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世界3 : 图像志文献库

世界3 : 图像志文献库

书籍作者:巫鸿 ISBN:9787208176799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4018
创建日期:2023-04-15 发布日期:2023-04-15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辑《世界3》以“图像志文献库”为专题。

“图像志”(iconography)通过对图像的形象分析探究其主题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史研究路径,也是整理图像集合的秩序原则。建立图像库的目的是把海量的图像实例进行收集、分类和描述,为进一步的美术史研究和阐释提供资料基础。“图像志”是研究大多数美术传统不可或缺的基本方面:无论是宗教、神话、历史或通俗文化中的图像,我们都希望知道其可能讲述的故事和表述的思想;即便是装饰性的图像也承载着文化的信息或约定俗成的象征性含义,并通过特定方式形成惯例性的组合。这些图像经过具有逻辑秩序的处理后,可以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丰富而实用的资料。

《世界3:图像志文献库》分析了瓦尔堡的《记忆女神图集》及其图书馆的“图片文献库”、“中世纪艺术索引”、Iconclass等著名图像志研究案例,也介绍了“中国图像志索引典”“汉画数据库”等中国图像志的整理工作。书中还包括关于图书、学术会议的评介与报道,精选了多位优秀图像志研究者的著述,既有生动的案例分析也有对名家理论的回顾。


关于《世界3》


《世界3》是由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组织编辑的艺术史理论丛书,是OCAT研究中心的核心出版物,由黄专先生于2014年创办。主要登载艺术史理论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前沿性研究和译文,也对相关研究的国际资讯、图书、展览和研究机构进行报道与评介。

“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61波普尔在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本书书名援引“世界3”这一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希望开放性地研究艺术史的起源、现状、发展和方法。《世界3》将通过为这一学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供出版平台,力图为这一领域新的汉语思想模式和知识形式的形成创造条件。


《世界3》的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理论焦点”“前沿动态”“机构概览”和“书评”等。“专题研究”是核心栏目,收录以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为主体的艺术史理论和方法及与其相关的语言史、心理学史、哲学史、文化史、宗教史、社会史和思想史的研究论文和译文。“理论焦点”介绍世界当下重要的理论动向与理论研究,并突出其与艺术史研究的相互借鉴意义。“前沿动态”主要综述报导上述领域中重大课题的历史和现状,评论性报导年度内重大学术活动、人物、会议、出版、展览的现场。“机构概览”介绍世界代表性的艺术史研究机构的概况及研究主题为主。“书评”推介前述学术领域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前沿位置和独特方法的著作、学术期刊和学术展览的专栏性评论文章。


作者简介

巫鸿,2016 年4月至2021年12月担任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2022年1月至今担任 OCAT深圳馆和OCAT研究中心名誉馆长。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著名美术史家、艺评家和策展人。现任芝加哥大学美术史系和东亚语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东亚艺术中心主任及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著有《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获1989年全美亚洲学年会最佳著作李文森奖)、《中国古代美术和建筑中的纪念碑性》(获评1996年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20世纪90年代最有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参与编写《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


郭伟其,2016年4月至2021年12月担任 OCAT 研究中心学术总监,2022年 1 月至今担任OCAT研究中心执行馆长。2005年开始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现为艺术与人文学院副院长,美术史系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艺术史与学术史。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停云模楷:关于文徵明与十六世纪吴门风格规范的一种假设》(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年),代表译著有《时间的形状:造物史研究简论》(商务印书馆,2019年)。在OCAT研究中心任职期间,合作主编《世界3》等多种丛书。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图像志为美术史带来了什么?图像志文献库的建设将如何改变美术史研究?

巫鸿、郭伟其主编、OCAT研究中心核心出版物《世界3:图像志文献库》

梳理20世纪图像志研究,探寻美术史研究的新路径


本书详细地讨论了图像志研究的源流、发展及经典案例。“图像志”这一议题关系到美术史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概念以及作为一个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同时,它还涉及当代中国美术史研究如何吸收西方美术史学的图像整理经验,如何就图像库建设展开对话,并对建立全球性的图像志文献库发挥独特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前言

我们决心创办一套以探讨艺术史理论、观念和方法为宗旨的丛书,

我们知道我们的选择是一种双重冒险,一是因为这门学科的知识状况,二是因为我们的学识和能力,后者无须解释,所以我们只谈谈前者。现代学科意义上的艺术史发端于18 世纪的德国,如果需要给出一个准确的时间坐标,那就是温克尔曼1764 年出版的《古代艺术史》。这门以解释艺术图像为己任的历史科学诞生于启蒙主义和科学主义在西方刚刚兴起的时代,但真正形成自己独立的学派和研究方法则要等到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后,通过布克哈特、沃尔夫林、李格尔、德沃夏克、瓦尔堡、潘诺夫斯基、贡布里希这些巨匠的努力,艺术史才达到了它自有史以来的一个高峰,也为人文学科带来了巨大的荣耀和光辉。今天,艺术史正处于它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十字路口,这一方面根源于现代艺术中的各种创新运动,当艺术史将研究对象从古典世界转向当代世界时,我们就会发现无论从历史观念、知识形式还是研究方法、研究边界上,艺术史都开始面临着来自研究对象自身的挑战,那些维系古典艺术史研究的内在形式、作品风格和图像意义不断外化为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外在范畴,现在,甚至连“艺术”这个概念本身也变得越来越似是而非。另一方面,战后各种解构主义的知识运动和新媒体(信息技术、控制论,尤其是数码媒体)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研究在挑战西方人文主义的学术传统的同时,也直接形成了对艺术史发展的外来冲击,这些冲击和挑战使艺术史学面临着自它诞生以来的一次最深刻的知识危机,各种形式的“新艺术史”和艺术史“终结论”既是对这种危机的回应,也是它的主要表征。“终结论”针对的不仅仅是艺术史已有的范式和准则,而是作为人类理性记忆形式的“艺术史”本身;它所带来的危机因此也不仅仅是学科制度和学科形式的危机,而是艺术史作为一门人文科学存在的合法性危机。

和其他门类的历史学一样,艺术史是人类理性记忆的需要,也是这种记忆机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如果把这句古训用来比喻我们的艺术史学,那我们就可以说它既是一门关于记忆知识的科学,也是一门关于观念、思想和方法的科学。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门交叉性的人文科学,自诞生之日起,艺术史的命运就与人类其他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宗教、哲学、政治学、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考古学几乎都或多或少地与艺术史这门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保持某种亲缘关系,艺术史的研究具有瓦尔堡睿智地发现的那种“文明的整体性”。所以,跨界不是这门学科的需要,而是它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相信,和所有科学形式一样,批判性的反思和开放性的讨论也是艺术史继续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的动力,《世界3》所力图展示和推动的就是这种理性力量,作为一套理论丛书,它希望在一种开放的理论气氛中讨论与艺术史的当代危机和发展相关的所有问题:艺术史研究中的古典遗产,艺术史的文献学范围及采集方法,古典艺术史与当代艺术史研究的不同特质和关系,艺术史研究的各种历史观念、理论方案和具体方法,与艺术史研究相关的制度、出版和展览,艺术史的学科边界,以及它与其他人文学科复杂而有机的关系……它也将包容经典艺术史和新艺术史所能涉及的所有课题。简言之,这套丛书是关于艺术史本身历史的反思性集刊,或者说,是一套艺术史学史丛书。

当然,我们更关心的是艺术史在中国的命运和现实。20 世纪初,艺术史学就成为最早进入中国的现代学术之一种,它的命运也与大多数其他现代学术在中国近现代的命运一样,一直伴随着民族战争、政治运动和启蒙思潮而不断沉浮。在王国维、梁启超、顾颉刚这样一些现代学术先驱的倡导下,在姜丹书、吕澂、陈师曾、滕固、余绍宋、俞剑华这样一些艺术史学者的艰苦实践中,艺术史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也曾有过卓越的开端,而在以后将近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中国也出现了几代具有卓尔不群的思想品质和学术素养的艺术史家,他们是这门人文科学在中国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动力。但坦诚而言,无论是古代研究还是当代研究,作为一门历史学科,中国艺术史在文献整理、问题意识、研究方法,尤其是对中国艺术“独特性”的理解上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中国艺术有其独立的品质和历史,也自当有其独立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即使作为一门现代科学我们也无法忽略这种独特性,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应该在现代学术环境和研究方法中去发现这种独特性而不是削足适履。海外从“汉学”(sinology)到“中国研究”(Chinese studies)的学术史环境也成就了一批批卓越的中国艺术史家,他们不仅是沟通西方艺术史传统与中国艺术史的桥梁,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一个当然部分。但可惜的是,直到今天,在中国艺术史研究领域,本土和海外两股学术力量的沟通和合作的成果还乏善可陈。更重要的是,在面对艺术史的共同危机时,这样两种力量还没有展现出对探讨学科问题、学科方法和学科前景的共同兴趣。学术乃天下之公器,我们的丛书也希望在推动艺术史领域的中外交流进而推动中国艺术史学的学术进步上略尽绵力。

这套丛书是为那些相信知识和理性的批判力量可以改变我们世界的读者准备的,尤其是为那些希望在艺术史的研究和思考中获得这种力量的人准备的。

“世界3”是英国哲学家卡尔·波普尔四十年前在他的哲学名著《客观知识》中提出来的概念,它是指由人在历史中创造出来又作用于人的再创造的知识世界,它是以物质形态编制和保存于我们的大脑、书籍、机器、图像之中的观念、语言、艺术、哲学、宗教、制度、法律的世界。波普尔认为, 人类的进步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和社会的反馈过程,这一过程的支配性机制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世界2”)通过“世界3”作用于自然世界(“世界1”),作为中介的“世界3”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的双重品质。简言之,它是人造的而又独立于人的客观知识世界。这个理论不仅把我们从上帝和“自在之物”这类神性世界的范畴中解放出来,而且解释了人如何自己创造自己并且不断进步的历史机制,即一种通过“世界3”寻找问题和试错性解决问题的机制。

《世界3》是一套以艺术史理论与观念为对象的学术丛书,丛书名援引“世界3”这个概念表明了它的学术态度和志趣,即它希望在与其他“世界3”成员的开放性关系中研究艺术史的起源、现状、发展和方法。

《世界3》不仅致力于艺术史内部各领域的研究,如美术史、建筑史、影像史、设计史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还致力于艺术史与文化史、哲学史、宗教史、语言史、思想史、观念史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世界3》对各种观念形态和方法保持开放的接纳态度,它相信理论研究领域和在人类生活的其他领域一样,只有持续保持理性的批判姿态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增长知识和获取进步。

“研究”(research)即“探寻”(search),我们希望和所有艺术史的研究者一起走入这条探寻之路。


目录

黄专 总序

巫鸿 编者弁言


专题研究

保罗61泰勒 从文明的崛起到资本主义的崛起——瓦尔堡研究院的图片文献库

帕梅拉61巴顿 “中世纪艺术索引”与图像学研究的演进

汉斯61布兰德霍斯特 一词抵千图:为什么使用Iconclass 会让人工智能更加聪明

张弘星 “中国图像志索引典”编纂原则述要

张彬彬 朱青生 形相学研究中的数字化技术:以“汉画数据库”为例


理论焦点

范白丁 瓦尔堡图片文献库图像志系统的诞生

张茜 从卡片笔记到图像志分类数字化:“中世纪艺术索引”的百年历程

高瑾 数字人文视野下艺术图像检索的挑战

郭伟其 中国艺术的“解释之圈”:简论中国古代图像象征体系的几个来源


前沿动态

林逸欣 “变化的前沿:图像志文献库的过去与现在”讲座及研讨报道

莉娜61李佩 中世纪艺术的图像志与图像学研究:一项史学史调查


书评

黄燕 切萨雷61里帕的拟人形象及其首个英文版——兼《里帕图像手册》书介

祁晓庆 图像学之外——评王惠民《敦煌佛教图像研究》

谢波 道教艺术史的一种新可能——评黄士珊《图说真形:传统中国的道教视觉文化》


作者、译者简介

《世界3:全球语境下的艺术史》征稿启事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