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

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

书籍作者:张建锋 ISBN:9787121429767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6764
创建日期:2023-03-09 发布日期:2023-03-09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从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产业链、供应链在数智化大潮中发生的解构和重构,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作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数智理念和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影响,及各产业获取金融服务的新需求。与此同时,金融业也在依托数智科技快速转型和升级服务,广泛链接和精准服务客户。在此背景下,本书分析了产业数智金融各相关方的新定位和新变化,着力勾画出一幅产业数智金融生态体系的大图。在产业数智金融生态三层体系中,金融机构基于数智基础设施,联合生态伙伴共同构建四个支撑体系和五项能力体系,强化服务产业的能力。本书结合国内外实践,进一步印证了产业、金融、科技形成的良性互动格局,将成为未来十年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书为关注对公服务的金融从业者和关注中小微融资的从业者提供了实现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新思路,也为相关政策制定者和研究者提供了行业实践参考。


作者简介

曹 彤,瀚德科技董事长、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金融科技分会创始会长

曾任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首任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副行长、中信银行副行长。兼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理事长,厦门市资产证券化协会会长,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2018全球金融科技大使,广东省金融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本科、金融学硕士,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师从银行家陈小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管理学博士(DBA),师从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Edward Prescott,高级经济师职称。

曾荣获“全国金融青年五四奖章”(2002)(国家金融工委颁发),“中国最有前途的青年银行家”(2008)(《The Asian Banker》颁发),“ 年度青年银行家”(2011)(《第一财经》颁发),“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2016)(《环球人物》颁发),“中国中小企业百名优秀企业家”(2017)(中国中小企业协会颁发)。

主要著作有《中国私人银行》《财政危机下的金融困局与突破:国际金融形势评论》《区块链金融》《金融区块链》和《金融科技启示录》等。

张建锋 (花名:行癫),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阿里云智能总裁

负责阿里巴巴云与科技板块。于2004年加入阿里巴巴,曾主导阿里巴巴系统架构迭代升级的全过程,推动阿里巴巴迅速成长为国内很大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曾负责天猫、淘宝等业务板块,并创办阿里巴巴达摩院,布局基础科研领域;创新地提出“云智能”“新一代以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等发展战略与理念。

带领阿里巴巴云与科技板块发展成为以核心技术为引领、产业发展为牵引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服务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荣获全国争先创新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浙江省科技大奖。

肖利华(花名:肖博),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

清华大学博士后,中科院管理学博士,多所著名大学特聘教授 / 客座教授。战略—品牌—供应链—数智化转型—运营等领域教练/培训专家/咨询爱好者、理论与实践者、知行合一者,乐于学习和分享!荣获中国智慧零售卓越开拓人物、中国品牌经济人物、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十大新锐人物、中国信息化十大CIO领军人物、中国服装物流杰出风云人物。

曾任特步集团副总裁、特步电商总经理、特步电商学院院长、雅戈尔集团副CIO兼CTO等职。所负责的项目曾荣获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最佳信息化战略奖”“最佳技术战略奖”“中国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中国信息化进程突出贡献奖”“最佳供应链管理(SCM)应用奖”等奖项。著有《数智驱动新增长》《打造“0”库存:案例解析以品牌为核心的快速供应链》《成功手记:揭开生活和管理的制胜密码》《打造以品牌为核心的快速供应链》《数字基建:通向数字孪生世界的迁徙之路》等图书,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刘伟光 (花名:令宸),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新金融事业部总经理

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加入阿里云之前,在蚂蚁金服负责金融科技的商业推广和生态建设工作以及蚂蚁区块链的商业拓展工作。在企业软件市场深耕多年,曾创建Pivotal软件大中华区分公司,开创了企业级大数据以及企业级云计算PaaS平台的市场先河。在创建Pivotal中国软件公司之前,曾经担任EMC公司大中国区数据计算事业部总经理,在Oracle公司工作多年,创建了Exadata大中国区的产品事业部并担任事业部总监。

专注于互联网与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域,在《中国金融》《金融电子化》《财经》等主流媒体发表《中小银行平台化战略实施路径》《全分布式架构引领核心系统架构转型新趋势》《疫除即发的“云金融”时代》等多篇文章,主笔编写《重塑保险硬核科技》《浅析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核聚变”——核心系统转型之路》等专题文章,参与编写《银行数字化转型:路径与策略》等图书。


编辑推荐

数智化浪潮正在为我们开启一幅波澜壮阔的新画卷,“数智化转型系列丛书”是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对中国数智化理论与实践的一次难得的梳理与探索!丛书内容由高端研究平台的资深专家、国内知名院校大咖、数字科技企业领军人才和阿里云高管联合撰写!内容涉及数字政府领域:《数智化:数字政府、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大融合》、金融领域:《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新零售领域:《新零售之旅:数智化转型与行业实践》、组织领域:《数智化敏捷组织:云钉一体驱动组织转型》、产业互联网领域:《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双轮驱动新增长》和 乡村振兴领域:《数智驱动乡村振兴》。希望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为相关读者赋能。数智驱动新增长!

《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由中国金融科技领军人物、瀚德科技董事长、深圳前海微众银行首任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副行长、中信银行原副行长曹彤主编,张建锋(行癫) 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达摩院院长;肖利华(肖博)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研究院院长;刘伟光(令宸)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新金融与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等作者联合撰写。来自金融机构、研究机构、产业机构、行业组织各界专家力荐,从不同维度阐释数智金融与数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生态。

前言

以曹彤博士和阿里巴巴的高管为主的作者,利用多年研究金融科技服务小微企业的成熟经验,组织编写了《数智金融与产业赋能》一书,无疑是契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的,把对金融科技的研究上升到数智科技与产业金融融合的更高层次,其目标是服务产业升级场景,成就共创生态。这是目前我接触到的最系统、最权威的关于金融与普惠、数字金融与产业转型、数智如何驱动产业金融等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专著,很高兴能为这本当下的前沿作品作序。

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催生和促进数智金融的服务供给,数智金融的服务提升也将推动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形成双向赋能。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数字普惠金融新模式,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新时代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意,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一环,对金融企业来讲是一项重大的历史责任。

当前,普惠金融也是缓解金融供需矛盾的重要抓手,是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基数庞大的中小企业,畅通国内大循环,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需要调动社会各方,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力量。中小企业就像人体的毛细血管,将氧气和营养输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使其保持旺盛的机能。中小企业的独特及普惠作用在于,它把社会生产、流通,以及居民收入和消费等广泛串联起来,实现了有效的微循环,用强大而众多的微循环支持国内国际双循环,并且惠及全社会。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但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同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过去几年,人们津津乐道于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模式,并视之为普惠金融。而我们要解决的是千百万家承担着就业和经济建设任务的中小企业问题,与格莱珉银行主要资助妇女、扶贫济困不同,而且其仅依赖于落后的人工服务方式和有限的信息沟通,无法提供高效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在我国不可持续。更何况,我们已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正在迈向乡村振兴的新征程,要解决的是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可持续问题,是服务面更广,服务层次、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更高的普惠金融,并且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的国家行为,成为实现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个高度是任何一个国家无法比拟的。

从世界各国的企业来看,小微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共性的,在我国也同样,生命周期短,抗风险能力弱,而且缺少规范的财务报表,缺少抵押物,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担保主体,导致难以获得融资服务。此外,涉及小微企业融资的公共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公共服务手段、公共信息响应等方面还存在着完善的空间。信息系统的公共平台建设现在也不够,甚至有些方面还不足或者没有,信息竖井、信息孤岛现象在一些省市依然存在,信息的碎片化导致信息的集成难度很大。从金融供给端来看,各类金融主体在敢贷、能贷、愿贷的服务能力与供给的效果方面差异比较大。当前尽管初步形成了多种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但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整体的资金供给规模和服务覆盖面仍然有很大的潜力。

近十年,数字普惠金融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些实践和认知是金融业科技进步和经营理念转变的结果,顺应了数字时代的脉动。在政府、银行和企业的各类主体的共同努力下,特别是在科技赋能、数字普惠金融模式的加持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也正逐步得到解决。到2020 年末,我国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和用户数量和2015 年底的相比,均实现了翻一番。

从国际上看,普惠金融的概念是2005年提出来的,这确实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2016年G20峰会上讨论并通过了三个关于普惠金融的文件:《G20 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G20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G20 中小企业融资行动计划落实框架》,从普遍原则上指出要重视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金融需求,在成本可负担的基础上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

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有四个方面:小、少、散、难。小指的是企业太小,甚至有的企业找不到、看不着,是在一个胡同里面、在乡下偏远的山区;少是个体需求的贷款量太小,难以给金融机构提供动力;散是指像天上的星星那样分散,让金融机构很难顾及;难是贷款条件不具备,贷款审查难,催债也难,这对金融机构来讲是个现实的问题。

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近十年来金融机构为中小微企业服务采取的措施,包括利用金融科技、数字化和流程再造,回过头来看,和国际同行相比,能够大面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应该说非中国莫属。在金融科技方兴未艾和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持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我们应该还有能力做得更好,我们已经处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艰难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金融科技在疫情持续期间表现出的非接触性持续服务能力,使我们运用数字技术服务中小企业更有信心和动力。

我们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可以做很多事情:一是信息集成。在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对多元的数字化信息进行汇总集成,基于算法和模型将信息转化为信用,成为开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前提基础和信息集成,这在数字化普惠金融方面更为重要。二是流程重构。普惠金融产品的背后需要复杂的授信管理、业务模式、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模型和流程支撑,科技赋能要在调整内部生产关系和企业级建模以及流程重构上多下功夫,在企业级的技术架构上,集成主体、集成服务、集成工具和集成应用,这样才有了企业服务载体和依托,才能真正实现普惠金融的数字化和可持续性。三是数据要素管控,要防止“数据孤岛”和数据壁垒,推进数据要素的流动、流通和交易,现在这个方面还没有大规模开展,让数据更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市场价值和存在价值,形成数据要素市场,鼓励和支持包括银行在内的各方将数据作为资产进行社会化生产和交易,来提升数据的价值。四是场景化服务,以平台作为重要的模式来支持,加强线上的平台建设,形成服务的场景,提供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今后从平台建设到场景化服务是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向,进而以开放银行方式,广泛连接形成整个社会服务的大的生态体系。五是“三新”结合,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演变密切关联。根据创新创业的主体和创新要素的变化趋势,持续改进服务手段,改进服务方法。在这些要素的共同的作用下,数字和普惠金融的有机结合和践行,一定会改变普惠金融的行业面貌和经营模式。

对未来的数字金融,我有几点建议。

(1)要丰富数据要素的供给,数据要素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除了企业数据外,还需要广泛连接政府及第三方信息平台,持续引入公共数据,搭建国家级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形成数字化的生态共同体。

(2)要加强金融科技的应用,让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做到无处不在。不能因小而不为,应该让普惠金融“横向到顶、竖向到底”,使普惠金融能够惠及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在这方面金融科技需要加强,一是依托金融科技来推动数字普惠业务架构的优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化、物联网等技术工具来降低整体的运营成本;二是要构建场景金融,不是单一的一个平台,而是要有一个场景,几个平台加在一起能够形成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综合化的金融场景;三是技术共享,大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可以共建数字化的生态,深化技术合作,推进创新。同时,金融科技方面的新型风险也面临一些挑战,比如通过抢占渠道汇聚大量的信息流,甚至有的机构把它做成数据的寡头或者生态的垄断。比如新技术带来的业务、技术和网络的三重风险的叠加,所以完善相应的数字金融的风险监测、预警和管理体系,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3)要完善多元的数字化的普惠金融的供给体系。银行应该加强数据化运营,持续推进线上的改造和下沉的服务,在提供线上服务的同时也要发挥好线下网点的优势,特别是银行这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线上和线下联动,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综合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机构应找准自身在普惠金融当中的地位,利用科技力量、平台优势,灵活机动形成有利的互补。另外,金融行业当中的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应该积极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侧结构改革,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的需求。

(4)要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普惠并没有实质性消除金融业的风险,无论是传统风险还是新金融风险,包括科技风险和未来的数字化转型的风险,还会带来一些新的监管方面的挑战,需要完善与数字金融相适应的监管政策,在鼓励创新和有效防范风险之间找到平衡。一方面可能要给予适度的容忍,激发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实践,对金融科技平台等节点性介入的机构,应该适配相应层级的管理。另一方面根据数字普惠发展的态势来调整监管方式,比如建立跨部门的金融科技协调监管小组,创新运用监管沙盒,在充分理解数字普惠技术模式和服务业态的基础上要跟进监管,同时还要关注数据安全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加速了信息的运用,可能也容易带来信息的泄露风险,而监管机构应当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统筹规范商业银行等各类金融主体搭建数据安全管理框架。

金融服务是无止境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期望这本书对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产业平台等机构共同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有一定的帮助,启发大家共同思考和讨论,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地让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方案。


目录
第1篇 数智金融服务产业新蓝海
第1章 数智化浪潮中科技与金融为产业注入活力
1.1 产业迎数智化新时代
1.1.1 数智化是产业升维新潮流
1.1.2 重塑全球产业链地位之战
1.1.3 消费升级助推产业数智化升级
· · · · · · ()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