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

书籍作者:Nicholas ISBN:9787121307362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130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数字化生存》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勤务员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 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犀利的见解使尼葛洛庞帝成为《连线》 杂志极受欢迎的专栏作家之一。《数字化生存》一书充满种种洞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


作者简介

尼古拉·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兼媒体实验室主任。他同时也是数字化生活方式杂志《连线》的资深专栏作家。

尼葛洛庞帝就学于麻省理工学院,1966 年获该院教授席位。此后数年,他同时担任耶鲁大学、密执安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客座教授。

1968 年,他创立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机械研究组。在此期间,他攥写了若干本颇具影响的书,包括《建筑机械》《柔性建筑机械和计算机对设计及建筑的支持》。

由于尼葛洛庞帝多年来在计算机及大众传播科技发展上的创见与贡献,他每年都应邀到全球各地演讲,为各国政要及企业界提供建议。1980年,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聘请他担任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召开的“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会议组委会主席。两年后,他接受法国政府邀请,成为位于巴黎的“个人计算机与人类发展国际中心”的执行主任。此外,他也是若干个企业法人委员会的活跃成员,同时还是一个支持信息与出版新技术的风险基金的特别总合股人。

尼葛洛庞帝1996 年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有影响力的未来学家之一。

胡 泳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政治学博士。

喜欢在文化、技术和政治的交叉点中发现有趣的东西,特别是解放性的文化实践,网络和网络社会理论,数字经济与管理,以及人的主体性。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对互联网、信息社会感兴趣的读者

  20年前,读它,是科幻书;20年后读它,像历史书。

  一本影响千百万人的互联网启蒙经典著作;

  一本关于“智能时代”的“说明书”;

  预言帝尼葛洛庞帝坦率回应“我有什么地方搞错了吗?”尼葛洛庞帝、胡泳、刘九如、段永朝、吴伯凡等全新解读。

前言

1.序言

(1)数字化之后(Been Digital)

(文/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写于25年前。人们给予我最多的评论是你怎么可能预测得这么准?其实我并没有预测,我只是推断。我把我们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实验和发明投射到未来,仅此而已。也就是说,这本书并不是由预言所构成的,但是书中推断的基础——计算机及其外设在速度上的提升以及价格上的下降——是明显可预见的。同样,也可以很容易地推断互联性,这主要是由于无线技术和设备的出现。这些事情出现得或早或晚,但多多少少都有端倪。

四分之一个世纪之后,关于这个新的版本,一个有趣的问题:我有什么地方搞错了吗?

任何关于未来的讨论,无论怎样立足于现实,相较于后见之明,许多细节都是不准确的。大家预计会是如此,这样的情况也多见诸本书。但是,与一个真正的、堪称是我有生以来最大的误判相比,这些只是细枝末节,事实上微不足道。25年前,我深信互联网将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我相信互联网将促进全球共识,乃至提升世界和平。但是它没有,至少尚未发生。

真实的情况:民族主义甚嚣尘上,管制在升级,贫富鸿沟在加剧。我也曾经期待,中国可以由于其体量、决心和社会主义的优势从而在引领全球互联网方面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实际情况如何呢?

很简单:全球化变成了本土化,尽管智识的、经济的以及电子的骨干设施都取得了飞速增长,但无所不在的数字化并没有带来世界大同。

在过去的25年中,“本土”并不是由几何结构(比如到地平线的距离)、人口统计学理论(比如人口的数量)抑或是民族疆域来定义的。事实上,世界被分成国家——一个早已过时、但却是构成我们过去和现在地缘政治世界DNA的前数字化时代的概念。大多数国家要么大到无以称其为“本土”,要么小到无以称其为“全球”——体量就是不对。想想看有哪一种分类方法能够涵盖这样的情况:最大的可以有超过10亿的成员(这里指人口),最小的还不到1000。

雪上加霜的是,我们给以国家为中心的结构加入了一层竞争,使“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变得更加不幸。

可以这样来看,文化多样性丰富了生活,但同时也妨碍了交流。25年前我们似乎在迈向这样一个世界——只说两种语言:母语和英语。虽然这在未来仍然可能发生,但进程已经被放慢了:有些国家要求必须掌握本国语,比如印地语、斯瓦西里语;还有些国家要求人民学习正在消失的语言,比如盖尔语,或者学习本民族的语言,如加泰罗尼亚语。组成世界的房间变小了些,但是彼此之间的墙又增厚了些。现在的国家数量又多了几个,但毫无意义。“我们”与“他们”的概念被前所未有地强调。我们该怎样通过使用互联网——而不是通过长达数百年的大范围通婚(尽管这点子很妙)——来打破这一魔咒呢?

只需重要的一步——全面、彻底地开放互联网。不要试图通过向内看而遏制它,只因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隔离而不是连接。不要再封锁应用程序的入口了。公司和国家,出于商业和政治的原因,会对这一话题小心翼翼,但我不会。确实是时候这样做了:实现完全接入;做更多开放性的研究;减少专有软件;建设更高合作程度的、全球范围的发展共同体。

所以,我请读者思考未来的数字化世界,它将滋养心灵抵御无明;分享繁盛;以合作取代竞争。

(2)承认并庆祝人的境况

(文/胡泳)


从科幻书到历史书

在为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平装本所写的《后记》中,尼葛洛庞帝写道:“观察翻译成30种语言的《数字化生存》在各国被接受的不同程度,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在有些地方,例如法国,这本书与当地的文化制度格格不入,因此似乎比依云矿泉水还显得淡而无味。在其他国家,例如意大利,这本书则广受欢迎,引起热烈讨论。”是时,《数字化生存》的中文译稿尚未出版,作者和译者都没有想到,这本书会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掀起滔天巨浪。

在被称为中国互联网“盗火”阶段的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尼葛洛庞帝的声望几乎堪比家喻户晓的明星,《数字化生存》成为很多人踏上网络之旅的指路“圣经”。韩寒在《三重门》里写到一位师大毕业的语文老师:

是我们学校最年轻的一个老师,她给我的印象很深,记得上第一节课时她说不鼓励我们看语文书,然后给我们讲高晓松 ——那个制作校园歌曲的。她第一节课给我们唱了《青春无悔》,说我们不要满足于考试之内的死的没用的东西、要在考试外充实自己,这样才能青春无悔。然后她推荐给我们惠特曼的书,小林多喜二的书,还有一本讲知识经济的,还有《数字化生存》……

中学生韩寒在读这本书,日后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许嘉璐也在读。2009年5月17日,《光明日报》的一篇报道这样描述:

许嘉璐坐在写字台前,悄然合上尼葛洛庞帝的《数字化生存》最后一页。望着窗外阑珊灯火,他思绪万千,强烈地感受到数字化带来的挑战,信息高速公路上时刻存在安全隐患,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

日后,许嘉璐对信息安全的忧患催生了著名的“花季护航”上网管理软件。

受到最大影响的是年轻的中国互联网创业者们。美团的王兴在《数字化生存》中译本问世时正念高二,读到《数字化生存》说,互联网的本质是移动比特比移动原子的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从此这个理念深植他的脑海中,成为他后来系列创业始终不渝的法则。是年,海南出版社想大力推广《数字化生存》,到北京请圈子中人做高参指点,第一个请的就是后来创办凡客的陈年。张朝阳和尼葛洛庞帝的渊源更深,后者是他的融资对象。在2013年1月31日的一次沙龙活动中,张朝阳称李彦宏和马化腾的创业都和他有关:“1998年我去美国硅谷找人,问李彦宏想不想回国做互联网,他在硅谷说中国搜狐做起来了,于是硅谷一些投资人给了他投资。1999年的我特别火,到深圳受到摇滚歌星式的接待,听众700人中就有马化腾,他听了我的故事激动不已,回去做了QICQ。”由这个故事可知,尼葛洛庞帝堪称中国互联网创业者的一代“教父”……

(3)启示未来

(文/刘九如)


《数字化生存》给中国大众带来了数字化环境下的新的生存观,它向社会大众畅想从网络中获得信息、从游戏中获得知识、从应用中开启创业,这是何等的新鲜和惬意。由此,我认为,对中国大众来说,这本书的出版意义在于:

一是大众启蒙。读完此书,人们仿佛走出“中世纪”,看到了更加五彩斑斓的世界,积极跟上了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快速适应了数字化生活,并引领了互联网的应用。

二是开阔视野。通过此书,让国人看到了当时我国与发达国家信息技术及网络发展的距离,逼使业界同仁抓住机会,从起步时的新浪、搜狐、网易三小巨头,到今天的腾讯、阿里、百度三大巨头,促使中国的互联网超越了世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三是契合发展。这本书的预言预测,无论应验多少,简单回顾和梳理,我们都可以发现,书中的众多观点,与中国互联网20多年的发展是如此密切的契合,甚至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进程也非常契合……


(4)从“数字化”到“生存”——重读《数字化生存》

(文/段永朝)

媒介与信息

2016年,是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出版20周年。3月底在杭州参加阿里巴巴湖畔大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与胡泳在一起,他提到正筹备《数字化生存》20周年纪念版的事情,并向我约稿。

这部书在我自己的阅读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于是我满口允诺,写一篇纪念文字。

几个月过去了,交稿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我却怎么也找不到思路。

重读畅谈未来的著作,最大的诱惑、也是最省事的办法,就是盘点作者的全部“预言”。我从书架上找出这本书,努力把记忆拉回到20世纪90年代中叶,渐次梳理一年又一年跌宕起伏的业界风云,常常止不住地赞叹作者深邃的洞察。当然,也有个别笨拙的“失言”之处,但统统不要紧(比如第177页,尼氏猜测2000年世界网民就会达到10亿,实际达到这一数字要到2006年)。如果苛求作者每言必中,那倒是显得多少有点浅薄。恰恰是作者彼时彼地的时代处境,让那些睿智与迷障共处同一时空。

尼葛洛庞帝是媒体情结很浓厚的人。他调侃起传统媒体的败相来,毫不留情。比如这句,“高清晰度电视就是个笑话!”(P30)还有这句:“著作权法已经完全过时了。它是谷登堡时代的产物”(P51)。

作为媒体中人,我钦佩尼氏对媒介的洞悉,并从我自身在媒体从业15年的历程,得到会心的印证。诚如尼氏所言,站在传播者一端,以广播模式传播的旧媒介已经消亡,“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P79)。

但是,重读《数字化生存》,在为尼葛洛庞帝点赞的同时,也不由得有一点后知后觉的感悟:尼氏用大量篇幅,描绘了一幅个性化的、流动性的、随处感知的新媒体形态,“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P171),并断言“界面设计的秘诀”,就是“让人们根本感觉不到物理界面的存在”(P87)……

(5)一本关于“智能时代”的“说明书”

(文/吴伯凡)

一本好书是经得住回头再读的,它似乎能在时间中悄悄生长,多年后再读它,你会惊奇地发现它在你面前已焕然一新。其实不是这本书变了,而是你变了——随着你见识和阅历渐增,当初那些无缘、见面不相逢的内容对你悄然显现。所以古人说,读书随年龄、阅历的不同有三种状态,初读如“隙中窥月”,再读如“庭中望月”,三读如“台上赏月”。

至今仍记得20年前一个朋友把《数字化生存》这本书送给我时说的话:“好好读读,接下来是个全新的时代,这本书就是关于这个时代的‘说明书’。”于是我郑重其事地读完了这本书,并且在各种场合谈论、引用它,越来越相信自己读懂了它。

20年后重读这本已经被我翻得破旧的书,看着自己在书中画下的线、写下的批注,不禁对自己那种不得要领的认真觉得好笑,同时对尼葛洛庞帝惊人的洞察力油然而生敬意……


目录

第一部分 比特的时代

1.重建世界/信息DNA //002
比特和原子 //002
比特究竟是什么? //005
媒体世界改头换面 //008
智慧在哪里? //011

2.人类新空间/无限带宽 //013
从涓涓细流到浩浩江河 //013
龟兔赛跑 //014
地空大转移 //016
光纤:自然之道 //017
少就是多 //021
把100000比特压缩为1 //022
同样的比特,不同的身价 //024
星状和环状网络 //026
水管和滑雪缆车 //027

3.比特电视横空出世/媒介再革命 //030
高清晰度电视是个笑话 //030
数字电视才代表未来 //031
技术对,问题却搞错了 //033
电视也升级 //036
把电视当作收费亭 //038
计算机即电视 //039
比特的放送 //041

4. 比特警察/建立新秩序 //044
比特放送执照 //044
会变脸的比特 //047
跨媒体经营 //049
保护比特? //051
这样算不算盗版呢? //053

5. 随心所欲多媒体 //056
新瓶装旧酒 //056
摩登电子夜总会 //058
多媒体诞生了 //059
90年代的Beta系统 //062
没有页码的书 //064
优游不同的感官世界 //066
跳跃的静态照片 //067

6. 产业大变革/比特市场 //069
没有比特,就没有前途 //069
比特的运送 //071
跟谁结盟? //074
文化融合 //075
拉力与推力 //078

第二部分 个性化界面

1. 创造完美的人性世界 //082
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如此辛苦? //082
致命的反应 //083
漫长的旅程 //086
与计算机共生 //088
同床异梦 //089
多模式界面 //091
成长的秘密 //093
我的梦想 //095

2.图形幻界 //097
计算机制图“大爆炸” //097
像素威力大 //099
无法接受的锯齿图 //101
图标背后的神奇 //102
挤进视窗中 //105
给电视开扇窗 //106
电子游戏业的末路? //109

3.虚拟现实 //111
矛盾修饰与重复修饰 //111
身临其境 //112
侏罗纪公园探险 //114
总是慢半拍 //115
会说话的头 //117
《星球大战》与全息术 //118
100万倍的分辨率 //120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121

4.看和感觉 //123
让计算机看得见 //123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124
人鼠之间 //125
光笔与数据板 //127
指上神功 //128
界面的反击 //129
你的眼睛会说话 //131
跟踪眼球的运动 //132

5.咱们能不能聊聊? //134
弦外之音 //134
让计算机“听话” //136
字典里找不到的字 //139
并行的表达 //140
让计算机开口 //141
小型化的趋势 //142
打电话,传心曲 //144

6.少就是多 //146
老练的英国管家 //146
爱因斯坦都帮不上忙 //148
《我的日报》 //149
值得信赖的数字化亲戚 //151
从集权到分权 //154

第三部分 数字化生活

1.后信息时代 //158
我就是我 //158
没有空间的地方 //160
非同步的交流方式 //162
随选信息的天下 //164
向广告说再见 //165

2.黄金时段就是我的时段 //167
供出租的比特 //167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的电视 //169
15000个电视频道 //169
没有执照的电视台 //171
拓扑学的逻辑 //172
改写距离的意义 //172
关于比特的比特 //174
南辕北辙的电视网和计算机网 //175
一网打尽全世界 //176
生活在“第三个”处所 //178

3.便捷的联系 //180
仅仅数字化是不够的 //180
传真机是一大灾难 //183
电子邮件急起直追 //186
网络礼仪 //187
简洁是电子邮件的灵魂 //188
星期天也不例外 //189
既在家中,又在外面 //190
数字化生活的物理路障 //191

4.从游戏中学习 //193
学习的乐趣 //193
病入膏肓的年轻人 //195
自己动手做一只青蛙 //196
信息高速路上的顽童 //198
网络上的寻宝比赛 //199
一边玩,一边学 //200

5.无所不在的万事通 //203
机器的哀求 //203
寻找同伴的呼唤 //204
会动的小东西 //205
把计算机穿戴在身上 //207
无所不在的计算机化 //209
早安,烤箱 //211
由机器教你使用机器 //212
聪明的汽车 //213
计算机人格随你选 //216

6.新电子表现主义 //218
穿过时光隧道的医生和教师 //218
更好的调色板 //219
音乐的推动力 //220
电子艺术 //221
离经叛道者的沙龙 //223
结语:乐观的年代 //227
数字化生存的四大特征 //228
沙皇退位,个人抬头 //230
新的希望和尊严 //231

后记 //233
致谢 //241
英汉名词对照表 //249
索引 //270

短评

太惊讶了,可以说非常震撼这竟然是一本写于20年前的书,至今读来丝毫不觉得落伍,其中大量观点依旧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值得回味。可以说书中预测很少有错误的,而且有些内容在20年后今天看来依然前瞻。尼葛洛庞帝认为这本书不需要修订,初看觉得有点托大,技术日新月异20年恍如隔世哪有不修订道理,但读完后还真觉得没那个必要,有穿透力思想不因时间而折损其价值,作者对问题本质把握让人叹服。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看完这本书才恍然大悟,那些让人啧啧称奇的商业模式,在20年前早就有人都预见了,而且与真实发展八九不离十,什么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云计算、人工界面……当下热门话题书中全部有精准的阐述。虽然晚了20年,但是依然感觉很幸运读到这本书,同时也很佩服美国未来学家功力之深。

2017-02-04

标签
数字化,互联网,Nicholas_Negreponte,digital,网络生活,Information,futurology,经典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