

4. 不懂得拒绝。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指出我们没有安全感、极度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同的原因,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作者简介

[法]罗伯特.纳伯格(Robert Neuburger)

法国知名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心理分析师、家庭治疗师,目前在巴黎和瑞士执业。


编辑推荐

◎【武志红公号、张德芬空间10W+爆文热议话题】

本书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现代人的“缺爱”其实是存在感的缺失,通过7个章节、3大部分,讲述了存在感是如何被构建的、为什么会缺失,以及如何化解因存在感缺失而导致的各类痛苦。帮助我们重新定义存在的意义和自我价值,找到自己的闪光点,骄傲自信地活下去。

◎【耶鲁大学推荐必读】

自我价值感低,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暴饮暴食,容易对自己过度补偿?控制欲强,一旦事情不按预期发展就很痛苦?消极地看问题,抗挫折能力差,心态易崩塌?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下,这些都源于我们对自我存在的焦虑。

◎【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重磅作品】

存在感决定着我们安全感的获得、价值感的获得,影响着我们对爱的体验。缺爱的感觉越来越强,无力感就越来越强,严重时会让我们感觉自己被世界抛弃,无法获得高质量的生活。真正能够欣赏到你的人,欣赏的永远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缺爱》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活着与存在


“我感觉得到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身体的活跃,但却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一位遭遇过性侵的年轻姑娘说道。“我觉得自己是透明的。”另一位姑娘哀叹。“我不再有存在感。”一个男人突然决定离开他的妻子和孩子,这是他给出的理由。


十多年来,类似的话语不断从我耳边传来,它们出现的频率让我震惊。当这些男人和女人向我吐露心声,告诉我他们的存在感虽然没有被完全摧毁,但至少被狠狠打击了之时,我能感受到他们内心真正的绝望。


几经思考,我认清了生命与存在的区别。


我们被赋予生命,而生命需要养护。身体有其需求,我们需要吃饭、喝水,需要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而存在则不然。我所说的存在感是要与生活方式保持一致的。这种感觉的强度十分多变。有时,我们完全存在于生活中、恋爱中、工作中,我们与自己和睦相处,与周边的人和睦相处,这时的我们会感觉幸福临近。有时,我们的存在感则弱了许多。如果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绝望感将会向我们袭来。这种绝望感,用医学研究人员惯常引用的气象学术语来说,便是“抑郁(低压 )”。


当生活顺风顺水时,我们几乎不会意识到存在感,除了某些个别的时刻,正如卢梭在《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一书中所表达的:“夜幕降临时分,我从小岛的高处走下来,悠然自得地坐到湖边沙岸一个隐蔽处;波涛声和水面的涟漪吸引了我所有的感官,驱走了我灵魂所有的纷乱,使我的心沉浸在甘美的遐想之中,黑夜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垂降了。波澜起伏的湖水,一波又一波的涛声,不断震撼我的双耳和两眼,跟我的遐想在努力平息的澎湃心潮相互应答,使我无比欢欣地感到自我的存在,而无须费神去多加思索。我不时念及世间万事的变化无常,就像这湖面展现出来的影像,但这种想法不但模糊淡薄,而且倏忽即逝;这些微弱的印象很快消逝在轻轻抚慰着我的湖面均匀的波浪中。”


然而,如果有什么东西突然闯入,使得美好的一切出现一道缺口时,存在感便会压在我们心头,甚至离我们远去。


我们往往是在存在感缺乏时才意识到它。感知自我存在不是一种生理本能,而是一个建构的过程。


当然,生命与存在是紧密相连的。如果我们的存在感特别弱,以至于想要自杀,那么面临威胁的是我们的身体,也就是生命。相反地,如果我们的身体被疾病困扰,那么存在感也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这一切与我们常有的对时间流逝的感知相关。一位病人在桌前放了一张便条,以便每天都能看到,便条上写着“今天是余生的第一天”。还有一位病人留存了一大堆安眠药,以提醒自己拥有“缩短”光阴的能力。在巴洛克时期,人类平均寿命只有35 岁左右,那时的绘画中常常出现头盖骨,旨在提醒画的主人时间流逝之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虚空画,即“记住你终有一死”。


既然我们都觉得生命短暂,为何不尽情欢愉、尽情享乐呢?原因有三。首先,任何欢愉都稍纵即逝,随之而来的是生理不易兴奋期,也就意味着一段不满足时期。其次,欢愉的理由会渐渐被我们用尽。因此我们总是在寻求新的刺激感。最后,我们的存在感与为人之尊严、与我们对自己的看法、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紧密相连。为人之尊严包含我们对自我的尊重,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尊重。这种尊重是上升到伦理道德层面的,通常以宗教伦理或一种信仰体系的形式传达给我们,而这种信仰体系是自我建构的产物。


存在与信仰相关,也与我们对存在的认知相关。存在是一个建构过程,一个永远持续的建构。西班牙作家乔治·松伯朗(Jorge Semprun)在《写作与生活》一书中,讲述了他在离开集中营后,是如何通过写作来找回存在感的。他写道: “我们还活着,现在,重要的是让我们存在。”这话十分有理。


医生们所说的“抑郁症”,在我看来是这样的:人失去存在感或存在感减少,具体表现为感觉没有未来、没有规划、没有时间概念。


然而,这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即一件事扰乱了我们的存在感建构,使我们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权在这世上存在。这种痛苦的状态让我们尝到被火灼烧般的感觉,并释放出一个信号,告诉我们:“我的存在感被打击了!被什么打击的?如何被打击的?”这是遭遇一次重大打击的正常结果。因为这打击到的是我们自幼儿时期起就产生于心中的、让我们得以存在的、得以拥有尊严的、得以拥有活下去的权利与理由的存在感建构。


存在感与生命的意义是不相同的。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欧文·亚隆(Irvin Yalom)a 以及存在主义疗法的拥护者认为,人要找到生命的意义才能活下去。但我认为这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当一个人拥有存在感时,生命的意义自然会显现。不是意义赋予存在感,而是感觉到存在这一事实让人觉得存在是有意义的。不过维克多·弗兰克尔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我是认同的,他认为,存在之虚无不是一种疾病。“面对存在之虚无,我们不能躲避,要记住这并非疾病,而是我们人性的证明 。”


不过,选择何种方式让自己存在这一问题与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关。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轻松自由的环境中,我们的存在由我们建构。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压抑环境中,我们的存在则是由上位者、有话语权者来建构的。一位妇女来到我的咨询室,她说她感觉自己不是抑郁,而是存在虚无。她问我诊断结果如何,我告诉她:“您的病,解药是自由!”


本书首先会向各位读者介绍我们是如何建构存在感的,并说明哪些要素能够赋予我们存在感。这些要素主要包括我们与他人建立的相互关系,以及我们与所属群体的关系。


接下来,我会分别介绍存在感建构出现缺陷的情况和存在感遭受打击的情况。当存在感遭受打击时,我们的反应分为两种,一种是消极反应,内心感到绝望;另一种是尝试自主修复,有些杰出的艺术作品就是源于这种尝试。


最后,我将结合临床实践来介绍一种在病理学之外解读内心痛苦的疗法。读者将通过临床实践看出,人出现的症状越多,就越应该着重关注人的尊严。我认为人们除了需要化学药品帮助自己消除症状,更多的还需要去关注、重视自己拥有选择的自由。




目录

目 录

活着与存在 / 1

第一章

如何自主建构存在感 / 001

第二章

存在 / 039

第三章

存在感的丧失 / 059

第四章

崇高与绝望 / 085

第五章

我们能够实现自我存在吗? / 113

第六章

“抑郁”:无力的愤怒 / 147

第七章

重回人世: “仁慈的好奇心” / 161

结语

人最私密最脆弱的情感 / 175


短评

人是不能孤立地活着的,存在感终究还是来自于他人。

2019-12-13

标题党,内容简介误导党

2019-12-14

这个书名被改得如此鸡汤,以致简直让人不好意思标记。用Google翻译了旁边的原书名,实际上是《存在:最亲密、最脆弱的情感》。整本书讲人的存在感的来源与缺失,是比较正式的学术写法(看目录可以知道),挺好看的。我所感兴趣的在于存在感的丧失,人们感受到痛苦时有时寄意于艺术创造,有时则通过其他种种方法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以及第六章对抑郁的见解,作者认为抑郁是身处不正常环境的主体对环境不适应的一种正常反应。...

2019-12-09

最近越来越多的阅读心理学书籍可见我的身心是多么饱受摧残。抱着一颗想要获得安全感,肯定和认同的心。然而全书却在说存在。受益不大。越发不能相信亚马逊的推荐了。

2019-12-22

在我看来如此基础的一本书,通篇说的都只是早已知晓的事实……

2019-12-19

缺爱的书评

有一个抑郁的妻子和我倾诉自己在婚姻生活中的苦闷。 结婚7年,孩子5岁了,但是从生完孩子之后,她和丈夫的交流就越来越少,这两年几乎是零交流的状态。平常生活就是搭伙过日子,你做饭来我洗碗,然后相对无言地吃饭。 她用手机看电子书,丈夫戴着耳机打游戏,两个人互不干扰也...

2019-12-17 15:39:07

今年的电影暑期档中,一个国人熟知的人物高调出现,他梳着丸子头、顶着“烟熏妆”,就像描写他的神话那样,一落地就搅得天翻地覆,不仅带来了高票房,也收获了高人气。为什么一个故事情节早已众人皆知的电影却收获如此的关注? 哪吒,一个传奇人物,从小就是一个令父母头疼、令...

2019-12-14 13:25:20

你是否有这样的情况,与许多好友在一起,他们都讨论的津津有味的,而你却参与不到他们的话题之中,只能静静的呆在一旁。相信这是大多数人都会要的情况,如果是你,又会怎么做呢? 在《缺爱》这本书中我们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存在感。一个人不会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如果他始终是独...

2019-12-16 15:44:48

大家偶尔会不会有些这样的想法:我们为什么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作为一个普通人,假如亲朋好友都不在了时,还有什么能证明我曾存在于这个世界?偶尔念及此处,我有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如果说各种史记是记载名人曾存在过的文字,那么族谱就像是记录普通人存在过的文字。即使我们...

2019-12-14 23:17:09

最近,北大女生包丽的事情在网络引发热议,很多人都在聊PUA,我在网页搜索“PUA”这个词时,网页上弹出一个温馨提示:爱情没有捷径可走。在百度词条中,这个词又被称为“对异性诱骗洗脑”。 诱骗、洗脑,多可怕啊。 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个话题,为当事人惋惜,对施骗者愤怒、斥责...

2019-12-18 22:05:09

人生在世,寻求的不过就是存在感罢了。 我始终觉得人是世界上最复杂也最单纯的个体,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免不了和各形各色的人交往,在社会中存活,所以为了证明自己也为了让自己更有存在感,我们需要各种各样的归属关系。 这本书讲的主要是四大类,家族归属关系、夫妻归属...

2019-12-17 15:00:34

这本号称全球存在主义心理学研究专家年度力作的《缺爱》,讲真是一本极好的书。别看它的名字有点狗血通俗,内容却是实打实的巨制。这里说的巨制不是说其内容跌宕起伏什么的,而是说它融汇了各位先贤哲理家的理论思想于一体,又在其之上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条理清晰的为我们...

2019-12-16 23:50:57

一拿到书,我就看到书的包装背面那句话:“生命是构建自我仅有一次的尝试,真正能够欣赏你的人,欣赏的永远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读了这句话,我被惊到了,直达心底的灵魂。我们如何存在,又能如何更好的存在? 这本《缺爱》就是讲什么是存在感,为何...

2019-12-15 17:08:08

这是一本理论性较强的心理学书籍、是一本旁征博引、案例详实的书籍,也是一本阅读后让人感觉有些悲伤的书籍。文末最后一句话是:“再没有比存在感更脆弱、更私密,也更人性的情感了。”让人久久回味。 一、系统阐释、层层递进 本书共分七章,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系统阐释...

2019-12-14 23:13:57

人在生命与环境和睦相处时会感到幸福和满足,此时他并不会思考有关存在的问题。当生活的波折袭来,打破先前的平衡状态,人才会抽离、自省,此时他便遭遇了存在主义的四个核心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人自然会思索自身的存在处境。作者认为存在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

2019-12-14 21:46:29

标签
心理学,心理,个人成长,存在主义心理学,疗愈,哲学,罗伯特-纳伯格,日本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