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探索摄影之旅——当代世界著名摄影人访谈录

探索摄影之旅——当代世界著名摄影人访谈录

书籍作者:江融 ISBN:9787568078870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786
创建日期:2023-03-30 发布日期:2023-03-30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如今,影像已成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媒介,摄影的门槛因数码技术的发展而变得很低,影像因社交媒体的传播而泛滥,变得更加碎片化。面对以消费主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的挑战,如何重新界定摄影?摄影是否仍然有力量?摄影将如何发展?这些是所有摄影艺术家需要思考和以实际行动回答的问题。

本书收录了对29位在国际上享有声望的摄影人的采访,包括摄影家、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图片编辑、策展人。作者江融是一位长期关注和研究当代摄影现状及趋势的专业摄影人。他直接、尖锐的提问,直指当代摄影的核心问题;受访者敏锐而又深邃的回答,折射出当代摄影人对摄影媒介和艺术及其所涉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问题的关心与思考。读者不仅可以从每位摄影人的采访中理解其摄影理念和技巧,而且可以从他们的摄影实践和心得中获得启发与灵感。

享誉国际的图片编辑和图书编辑罗伯特·普雷基先生与本书作者经过3年多的精诚合作,为读者奉献了这本构思巧妙、值得典藏的访谈录。书中 20 多万文字配上近 400 张未被裁切的精彩照片,构成了这 29 位摄影人对 20 世纪中叶以来探索摄影之旅的反思和总结。这本具有广阔而又独特视野的访谈录,对摄影问题的探讨态度严谨,但又不失活泼的话题,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作者简介

作者68 江融

摄影评论家、摄影家和独立策展人。他曾获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硕士学位;出版过《摄影的力量》著作和斯蒂芬·肖尔《照片的本质》译著;曾担任《中国摄影》和《摄影世界》杂志专栏主持;主编《世界当代摄影大师成名作》丛书,在国内外美术馆举办过多次摄影个展;2009 年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理论和评论类);曾担任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策展人;现任联合国展览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专家库摄影类专家。

主编68 罗伯特·普雷基

世界知名的图片编辑、策展人和图书编辑。1976年,他与大卫·伯耐特共同创立了联系图片社。他策划过许多大型摄影展览,其中包括 1988 年为北京国际新闻摄影周和平遥国际摄影节策划的大型展览,并担任过世界新闻摄影大赛评委会主席,以及尤金·史密斯基金和凯瑟琳·勒鲁瓦基金董事会主席。他负责编辑的摄影画册《红色新闻兵》和《44 天:伊朗与重构世界》曾获“奥利维尔·荷博奖”。


《探索摄影之旅——当代世界著名摄影人访谈录》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我还记得1988年11月底至12月初,北京是多么寒冷,只有数日是蓝天晴朗,而其他日子则是阴天、下雨或狂风大作。我是应杨绍明及其领导的当代摄影学会的邀请,在英文报纸《中国日报》和伊士曼柯达公司的赞助下,从美国带来了一批联系图片社(Contact Press Images)的摄影家和几位享有盛誉的图片编辑,参加当年的国际新闻摄影周。这是中国有史以来首次举办如此大型的“东方遇见西方”的专业摄影活动,我们受到热情洋溢的欢迎,与当时寒冷的天气相比,这种热情仍然让我震惊。

当我们在数十年后被称为“中国新闻报道摄影史上一个里程碑事件”※中首次见面时,江融不到26岁,他是一位瘦高、整洁、戴着眼镜、看起来非常得体的中英文翻译,他当时在中国外交部工作。在那段非常漫长和令人振奋的日子里,江融认真陪同我们参加了大多数官方、专业和学术会议。在我回到纽约数月后,他的一通电话告诉我,他和年轻妻子左翠刚到纽约,他将在联合国总部担任翻译。他表示,希望我们能保持联系。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我们的联系确实从未停止。

像许多在“十年动乱”之后成长的中国人一样,江融对摄影十分着迷。然而,新闻摄影周才真正激发了他对摄影的理解和承诺。作为在场的少数几位会说英语的中国人之一,许多人都不断找他帮忙翻译。他的同胞与我们这些“老外”之间交流,肯定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他作为翻译的期望。他发现自己处于一个关键的位置,即作为两种文化和视觉传统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这两种文化和传统被“摄影的通用语言”编织在一起,而摄影这种语言实际上往往需要延伸“阐释”。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将会深入研究这个无处不在、被用于多方面的交流工具的本质:记录和表达个人及世界的真相。

在纽约,在他难得的空闲时间里,他会参加展览开幕式和讲座,甚至创作一些自己的摄影作品,特别是在这个世界上文化最多样化的城市,他开展了一个关于陵园的摄影项目。江融似乎过着两种不同的职业生活:一种是在联合国及其周围的国际外交界;另一种是作为摄影领域的观察者和新晋学者,为“国内”的中国读者写文章。

当他请求我协助整理他所积累的访谈时,我自然无法拒绝为他的宏大项目做出贡献,帮助他编辑这本书。我首先需要说服他,这本书不应该是一本教材或学术书,而应该是一本能反映他在整个广阔、丰富和复杂的摄影世界中探索旅行的书;是一面能反映他个人的邂逅、发现和想法的镜子,因为他的这种探索在从2005年底开始的12年期间得到了发展,在这期间他对具有各种传统、方法和目标的西方摄影家进行了广泛的采访。他也采访了艺术史学家、评论家、图片编辑、博物馆和画廊的策展人。

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像拼图一样编辑此书。江融是用英语进行了这些精心准备的采访,只要能约到受访者。这些采访主要是在纽约进行,其余都是在中国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节期间进行,这些采访最初发表在中国几本摄影杂志上。在编辑此书时,他共选择了29篇访谈,并与受访者共同审查和更新了这些访谈,最终才确定访谈中文版。当我逐步将一篇又一篇访谈作品集、一页又一页的版面塑造出视觉上整体统一、令人信服的设计方案时,我的严格设计和版面指示、受访者简介、简历和图说等文字,在太平洋两岸、两种语言之间经历了无数次来回的调整和完善过程。

访谈作品集的顺序刻意尊重江融每篇采访的时间线,而不是按照摄影种类或年代、风格或流派进行分组。每个作品集的影像往往按照它们自己的时间顺序排列,以反映每位艺术家的个人发展过程。为了保护作品的完整性,这些影像从未被裁切或改动。它们的原始摄影格式得到了充分尊重,书页的中缝只分开了少数几幅全景式图片。此书有近400张照片,大部分是用胶卷拍摄的,与文字形成了对比,而不是它们的插图。每个作品集都以一张凝视的照片开始,并以一个隐喻性“回头看/向前看”的影像结束,它带有过去的痕迹和将来未知的不确定性或希望。

对于读者来说,他们可能较熟悉其中一些受访者的名字。然而,由于因缘际会或经过挑选,江融采访的这29个人,包括我在内,均是许多相似的原因而出现在这本书中:个人在实践或专业方面的成就和成绩;同行的认可;以及对摄影具有的丰富知识和理解。他们都愿意与读者分享这一切。

除了一位受访者,江融为所有受访者拍摄了肖像。最后,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拍摄了一张自拍像。作为一个在业余时间创作的摄影家和策展人,而且经常撰写摄影文章的作家,江融完全投入到摄影世界中。《探索摄影之旅》基本上是在前数码时代开启的,它是作为江融个人旅程和对摄影作为20世纪决定性媒介的顽强探索的记录。这个旅程也把江融和我们带回到他的童年。他似乎是一个不断寻找“他者”的人,其中包括他自己。他好像天生就具有双重性,正如他和他姐姐的早期照片(第438和439页)所示,特别是那张姐弟俩交换服装及其视觉身份的照片。他和自己的双重曝光照片(第441页)极大地强化了这个感觉。

本书作者江融为读者带来了关于西方摄影界的广阔而独特的视野,为他人和自己留下了进一步探索和学术拓展的空间。然而,书中所载的各种平面、静止和沉默的正方形照片和长方形照片,并不打算说明当下西方摄影的明确状态,尽管这些照片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摄影媒介在过去非常多产的60年里发展情况的难得概览,即自罗伯特·弗兰克具有分水岭意义的摄影书《美国人》(The Americans)的出版,以及唐·麦卡林在一份英国星期日报纸增刊上发表了感人肺腑的战地照片以来的发展情况。

在中国之外,这本书也应该在西方引起共鸣。“在国外”,很少有通过中国人视角讨论各种摄影问题的书籍。在这29位出生于不同年代的男女受访者中,大多数是美国人,也有几位是欧洲人,还有一位是亚洲人(来自韩国的金我他),按西方的说法,他是一个例外。目前这本书中受访者的“会聚”无疑是特殊的。它不能也不会被重复。西方摄影界这29位人士再也不会被同一个人采访,并在同一本书中聚在一起。对江融来说,翻译和阐释已提升为反映摄影本身的艺术形式。

我相信这本书将成为后代的一个有意义和有价值的时间胶囊。


目录
前言(Foreword)7
——罗伯特·普雷基(Robert Pledge)
法兰克·福尼尔(Frank Fournier)10
克里斯廷·阿什伯恩(Kristen Ashburn)26
薇姬·戈德堡(Vicki Goldberg)38
洛里·格林科(Lori Grinker)50
· · · · · · ()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