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图说世界经典雕塑与建筑

图说世界经典雕塑与建筑

书籍作者:陈绳正 ISBN:9787108076465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1214
创建日期:2024-04-26 发布日期:2024-04-26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雕塑与建筑,这两门古老的姊妹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总是彼此交织,由此产生出许多伟大的作品。
  《图说世界经典雕塑与建筑》撷取世界各文明区域、各历史时期的典型作品,还原雕塑与建筑的历史场景,并以雕塑家的专业视角,对经典作品的创作背景、特定手法、艺术效果进行深度解析,带领我们“读懂”这些人类文明的珍贵遗产。
作者简介

陈绳正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著名雕塑家。1935年生于浙江温州。1952年从上海考入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雕塑系,1956年毕业留校。1984—199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曾参与全国农业展览馆群像、沈阳中山广场群像、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程等创作,另有《铁人王进喜》《为了和平》等多件雕塑作品,《城市雕塑艺术》等多部专著。

冼 宁 沈阳建筑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院长,国家高级环境艺术师。1970年生于辽宁沈阳。本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硕士研究生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长期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工作。


编辑推荐

现如今,绝大多数的世界经典雕塑作品,都只能在博物馆中被观看,但其实这并不是它们原本的“立身之处”,比如,萨摩色雷斯的胜利女神像本来是矗立在海边的悬崖上;大卫像则是立于广场上,背靠着粗犷的建筑石墙面。雕塑,特别是大型的、纪念性雕塑,往往与它所处的建筑或环境相互交织,从而迸发出丰厚的表现力。在这本书里,作者就尽其努力为我们还原雕塑与建筑的历史场景,并以雕塑家的专业视角为我们解析这些经典作品,相信耐心的读者一定会有所收获。


前言
我与雕塑家陈绳正教授初识于上世纪60年代末,沈阳市中山广场修建毛主席塑像期间。那是我们建筑工作者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的老师们的第一次合作。那时,我们在图板上冥思苦想,画着各种不同的“二维”建筑总体方案;老师们则用他们灵活的双手,毫不费劲地捏出“三维”人物造型予以配合。当方案确定,进入实施阶段之后,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塑像设计基座以及布置广场、铺装、绿化与灯具等予以烘托。这种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的创作氛围一直延续到毛主席塑像全部完成。虽然过去了四十年,现在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那确是我设计生涯中一段难忘的经历。
  第二次成功的合作是在80年代——沈阳“九一八残历碑”工程中。雕塑原稿为鲁美贺中令老师倾情创作,我院建筑师赵永丰等积极配合,将其放大若干倍,使碑体内部空间成为陈列日本侵华史的展览馆。在这里,雕塑与建筑合二为一,建筑师与雕塑家的互动,成就了一座别具创意的纪念物。
  前几年,我应陈绳正教授之邀,共同合作丹东鸭绿江断桥遗址工程,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这一伟大历史事件。遗憾的是,仅完成彭总率部出征的青铜群像,其他部分因故搁浅了。最近,我们又在合作,拟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内补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墙”。这是民间发起的,成功很难预料。但通过以上两例合作,用实践证实了建筑师与雕塑家是能够“相依相伴,相辅相成”的。建筑师在总体布局中充分尊重雕塑家的意见与建议,也对具体雕塑提出导向性创意,供雕塑家参考;雕塑家也充分理解建筑师的总体构思,并从雕塑方面予以积极有机的配合,使建筑师及时调整与完善建筑方案。
  对建筑师与雕塑家而言,不仅需要了解建筑与雕塑相近的共性,更要了解它们之间的本质差别,发挥各自所长,避免各自所短。在我们建筑界,当前有一种不可忽视的倾向,即放弃了建筑“实用、空间和抽象”的本质特征或长处,而走向建筑的短处,企图扮演雕塑家的角色,让建筑承担难以承担,或不能承担的重负,好像什么都能表现。不知这是建设资源掌握者的“误读”,还是建筑师的“误导”?雕塑界是否也有“误读”与“误导”,我没有发言权。但前不久,我参观某纪念性建筑时发现,那里的雕塑似乎游离在建筑总体布局和规定情景之外,表现得过分强势。在我看来,这样做,很难取得与建筑相得益彰的“双赢”效果。
  难能可贵的是,雕塑家陈绳正教授年轻时曾有到清华大学建筑系进修的经历(与我是未谋面的学友),深切理解雕塑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各自的长短。他的这部鸿篇巨著,视野开阔,上下五千年,纵横五大洲,无数经典尽收其中。全书揭示雕塑与建筑艺术交织变化的轨迹、特色与成因,以及二者之间若即若离的微妙关系;所涉及对建筑的分析与评论客观而专业,令人信服。我相信,至少对建筑师来说,读了它对于理解雕塑艺术、建筑师跟雕塑家的互动是会有帮助的。
目录
序一 雕塑与建筑,历久而弥新的课题 盛杨
序二 建筑师与雕塑家的互动 刘克良
前言 相依相伴 相辅相成

1 尼罗河畔的不朽丰碑
最古老的建筑浮雕
大狮身人面像:为建筑而生的圆雕
古埃及浮雕语言的成熟
哈特舍普苏女王陵庙:古埃及最宏伟的石窟式陵庙
卡纳克阿蒙—瑞神庙:惊人的艺术交织
古埃及雕塑的建筑化
卢克索神庙:雕塑与建筑的严谨结合
阿部辛贝神庙:以雕塑为主体
古埃及建筑浮雕的最后绝唱
结语

2 昔日伊甸园的落日余晖
五腿人首翼牛像:建筑雕塑的典范
水平极高的亚述浮雕
新巴比伦的伊斯塔门
独立的大型雕塑纪念碑
波斯宫殿里的装饰浮雕
纪念性山崖浮雕
善于营造气势的长卷浮雕
结语

3 地中海升起的灿烂朝霞
地中海现存最早的装饰浮雕
狮子门:纪念性浮雕的最早实例
开创新格局的柱式建筑
雅典卫城:建筑与雕塑交织的范例
依势而建的圣地德尔菲
宙斯像:永存于记忆中的巨作
阿耳忒弥斯神庙与众不同的雕塑布置
莫索尔斯陵墓:融合不同的文明
帕加姆宙斯祭坛:突破传统的局限
独立的纪念性雕塑
结语

4 强大帝国的辉煌印痕
罗马广场群:建筑与雕塑的组合序列
纪功柱与凯旋门:古罗马的独特创造
和平祭坛的写实浮雕
角斗场与万神庙:建筑雕塑的布置手法影响深远
城市中的雕塑风尚
结语

5 神灵光影下的别样异彩
雕塑在欧洲中世纪的曲折道路
另类崛起的罗曼式建筑雕塑
哥特式建筑雕塑的发展变化
结语

6 现世人性的复兴觉醒
《天堂之门》:回归古典又勇于突破
大卫像:与环境完美交融
历尽坎坷的教皇陵墓工程
《昼》《夜》《晨》《暮》
以雕塑为主体的卡比托里广场
富有雕塑感的建筑设计
结语

7 勇于突破的“畸形珍珠”
大师伯尼尼:虚化建筑与雕塑的界限
“混搭”的意境
巴洛克建筑的雕塑化
结语

8 独树一帜的天竺遗存
阿育王的石柱:雕塑与建筑融为一体
神圣又亲切的印度佛塔
雕塑目前的重大事件:石窟的出现
五车神庙:印度建筑雕塑化的起始
巨型浮雕《恒河天降》
凯拉萨神庙:印度岩凿神庙的很好之作
建筑雕塑化的多种型制
海滩上的雕塑神车
耆那教神庙:巴洛克的很好
结语

9 密林深处的文明花朵
吴哥建筑雕塑的起点
吴哥寺:吴哥艺术的不错音
吴哥城:建筑与雕塑之城
戈布思滨:布满雕塑的山间林泉
爪哇岛上的波罗浮屠
结语

10 照耀三大洲的一弯新月
被的伊斯兰雕塑
阿尔罕伯拉宫的狮子喷泉
另辟蹊径的雕塑装饰
建筑重点部位的雕塑装饰
“米海拉布”与“穆克纳斯”
结语

11 荒野丛林中的奇崛瑰宝
奥尔梅克旷野上的巨石头像
特奥蒂华坎的金字塔神庙
玛雅的金字塔神庙
描写俘虏的纪念性雕塑
神秘的“光影蛇形”与恰克摩尔
雨神恰克的面具浮雕被普遍运用
恐怖游戏场的雕塑装饰
玛雅纪念碑:真正的编年史
玛雅雕塑功力深厚
托尔特克雕塑极富建筑感
阿兹特克雕塑奇诡神异
结语

12 华夏大地的永恒记忆
最初的大型纪念性环境雕塑
全景式的秦始皇陵墓雕塑
出奇制胜的汉代陵墓雕塑
汉代墓室浮雕:画像石与画像砖
转折:南北朝的陵墓雕塑
唐陵雕塑的创新
陵墓雕塑的僵化与衰落
中国石窟:以雕塑为重
摩崖造像:石窟艺术的新发展
石窟型制的巨大突破
璀璨的石窟泥塑艺术
古代建筑雕塑装饰的演变
影壁:建筑雕塑的重要舞台
表现具体人物的环境雕塑
结语

13 重大剧烈的动荡变革
《地狱之门》的探索
两位大师的不同“建筑感”
巨变:从传统到现代
亨利·摩尔的实践
雕塑与环境交织的新尝试
超大型雕塑的环境问题
苏联时代的特殊篇章
主题性的艺术综合体
两种艺术语言的模糊交融
惊世骇俗的安东尼·高迪
现代主义大师的大转弯
当今中国的雕塑性建筑巨构
解构主义建筑:雕塑性建筑的新例证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及部分插图来源
世界部分有名建筑雕塑历史年代对照表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