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田晓菲 | ISBN:9787108072689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2337 |
创建日期:2023-04-02 | 发布日期:2023-04-02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无论在中古时代还是在现代中国,物与人都在不断移位,界限被打破,文化被混杂和融合。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游历:头脑中的游历,身体的游历,无论是前往异国他乡,还是从北到南或从南到北,无论是进入佛教的乐园净土,还是游观幽冥。把行旅经验记载下来,使作者得以把这个世界的混乱无序整理为有序的文字,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意义,找到一定的图案和规章。因此,本书的标题《神游》(Visionary Journeys),指的是那些精神之旅:充满了创造性和想象力、以一种高瞻远瞩的视野所作的漫游。
——田晓菲
南北朝和19世纪,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与外部世界发生频繁遭遇的时期。异域的冲击与震荡,自我身份的反思与确认,都凝结在时人的行旅文字之中,呈现出文化剧变时人们精神世界的变幻图景。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中国文学教授,《早期中古中国》(Early Medieval China)杂志主编。著有《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烽火与流星:萧梁王朝的文学与文化》《神游:早期中古时代与十九世纪的行旅写作》《赤壁之戟:建安与三国》《秋水堂论金瓶梅》《“萨福”:一个欧美文学传统的生成》《影子与水文:秋水堂自选集》等。英文译著包括《微虫世界:一部太平天国回忆录》《颜之推集》。参与撰写《剑桥中国文学史》《牛津中国现代文学手册》,参与主编并撰写《牛津中国古典文学手册(公元前1000-公元900年)》。曾担任哈佛大学东亚地域研究院主任,获哈佛大学卡波特奖、哈佛大学文理研究学院门德尔松优秀导师奖、美国学术团体协会孟旦百年中国艺术人文研究课题奖。
《神游》一书,把南北朝和晚清合在一起写,把不同领域的文本和材料聚在一起探讨,一方面细致深入地处理具体时代和文本,另一方面做出全景式综观与对比。其内在寄托了田晓菲一贯的信念,即通过对时代、文类、文体,乃至现代学科的分隔的超越,来探索一个历史时代所共同面对的文化问题、共有的文化关怀。
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重要的“错位”(dislocation)时期,在这两个时期所产生的关于行旅与观照的写作,是本书研究的对象。这里所说的错位,不仅仅包括身体的移动,更包括一个人在遭遇异国的、陌生的、奇特的以及未知的现象时发生的智识与情感上的移位与脱节。这两个时期,一个是通常被称为“南北朝”的早期中古时代,另一个是十九世纪的近代中国。在一本著作中考察某一个主题在历史上的源流和发展是很常见的做法,不过,在一本著作中探讨两个中间相隔了一千年的时代,则好像有点违背常规。因此,在引言里,我将介绍本书的主旨,并解释选择这两个时代作为聚焦点的原因。但是,首先我想邀请本书的读者进行一次运用想象力的练习。
假设未来世界的人们回顾一个以往的时代,在那个以往的时代里,中国与异方世界发生接触,而这一接触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巨变:外来语汇进入中国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外国人来到中国,与中国人杂居,进行商业交易,或者学习汉语,或者教授和培养弟子;同样,中国人也千里迢迢远涉异乡,有些人就终生居留在那里;大量外语材料被译成汉语,被社会各个阶层在不同程度上吸收。虽然很多概念都在翻译过程中流失了,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人们不断尝试,不断阅读,并被他们阅读的文本所深深地影响。对这些外来影响存在着很多焦虑,有很多对于失掉文化身份的担心;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人积极地欢迎这些影响,强烈地呼吁宽容精神,呼吁把外来思想容纳进本土的文化体系。在这个时代,疆域变得具有穿透性,界限被跨越;人们从许多地方来,到许多地方去,甚至穿行在不同的世界之间。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充满了高瞻远瞩,充满了潜能。无论我们如何评价这些变化,中国是被彻底地改变了。
以上对于早期中古时代的描述,几乎可以原封不动地施用在现代中国。虽然这两个时期,毋庸置疑,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但是,早期中古时代的中国所经历的巨变,在十九世纪以来与西方列国发生全面接触的中国,可以看到一个清楚的投影。和这两个时期相比,没有哪一个历史阶段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翻译工程,吸收了如此丰富的外来文化因素,或者目睹了如此全方位的文化巨变。更重要的是,新的文本知识,不仅仅依靠水手和商人的远游经历得到补充,而且直接得益于亲身上路的文化精英人士,为充满期待的本土读者写下他们的行旅见闻。
中文版前言
引言
第一部分
导 言
第一章 “观想”:东晋时代对世界的观看与想象
内照与外观
心与境
想象的山峦
画山
观想的意象
第二章 异域之旅
历史遗迹:军事远征记
得失乐园:法显的天竺之行
第三章 炼狱诗人
小 结
间 奏
第二部分
导 言
第四章 “观看”的修辞模式
功利模式
“好奇”
天堂与地狱
性别与性
现代城市版图
第五章 十九世纪的诗歌与经验
文与诗之间的张力,或曰:“恐惧与厌恶”在伦敦
诗歌叙事与诗歌形式
熟稔化:王韬的苏格兰之行
同一位诗人的不同声音
结 语
引用书目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2022-05-23 00:38:28
此书印刷质量很好,装帧设计也是我喜欢的风格,且比较幸运的收到的是一本作者签名本。本书写了两个时期,南北朝和清末,两个与外部世界发生频繁遭遇的时代。
2022-05-21 19:38:23
不考虑国籍这是一本好书
2022-05-23 17:26:03
书是田晓菲文集四种之一,讲的是南北朝时期和十九世纪所谓的两大分水岭时代的行旅写作,谈到了价值观和语言修辞对世界观的影响这一有趣的问题,可以一睹。
2022-05-24 10:19:45
诗人把其心眼观看到的山岳比作人的身体:山崖好比具有形质的肉体,而中有修行者的石室则是内在的精神。这样一来石室中的修道者就真的成了山“神”,找到他,也就意味着“得道”与“得仙”。
2022-05-21 16:55:37
19世纪的中国行旅文学
2022-05-21 09:28:28
物流很快,产品质量很好
2022-05-22 09:28:38
当今世界,地图、音乐和绘画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三大通用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未知的世界。 世界这么大,我们如何把它们绘制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如何才能把地球表面的江河湖海、岛屿大陆“拓印”在纸上,变成一幅地图呢? 地图是一种符号系统,也是地理学语言。地图上的符号、文字、颜色都表达了什么?你真的会看地图吗? 今天起,我们的“地图文化之旅”专栏,将带你深入了解地图上一切。
2022-05-21 11:43:03
非常好的书,送货也很快
2022-04-21 11:01:23
挺好的一套书,设计精美。
2022-05-21 09: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