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无测试组织:测试团队的敏捷转型

无测试组织:测试团队的敏捷转型

书籍作者:张鼎 ISBN:9787111730828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549
创建日期:2024-04-26 发布日期:2024-04-26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从敏捷测试团队打造、敏捷测试技术修炼两个维度指导一线的测试团队和质量团队全面实现敏捷转型的著作。

随着软件研发和交付模式的变革,软件测试不断在向服务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全员化的方向演进,对质量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量实践表明,只有高度敏捷化的团队和敏捷的测试方法才能做到二者兼顾。本书作者在阿里、腾讯、OPPO等知名企业从事质量和测试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20余年,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度思考。

本书从一线测试团队和质量团队的视角出发,以解决测试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宗旨,以“敏捷效果”为挑选观点和素材的准绳,内容既不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过时,又能引发各类角色广泛深入地思考。

全书核心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7章) 打造敏捷测试团队

从测试团队为什么敏捷不起来讲起,介绍敏捷测试团队需要具备的理论认知,引出多个维度的敏捷组织要求,并对质量度量体系进行重新构建。这部分展开打造敏捷测试组织的痛点模块,分享作者亲身实施的案例,包含团队诊断、敏捷度量、流程敏捷、文档敏捷、外包管理敏捷、创新组织打造等,其中流程敏捷是重点介绍的模块。在整个研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测试团队都有值得敏捷实践的具体措施。


第二部分(第8~15章)修炼敏捷测试技术

主要讲解敏捷测试技术的原理和实践,按照从基础到进阶的顺序,分别介绍了测试分析设计能力、自动化测试的ROI、敏捷测试的三大利器、提升用户体验的测试方案、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测试、无测试组织的思维实验等。其中,敏捷测试三大利器(探索式测试、众包测试、精准测试)是非常丰富且有效的实践知识体系。


作者简介

张鼎(鼎叔)

资深软件质量和测试技术专家,在该领域深耕20余年,现担任阿里巴巴海外电商公司Lazada(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的执行副总裁。

经历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全过程,曾在多家著名科技公司从事测试技术和管理工作,担任过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集团的质量技术委员会资深委员。在腾讯负责过多个著名产品的测试项目和团队管理,包括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等;在OPPO公司作为测试总监负责过敏捷变革实践以及测试技术规划,在金融科技公司小赢科技(在美国纽约上市)从零开始构建过品质团队。

善于总结并乐于分享,参与出版过多本测试技术类图书,原创十多门技术课程,关注效能创新的不同维度,是一名优秀的教练式领导者。曾担任“GIAC全球互联网架构大会”出品人、“TOP100全球软件案例研究峰会”出品人、“A2M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创新峰会”演讲嘉宾。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线团队的管理者,质量、测试、运维、安全等支撑技术团队,质量经理、质量总监,及高级质量管理者等

(1)作者背景资深:阿里巴巴海外电商公司Lazada(东南亚旗舰电商平台)的执行副总裁,曾在阿里、腾讯、OPPO、小赢科技等多家知名科技公司从事测试技术和管理工作。

(2)作者经验丰富:在软件质量和测试领域深耕20余年,曾负责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等多个知名产品的测试项目和团队管理。

(3)顶流专家推荐:阿里P10高级总监、腾讯质量通道会长、微信测试总监等多位资深专家联袂推荐。


《无测试组织:测试团队的敏捷转型》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前  言

初次看到“无测试组织”的读者可能会觉得书名有标题党之嫌,类似“测试岗位已死”的论调每几年就会在媒体和圈子里传播一轮。难道“狼”又要来了吗?

实际上,行业对测试工程师的招聘数量不降反升,随着新兴公司的蓬勃发展,测试工程师的薪酬也水涨船高。显然,“无测试组织”的发展势头在这些年并没有显现出来。

这本书想讲的并非预言,而是在高度成熟的敏捷研发团队中,测试工作应该如何开展,以及由谁来承担的问题。

今天的测试工程师,面向可能的未来变革开始长期修炼,肯定有百益而无一害,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根据一本书的预测而盲目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

敏捷团队中,测试技能是“永生”的,但传统意义上的“测试团队”可以“无”,这才是我想定义的“无测试组织”。无测试组织延展了测试内涵的四化:服务化、标准化、智能化、全员化。品质保障不再由专职的测试工程师团队全权负责,而是由业务团队全员、专家、标准、平台及每一个用户协力保障。

这样的“无测试组织”可能在很多年后还是一股特立独行的清流,但我坚信它会是价值认可度最高、回报最高的典范团队。它也是在本质上契合敏捷研发价值观的理想形态。

正如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是一个艰苦和长期的改进过程,这个过程充满着尝试、误解、风险和快乐。如果只是习惯了现在的稳定工作分工,只顾着解决眼前的麻烦,就无法引领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

无测试组织如何一步步实践、探索、演进,将在本书中陆续展开,在最后一章我会再详细阐述对无测试组织的系统理解。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分“打造敏捷测试团队”和“修炼敏捷测试技术”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7章)打造敏捷测试团队

从测试团队为什么敏捷不起来讲起,介绍敏捷测试团队需要具备的理论认知,引出多个维度的敏捷组织要求,并对质量度量体系进行重新构建。

我会展开介绍敏捷测试组织的痛点,分享亲身实施的案例,包含团队诊断、敏捷度量、流程敏捷、文档敏捷、外包管理敏捷、创新组织打造等,其中流程敏捷是重点介绍的内容。在整个研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测试团队都有值得敏捷实践的具体措施。

第1章:本章引出本书的知识体系,解释什么是敏捷测试,敏捷转型为什么容易失败。本章提供了一套自我诊断敏捷短板的方案,为未来制定团队转型工作举措提供参考。

第2章:本章在简要介绍常见的敏捷框架知识的同时,重点放在测试人员的启发思路上,介绍如何利用各种敏捷知识改善测试活动,突破自身岗位的局限,借助全员力量内建出好的

质量。

第3章:本章针对测试团队经常探讨的测试左移与右看实践,给出更丰富的思考和创新的推荐做法,让贯穿在整个软件研发生命周期中的测试活动更加高效。

第4章:本章介绍敏捷研发的质量保障和度量体系,以及它与传统研发的质量度量的差别,指导质量保障人员进行敏捷转型,走出职场口碑困境;同时,对效能度量指标和方案进行深入剖析,真正衡量出测试团队的敏捷成熟度。

第5章:本章介绍如何创建高价值的敏捷文档以满足敏捷团队的日常需求,以及如何构建敏捷研发质量体系文档,并详细解释了开发和测试人员在沟通中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高效文档很重要,高效沟通更重要。

第6章:员工和团队的核心能力水平是敏捷实践成功的要素之一。本章重点介绍测试主管如何帮助测试工程师提升必需的关键能力,如何指导员工的职级晋升,如何构建安全轻松的技术创新氛围,如何保障团队持续提高效能。

第7章:测试外包是常见的手段,如何稳妥地建立测试外包团队,保障管理运作的高效率,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对于如何管理ODC异地团队,本章也提供了不少新的实践方法。


第二部分(第8~15章)修炼敏捷测试技术

这部分涉及专业技术的敏捷实践,尤其针对测试相关领域的敏捷提升方案,按照从基础到进阶的顺序,分别介绍测试分析与设计基础、自动化测试的ROI(投资回报率)、敏捷测试的三大利器、提升用户体验的测试方案、面向未来的智能化测试、无测试组织的思维实验等。

其中,敏捷测试的三大利器(探索式测试、众包测试、精准测试)是非常丰富且有效的实践知识体系,占了大量的篇幅。

第8章:本章是测试专业能力的基础,缺乏测试分析与设计能力将导致敏捷测试失去牢固根基,测试人员的专业发展也可能会走歪。测试人员可以通过贯穿需求、开发和测试环节的分析过程,真正掌握测试策略和测试用例的专业制定方法,并在迭代中不断改进。

第9章:本章不会详细讲解如何开发和定制具体的自动化框架,但是会结合过往实践的经验教训,详细介绍自动化测试ROI的计算理论和关键要素,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自动化测试项目梳理出提高收益的通用技巧。落地自动化测试很容易,让自动化测试收益得到公司认可则困难得多。

第10章:本章介绍敏捷测试技术方案的三大利器之一—探索式测试,这也是天然适合敏捷理念的测试风格。从探索式测试理论到典型探索方法,再到完整实践流程,本章都会结合真实案例一一介绍,最后会提供探索式测试进阶工具箱,帮助大家成为探索式测试达人。

第11章:本章介绍敏捷测试技术方案的三大利器之二—众包测试,从众包行业知识开始讲起,介绍了众包平台的结构和开发心得。通过打造高活跃度的众包平台和最高效的反馈工具,激励用户为我们发现多种多样的长尾问题。

第12章:本章从两条实践路线对敏捷测试技术方案的三大利器之三—精准测试进行解读。第一条是精准测试分析之路,包括如何让测试工程师掌握精准测试分析的方法,主动提高覆盖率,与开发人员平等对话。第二条是精准测试工具设计之路,包括什么是强大的精准测试能力,它如何让我们的用例覆盖效率提升,同时让开发人员定位缺陷更迅速。

第13章:工程师对于用户共情能力的不足,以及单纯的产品逻辑思维,导致低级的用户体验问题经常“逃逸”到线上。测试团队可以通过提升用户体验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和探索式方法,用很低的实践成本快速沉淀寻找用户体验问题的各种易用规则。

第14章:本章从两个方面解读测试团队如何迎接未来的智能化工程时代。第一,如何建立评测多种多样智能化产品的体系化能力,并且效率要足够高。第二,如何对现有的测试方案和平台进行智能化升级,突破现有自动化测试效率的边界。我们可以借助各方的力量来实现未来的智能化测试目标。

第15章:基于之前各章的学习,我们知道传统的竖井式专职测试团队的价值在不断弱化,这和敏捷的高阶发展趋势不相吻合。本章带大家做一个思维实验,即结合本书所有内容,畅想未来的无测试组织会是什么样子,以及我们现在可以做哪些转型的准备。有的团队已经开始行动了!

众所周知,敏捷转型领域的著作层出不穷,测试领域要面对的专业问题千千万万,团队管理的知识也博大精深,不论哪一个领域都无法在一本书中完整论述。本书书名包含的三个关键词—“敏捷转型”“团队”“测试”,恰恰是取三者的交集,即聚焦测试团队的视角,解决测试面对的实际问题,同时以“敏捷效果”作为挑选素材和观点的准绳,期望达到效能长期提升的目的。

到达高度敏捷的团队境界,还要思考三个关键词,即“质量”“效率”“能力”,它们是本书讨论的核心维度,也是构建完整敏捷体系的根基,缺一不可。本书还有一个隐含的关键词—团队成熟度,不同成熟度的团队,建议采取的敏捷手段是不一样的,这在本书各个章节都有具体的体现。


【本书读者对象】

质量经理、质量总监及高级技术管理者。通过本书,这类读者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不同组织形态下质量工作转型的困难,坚持正确的理念,锁定适合自身的改进指标,让质量团队更好地进行敏捷转型。

一线团队的管理者。通过本书,这类读者可以完整地实践敏捷转型,深入了解知名研发团队真实的经验教训。

开发和测试相关领域的一线工程师或者其他非技术岗位人员(如产品经理)。通过本书,这类读者可以立即开始行动,引入低成本的尝试措施。

本书不涉及特定技术框架和编码,没有技术门槛的要求,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得到不同的启发。案例虽然大多数涉及的是质量/测试团队,但其解决问题的思路广泛适用于各类角色。

本书的每一章内容都可独立学习和应用,相互之间没有理解上的依赖关系,读者可以根据兴趣直接阅读相关章节。所有章节又形成有机的敏捷测试整体思维,逐步递进。


【本书特色】

从质量/测试的专业领域来看,我在市面上还没有看到聚焦于质量/测试团队如何敏捷转型的图书,有的只是关于特定的局部理论和工程实践的图书。行业内专业做测试的人通常不太精通敏捷,但专职做敏捷的教练并不会把重心放在测试人员上,而是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引导“三驾马车”的角色上。测试工程师通常是跟随者角色,缺乏切合自己视角的案例分析,又不敢改变自己传统的质量兜底责任,往往处于被动状态。

本书从一线测试团队的常见困难和视角出发,填补了这一空白。

国外经典的敏捷作品或测试大牛的著作,都是讲思想体系、思考模型。而国内敏捷类原创图书大多关注工程搭建,过于依赖眼前的工具链,一旦技术平台升级换代,就失去了实操准确性。

本书则更多聚焦在“道”的理解上,同时辅以大量知名一线团队的实践案例,既有长期有效性(不会随着技术发展而淘汰),又能引发广泛深入的思考,更贴近员工的日常工作。把“道”用在具体工程项目的“术”上,能够举一反三,迭代认知。

其他一线支持团队,如设计、运营、运维、客服等团队,都是测试团队的密切合作伙伴,在面对难题时的底层冲突和解决思路都是相近的,同样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为什么要写本书

我长期在一线互联网技术公司担任测试技术总监,从移动互联网的荒蛮期走到红利末期。我在腾讯负责过多个著名产品(如手机QQ、手机QQ浏览器、腾讯手机管家、应用宝等)的测试项目和团队管理。在金融创业公司从零开始构建过品质团队(最终在美国纽约上市),在传统通信巨头北电网络做过国际IoT测试规范的制定,还在OPPO公司参与过敏捷变革转型实践以及测试技术规划等,目前在阿里巴巴的海外电商公司Lazada担任EVP。

回顾过往,我的职业生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职业经理人、创业者、教练。随着对教练技术和敏捷实践知识的体会逐步加深,写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相对于其他的测试专家和管理者,我更偏好提炼经验教训和方法论,关注效能创新的不同维度,但手把手教读者搭建和改造具体的技术框架平台,则并非我擅长的东西。

本书包含很多我参与的精彩案例,内容丰富且思考角度多样化。经常从不同类型团队的视角梳理底层逻辑,是敏捷管理者自我提升的有效习惯。


资源和勘误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敏捷测试转型”,大量原创的测试团队敏捷修炼文章将在公众号陆续发表。

如果你对本书有任何建议和问题,可以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956670491)进行交流。


目录

Contents

序1

序2

序3

前 言

第一部分 打造敏捷测试团队

第1章 敏捷测试团队的自我诊断 2

1.1 从测试角度理解敏捷理念 2

1.2 什么是敏捷测试 5

1.3 敏捷测试为什么会失败 6

1.4 测试团队如何自我诊断 9

1.4.1 团队代表访谈 9

1.4.2 提炼结果,召开脑暴会 9

1.4.3 TOP举措的跟进 10

1.4.4 诊断脑暴会的成果示例 10

1.5 本章小结 12

第2章 敏捷实践中的测试关注点 13

2.1 Scrum 13

2.1.1 Scrum核心知识简介 13

2.1.2 Scrum核心价值观带给测试的启发 14

2.1.3 Scrum角色应关注的测试活动 17

2.2 极限编程 19

2.3 用户故事 21

2.4 精益看板 24

2.5 大规模敏捷 27

2.5.1 SAFe核心知识简介 28

2.5.2 测试启发 29

2.6 本章小结 30

第3章 测试左移与右看 31

3.1 左移到需求阶段 31

3.1.1 精益需求的产生过程 32

3.1.2 明确需求价值 33

3.1.3 完善用户画像和用户故事

场景 34

3.1.4 需求评审前给出验收测试点 35

3.1.5 迭代需求拆解及合理估算

任务 37

3.1.6 需求评审的质量把关 38

3.2 左移到开发阶段 39

3.2.1 开发设计评审 40

3.2.2 TDD与单元测试门禁 40

3.2.3 代码评审活动 41

3.2.4 代码规范 42

3.2.5 桌面评审 43

3.2.6 持续测试建设 43

3.3 右看发布阶段 45

3.3.1 参与或组织可用性测试 45

3.3.2 关注持续部署和发布 46

3.3.3 压力演习与混沌工程 47

3.3.4 服务质量监控 48

3.3.5 用户行为埋点与用例优化 49

3.4 本章小结 50

第4章 敏捷研发的度量 51

4.1 传统质量度量与敏捷质量度量 51

4.1.1 从QA的郁闷说起 51

4.1.2 传统质量观与敏捷质量观 53

4.1.3 度量作弊背后的经济学 56

4.1.4 度量的误区 58

4.2 基于敏捷的度量指标设计 58

4.2.1 敏捷度量的特质和分层 59

4.2.2 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敏捷指标 60

4.3 团队敏捷成熟度度量 65

4.3.1 管理视角 66

4.3.2 产品视角 67

4.3.3 技术视角 67

4.3.4 不同成熟度发展阶段的目标

达成 68

4.4 本章小结 69

第5章 敏捷文档与沟通 71

5.1 敏捷文档的高价值 71

5.2 敏捷文档优化实践 73

5.2.1 文档描述简化 73

5.2.2 交叉二维表的妙用 74

5.2.3 思维导图设计用例 76

5.2.4 让文档更生动 79

5.3 沉淀知识图谱 81

5.4 测试沟通中的热门概念 84

5.5 提升质量汇报的效果 87

5.6 构建敏捷研发质量体系文档 90

5.7 本章小结 93

第6章 团队能力培养与创新氛围 94

6.1 技术战略规划—识别核心

能力 94

6.2 测试工程师能力模型 96

6.2.1 测试核心专业能力 96

6.2.2 测试核心素质能力 98

6.2.3 职级晋升辅导 100

6.3 创新氛围建设 103

6.3.1 健康的创新机制 104

6.3.2 培养创新思维 105

6.3.3 创新案例:自制400元的

硬件电量仪 108

6.3.4 测试专利申请 111

6.4 本章小结 113

第7章 外包测试的高效管理 114

7.1 外包的分类和价值 114

7.2 测试外包团队的组建 116

7.3 外包管理的提效实践 118

7.3.1 关键角色与风险控制 118

7.3.2 内外部团队适合的测试类型 120

7.3.3 外包管理系统与度量 121

7.3.4 交付对接模式和高效运作 123

7.4 ODC建设与远程管理 125

7.4.1 敏捷建设思路 125

7.4.2 高效ODC建设的真实案例 126

7.4.3 多地联合研发的建议 128

7.5 本章小结 130

第二部分 修炼敏捷测试技术

第8章 测试分析与设计基础 132

8.1 测试分析,重中之重 132

8.2 需求可测性分析 133

8.2.1 需求可测性澄清 134

8.2.2 深入需求的技术设计方案 135

8.3 制定测试策略 137

8.3.1 测试策略的内容 137

8.3.2 不同阶段的测试策略 139

8.3.3 测试策略案例:机型兼容

测试 140

8.3.4 测试策略的全局设计 143

8.4 测试用例设计基础 145

8.5 风险分析和管理 148

8.6 策略执行的复盘与调整 150

8.6.1 测试活动应该何时结束 150

8.6.2 确认测试结论 151

8.7 缺陷根因分析 151

8.7.1 5W根因分析法 152

8.7.2 侦探分析法 154

8.7.3 经典缺陷分析大奖 155

8.7.4 正交缺陷分析法 155

8.7.5 反馈漏斗与舆情分析 157

8.8 本章小结 159

第9章 自动化测试的ROI 160

9.1 深入理解自动化测试的ROI 160

9.1.1 自动化测试的误区 160

9.1.2 自动化测试分层模型 162

9.1.3 自动化测试的ROI公式 164

9.1.4 隐含的ROI影响因子 166

9.2 ROI提升实战心得 168

9.2.1 移动端性能自动化测试 168

9.2.2 移动端UI自动化测试 170

9.2.3 真机云测试平台 172

9.3 DevOps持续测试的ROI 175

9.4 其他自动化工具的ROI 177

9.5 本章小结 181

第10章 探索式测试 182

10.1 什么是探索式测试 182

10.1.1 探索式测试的由来 183

10.1.2 探索式测试的发展阶段 183

10.1.3 对探索式测试的误解 184

10.1.4 探索式测试与计划式测试 185

10.2 局部探索和全局探索 186

10.2.1 局部探索 186

10.2.2 全局探索 187

10.2.3 探索式测试方法的选取和

衍生 188

10.2.4 在探索过程中引入变化 191

10.3 探索式测试实践过程 192

10.3.1 探索前期准备 192

10.3.2 探索式测试的测程和章程 194

10.3.3 章程设计案例:云盘上传/

下载功能 195

10.3.4 开始探索 196

10.4 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198

10.4.1 面对的问题 198

10.4.2 如何衡量探索式测试的

收益 198

10.4.3 实践技巧总结 199

10.4.4 谁会成为探索式测试高手 199

10.5 集体冒烟探索式测试(缺陷

大扫除) 200

10.5.1 缺陷大扫除流程 200

10.5.2 收获和启示 202

10.6 探索式测试进阶工具箱 203

10.6.1 噩梦头条脑暴游戏 203

10.6.2 原创模型和原创方法 204

10.6.3 与众包平台合作:参与

探索挑战 205

10.6.4 原创扑克牌游戏 205

10.7 本章小结 211

第11章 众包测试 212

11.1 众包行业知识 212

11.1.1 为什么要众包 212

11.1.2 众包的五种模式 213

11.1.3 知名众包平台案例 214

11.1.4 众包管理的注意事项 215

11.2 走进移动众测 216

11.2.1 众测行业介绍 216

11.2.2 移动众测的价值 217

11.3 众测平台建设实战 218

11.3.1 众测平台组成 218

11.3.2 从一键反馈专业Bug说起 220

11.3.3 从反馈工具到闭环的众测

平台 223

11.3.4 众测SDK:嵌入产品线上

反馈闭环 226

11.4 众测平台商业化运营 227

11.4.1 运营关注指标 227

11.4.2 众测商业画布 228

11.4.3 众测支持的任务场景 229

11.4.4 众测任务管理 231

11.4.5 众测社区的氛围运营 232

11.5 众测依赖的各种技术 234

11.6 本章小结 236

第12章 精准测试 237

12.1 重新定义精准测试 237

12.1.1 精准测试为何兴起 237

12.1.2 关于精准测试的困惑 239

12.2 精准测试分析之路 241

12.2.1 精准测试分析如何开展 241

12.2.2 对需求的精准分析 242

12.2.3 对开发设计的精准分析 243

12.2.4 代码与用例关联的知识库 246

12.2.5 案例:精准分析和测试

过程 247

12.3 精准测试工具设计之路 253

12.3.1 代码覆盖率工具 253

12.3.2 精准用例推荐系统 254

12.3.3 精准测试工具的能力

拓展 255

12.4 测试建模:辅助精准用例设计 256

12.5 精准测试的收益 259

12.6 本章小结 262

第13章 提升用户体验的测试方案 263

13.1 用户体验与测试工作 264

13.1.1 体验类测试的现状 264

13.1.2 用户体验定义的模型 264

13.1.3 用户体验问题与常规缺陷的异同 266

13.1.4 研究用户,提升共情能力 267

13.2 NPS变革,测试可以做什么 267

13.2.1 常见用户体验调查指标 267

13.2.2 企业提升NPS的体系化

打法 269

13.2.3 针对NPS,测试应该做

什么 271

13.3 成为产品/设计的好帮手 273

13.3.1 验收测试:体验型交付 273

13.3.2 利用基础设计规范 274

13.3.3 支持产品提供体验分级

服务 275

13.3.4 众包平台支撑用户体验

挖掘 276

13.4 基于ACC模型做测试设计 277

13.5 竞品体验对比评测 279

13.5.1 KANO模型 279

13.5.2 竞品对比测试核心指标

设计 279

13.5.3 案例:手机浏览器页面

加载速度测试 281

13.5.4 案例:地图导航App测试 282

13.5.5 竞品体验对比评测专题

报告 284

13.6 提升用户体验的探索式测试

方法 285

13.6.1 角色扮演测试法 285

13.6.2 肥皂剧探索模型 286

13.6.3 用户旅程触点测试法 288

13.6.4 不良利润分析法 290

13.6.5 差评分析法/博客测试法 291

13.6.6 交互规范测评法/放大

缩小测试法 291

13.7 本章小结 292

第14章 迈向智能化测试 293

14.1 测试人员为何要修炼AI

能力 293

14.2 相关领域基本功学习 295

14.2.1 大数据开发知识 295

14.2.2 信息论和数学相关知识 296

14.2.3 机器学习经典知识 296

14.2.4 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学习 298

14.3 成为智能产品测试专家 300

14.3.1 图像识别类产品评测 301

14.3.2 智能语音类产品评测 302

14.3.3 智能对话系统评测 304

14.3.4 推荐算法评测 306

14.4 成为智能化测试提效专家 307

14.4.1 智能化测试简述 308

14.4.2 大数据测试和录制回放 309

14.4.3 案例:AI引入UI自动化

测试 310

14.4.4 案例:AI引入安全评测 314

14.5 本章小结 316

第15章 思维实验:无测试组织 317

15.1 无测试组织的定义 317

15.2 跨越十年的思维实验 319

15.3 敏捷时代,质量人员如何

转型 323

15.3.1 QA工程师的转型 323

15.3.2 传统测试经理的转型 325

15.3.3 转型的持续保障工具 325

15.4 本章小结 332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