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艺术通史

艺术通史

书籍作者:[英] 史蒂芬·法辛 ISBN:9787559633651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352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追溯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以全球视角展现出不同时代与地域,不同社会和文化情境中艺术多样的面貌。书中包含1100余张高清全彩插图,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观念艺术等不同品类,同时聚焦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对不同时期大师杰作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阐述。本书自推出以来在全球已有20余种译本,超百万销量,此次的修订升级版中新增了当代艺术发展动态,充分揭示出今日的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探究。

作者简介

史蒂芬·法辛(Stephen Farthing),英国画家、艺术史作家,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自1977年开始,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牛津大学罗斯金绘画学院院长、纽约艺术学院常务董事、伦敦艺术大学绘画研究教授以及欧洲重量级视觉艺术大奖特纳奖评委等。著有《艺术通史》《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幅画》《501位艺术大师》,以及An Intelligent Person's Guide to Modern Art等。

编辑推荐

★不可或缺的艺术入门百科全书 本书由全球艺术博物馆馆长、艺术史学者、艺术评论家联手打造,突破了传统以欧洲为中心的艺术视角,放眼全球,展现了世界不同地区的艺术成就,同时书中囊括了绘画、雕塑、行为艺术、地景艺术等不同类型,梳理了7万余年的艺术发展历程,是艺术爱好者可信赖的艺术鉴赏向导。

★重点明确 体例清晰 全书以清晰的内容架构展示了艺术的发展历程,包含艺术概述、代表作品剖析、细节聚焦、大事年表等模块,着力于个体作品的深入分析,深挖大师作品的丰富内涵,全书含1100余张高清图片,为读者带来全方位的艺术享受。

★2019年全新修订 增加当代艺术动态 2019年全新升级,结合当代艺术发展动态,补充了zuixin的当代艺术作品及评论,充分揭示出当代艺术家对于社会变化的思考和影响。另外修订版对原文进行了精校,译文更准确流畅。

★读者口碑保证的经典之作 本书自首版上市以来广受欢迎,全球已有二十五种语言的译本,全系列累计销售上百万册,Goodreads读者均给出四星半好评。


前言

引言

即便是在物质文明极端低下的历史时期,人类社会也从不缺少艺术。一如讲故事和歌唱,描绘、装饰也是人之天性,就像鸟儿筑巢般自然。在不同的时代与地域,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境影响下,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径庭。

国家政权社会形成之前的艺术,比如洞穴岩画,其创作意图通常被设想为源于神魔观念。这种猜测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人们通常认为这些史前艺术表现了先民的部族信念,并在部族生活仪式中发挥了作用。体现明显权势等级划分的政权社会出现后——比如早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艺术就转而为权贵服务,为豪华宫殿锦上添花,为征服者歌功颂德、竖碑立像。艺术也为制度化的宗教服务,装饰神庙,描绘神灵,以画面呈现宗教传说。此时的宗教与世俗权力已经难以区分。这个时期的艺术以集体创作为特征,个人风格或创新缺位;或者说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对作者根本无从知晓。不过,这个时期的创作同时又技巧精湛、微妙。从当时亚述人战争题材的作品或者埃及人对鸟类和兽类的描绘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创作技法近乎完美。

有一种常见的说法也许是对的,即现代个人主义发端于地中海区域经商和农耕的人群中,比如希腊人、腓尼基人、伊特鲁里亚人和罗马人。当时的艺术家,例如约公元前4世纪中叶的希腊雕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就因为其艺术成就而闻名。市政和宗教用途的公共建筑当然少不了艺术来装饰,统治者的丰功伟业也需要艺术去颂扬。当时还出现了一个范围更广的艺术消费阶层,庞贝和赫库兰尼姆古城的富裕市民即为一例。各种类型的艺术创作,比如风景、肖像、静物、动物和神话题材作品,都逐渐出现,装点着这个阶层的住宅,描绘着这个阶层的面貌。我们对这一时期作品的感受可能是不够全面的,因为作品存世有偶然性:马赛克镶嵌画与壁画幸存下来,但木板上绘制的画作大都未能存世。

自4世纪起,罗马艺术受基督教影响,演化为拜占庭艺术,从而成为教会与权势阶层的个体宗教信念的服务工具。这时的作品,人物形象大都采用宗教圣像的形式,着力表达一种内在的精神价值,用可见的东西来表现抽象理念。不过,圣像画派的反对者也提出强烈质疑,认为可见的人物圣像排挤和取代了不可见的精神内涵。伊斯兰教同样诞生于地中海东部区域,对圣像画派也持有类似的反对意见,但同时推崇一种几何图案和东方书画风格的艺术。这种伊斯兰艺术后来也衍生出一种优雅风格的现实主义传统。伊斯兰艺术脱胎于罗马和拜占庭风格,也充分得益于前伊斯兰时期波斯古国萨珊王朝的艺术。萨珊王朝体现了波斯文明的一些最高成就,其艺术形式与理念向东传播至印度、土耳其斯坦和中国。

公元前1世纪,在古印度的犍陀罗(位于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及阿富汗东部一带),第一座石刻佛像完成,并成为后来佛教艺术的范本。随着佛教从印度次大陆传布至全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佛教艺术对中国、日本和朝鲜的新生艺术也产生了独特的影响。佛教在各个国家不断演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比如雕像和庙堂雕塑。日本最早的艺术与佛教紧密相关,但从公元9世纪起,日本逐渐脱离中国文化的影响,俗世艺术日渐壮大,绘画最终成为日本最重要的传统艺术。在这些用毛笔而不是尖头笔书写的国家,人们对绘画之美天生就有一种直觉感受。

12至13世纪,西欧的变革非常缓慢,并且断断续续,犹如一潭死水。贸易和农业发展创造出的新财富,部分被用于宗教建筑。这些建筑大都有绘画和雕塑的繁复装点。可以看出此时的艺术开始注重三维透视法,并向现实主义演进,但这一时期乔托(约1270—1337年)或者西莫内·马丁尼(约1285—1344年)的艺术风格与拜占庭艺术风格差异性不大。教会之外,那些金融与贸易发达的城市,比如佛罗伦萨、布鲁日和威尼斯,成为艺术生产中心。应该是受到当时光线透视理论的影响,艺术赞助人开始重视艺术创作中对于细节的精准描绘。古典神话传说题材部分地取代了宗教题材,艺术作品开始更多地描绘精美衣饰、家居用品和各类奢华物品。画作本身,由于变更为油画作品而越来越便于携带,此时也成为奢侈品,但与挂毯之类的相比,还是被认为价值略逊。

15至16世纪,多种多样的绘画手法在世界各地得到实践。这一时期的西方艺术后来被称为“文艺复兴”。就艺术手法的高超与复杂程度而言,这个阶段的波斯细密画和中国山水画无与伦比。其时,中国南部生机盎然的通俗市井文化还促成了印刷术的发展,因而能机械复制各式绘画。当时德国南部的情形,以及后来日本江户时代的浮世绘也是如此。不过,西方艺术传统还是有明显不同。不仅艺术家们探索创新了创作技法,比如线条透视画法,艺术赞助人也开始期待能够呈现出新的技艺与风格的艺术。同时,艺术家们长期半手工匠人的生活状态与作坊式的创作方式也催生了关于艺术家创造性天才的理论。有些艺术家获得了巨星般的声望和地位,艺术赞助人也争抢着与著名艺术家签约。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时期,各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的繁荣反映了欧洲文化与社会的多样性。威尼斯与东方的贸易促成了一些杰出绘画,因为画作中使用的颜料是随同其他货物一起进口的。巴洛克艺术夸张的戏剧风格是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表达。荷兰的新教徒则需要一种迥异的艺术来装点他们稳重严谨的资产阶级之家,展现他们颇有尊严的市民生活。室内装饰画、风景和人物肖像都指向这个阶层的内心生活和外在的正气面貌。国王、王子和贵族们依旧付出重酬,让艺术来描绘他们的荣威与财富。但也有迹象显示,艺术家们在其作品中明显表现出个人特质,比如伦勃朗(1606—1669年)后期的作品以及卡拉瓦乔(1571—1610年)富有极致主义风格的作品。

18和19世纪的欧洲,对自己的艺术历史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将一系列大师的杰作尊为文化瑰宝,陈列在美术馆中,用以熏陶大众的精神与道德。对往日大师的推崇,刺激了当代画家去模仿先辈。传统的艺术赞助人或保护人以及宫廷画家正在消失,只是过程缓慢,比如拿破仑就依旧雇用画家来颂赞他的帝国荣耀,而弗朗西斯科·德·戈雅(1746—1828年)也是西班牙宫廷画家。但艺术家们无疑越来越倾向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创作。随着欧洲社会沿着大规模生产、机械化、功利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方向发展,欧洲艺术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这种内涵丰富的文化运动崇尚自然,鲜明地反对机械化和社会化,推崇真性情,反对纯粹理性,并激励艺术家对抗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势利。

这个时期的艺术家自觉地站在物质主义现代世界的对立面。有些画家回避现代事物,在中世纪或原始题材中寻找寄托;另一些画家虽选择现代城市生活素材,但只是将其作为讽喻的对象。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交易,因此他们在经济上获得了独立。要识别艺术天才,并在艺术家和艺术鉴赏收藏家之间实现对接,画商和艺术评论家扮演了重要角色。一种奇怪的现象由此产生:人们期望艺术家忠实和专注于自我天赋的表达,但又要求公然蔑视市场的艺术家所创作出来的作品恰因为这种蔑视而被市场接受。先锋派的概念随后出现,这个流派体现了一种审美的激进主义,但也依旧暗示了对以往传统的承认。在旧传统的衬托下,才更显新潮流的激进和其对既有大众审美情趣的不屑一顾。先锋派很快为大众接受,这个流派的审美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同。

社会和科技的急速变化以多种方式对艺术家产生了影响。批量制作的管装颜料让艺术家摆脱了工作室的束缚,来到户外作画。资本主义帝国的崛起和国际交流掀起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也带来了异域风情的艺术元素,比如日本浮世绘和非洲的面具。艺术家们也开始尝试远游。欧仁·弗罗芒坦(1820—1876年)和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910年)是两位东方画派画家,他们游历至北非和中东,把对当地自然风情和文化的直接观察记录在真实的绘画细节中。同时代的保罗·高更(1848—1903年)则痴迷于太平洋岛国的异域风情,并在那里完成了他最出色的作品。摄影术的出现引发了有关艺术再现功能的争论,但也为画家们提供了新的创作资源。马塞尔·杜尚1887—1968年)于1912年创作的《下楼梯的裸女:第二号》就明显体现出定格拍摄的动态效果。光学的科研成果促成了艺术家对绘画用色的新尝试,克劳德·莫奈(1840—1926年)和乔治·修拉(1859—1891年)所采用的绘画技巧就是例证。

20世纪来临,西方艺术进入一个实验时代,意图突破之前已有的艺术形式的界限。立体派与抽象派艺术的追求既非装饰亦非再现,而是探寻观看世界的新方式。科技不断进步,电影、汽车、电灯和飞机的出现也使得艺术发生了变化,未来派便是一例。先锋派艺术家纷纷发表宣言,鼓吹和推动形形色色的艺术运动。这些都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战”中还偶然产生了被当政者庇护豢养的“战争艺术家”,这就像是古老的艺术赞助人或保护人制度的复活。战后,一种文化危机感到处蔓延,但后果却是多样的。有些艺术家努力寻找新的艺术准则或者回归古典主义,有的则完全颠覆经典,崇尚非理性并打破禁忌。个人风格和各种相互抵触的流派蜂拥而起,欧洲的独裁主义也风起云涌,纳粹和法西斯都彻底摒弃了没落的资产阶级艺术,极力推崇一种英雄主义的具象艺术,以歌颂其独裁政权。这一切乱象造就了一个奇妙的现象:现代艺术莫名地变成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象征,“二战”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甚至成为美国抽象派艺术家的一个赞助来源。美国经济的强大必然导致其艺术的兴盛:美国成为艺术生产的中心,纽约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之都。

1945年之后,有些艺术家继续其英雄主义或浪漫主义创作范式,他们以大型的、“行动绘画”抽象作品来表达自我,或者在一些表现主义特征明显的作品中呈现出受难殉道的意象,比如弗朗西斯·培根(1909—1992年)的作品。艺术家对商业化社会的不满导致其更激进地与传统决裂。行为艺术家以及后来的观念艺术家的创作突破了作品通常是“物体”的传统。安迪·沃霍尔(1928—1987年)呈上机械复制的成品图像并称之为“艺术”,打破了艺术家必须创作的“神话”。波普艺术家则拒斥高尚艺术只属于精英阶层的成见。大众传媒时代来临,视觉影像的泛滥导致了艺术观赏方式的调整——艺术现在只是众多影像中的一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艺术品的价格却未受到反商业主义思潮的冲击,而是攀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成为人们避税与投机性投资的工具。无论是陈列古代作品还是展示现代创作的艺术博物馆和美术馆,都在日益兴旺的休闲与旅游产业中占据了显要地位。激进的艺术品类,比如“装置艺术”,成了围观热点,有些艺术家轻易就适应了传媒文化,跻身于文化名流之列。尽管艺术所处的客观环境看起来并非一片坦途,但正如19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所言:“只要是艺术所应得的,人类社会便不吝给予。”


目录

目录

序 6

引言 8

史前至15世纪 14

15和16世纪 138

17和18世纪 210

19世纪 274

1900至1945年 354

1946年至今 448

术语 564

撰稿人 565

引文来源 566

索引 568

图片来源 574

致谢 576


短评

虽然不可避免地仍然是一部以西方艺术史为主的通史,但它所包含的非西方艺术的比例恐怕是同类书中最高的,而且它没有像那些通史教材强行把非西方艺术史打包成古代和近代两块整体插入书中(仿佛西方艺术史之外成了铁板一块,并作为点缀),而是尽量按照历史时间顺序编排,使得各种非西方艺术分散出现在书中各处,与西方艺术史形成交替。这种不那么欧洲中心主义的操作是值得赞赏的。 当然,这种全球视野的艺术通史不可避免地存在我在...

2020-01-13

也是特意和原来的版本对照着看了一遍,个人很喜欢新版的封面。内容上,新版补充更新了最新的当代艺术作品和评论(全书563页,209页在讲现当代艺术),可以说是看着养眼翻开涨知识了。非常经典的艺术史入门必备书。

2019-12-30

1.对照新版原文"精校"周期超过一年的修订版,也是今年看过收获最大的艺术通识读本。2.英文原版本身从原始艺术到古典艺术都做了很多新的改动,修订中文版也同步修改,字斟句酌。3.就像引言中作者写到的:这不是一本让人眼花缭乱的艺术通识书,而是能够通过让你了解眼前具体的艺术作品而体会到一个时期甚至一个年代的艺术家所要传达出的艺术思想而展开的漫谈。4.还有一个亮点在于最后两章现代艺术部分相当多内容的更新和补...

2020-01-10

艺术通史的书评

读万卷书——那是有难度的;行万里路——尚有可能。从17世纪开始,英国的贵族子弟在接受了大学教育之后,一般要遍游欧洲,将这种“壮游”作为经典文艺教育的一部分。他们通常按照一定的线路游历,并有导师一路陪同。导师被戏称为“牵熊人”,影射这些公子哥们粗鲁笨拙、缺...

2012-02-25 10:46:02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艺术的存在。博物馆与画廊兴奋地宣称,无论是饱受推崇的大师杰作还是当代艺术家的新锐作品,都吸引了无数参观者。人们对各类艺术的兴趣不断攀升,他们常常聚集于令人惊叹的装置艺术作品周围,对其表现出如同盛大宗教庆典中的...

2012-01-29 12:35:33

刚拿到《艺术通史》的时候,我的心里很自然地生出一丝怯意,真的是大部头,厚厚重重的一本。但是,结合它的书名,感觉到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可是,就已有的阅读经验,我以为这是一部考验我是否具有恒久的耐力和通透的理解力的艺术专著。及至我翻阅了它的目录、章节和大气...

2012-06-20 08:12:49

这是一本艺术类的目录型书籍。 几乎可以说是把全世界所有的艺术时期,艺术作品,还有各个门派的艺术作品都一一列出了。让你的大脑有一条很清晰的时间脉络图。但是,如果您对某个时期的作品很感兴趣,还要通过其它书籍查阅。本书展开的内容不是很多。阅读此书感觉就像读了1000...

2012-06-25 23:55:27

翻译的很一般,首先说应该尊重做启蒙工作的人,但本书译者几乎没有艺术史常识,而且可以看出翻译的很仓促,有赶工的嫌疑。由于原著内容每部分由不同作者完成,所以作者们重点介绍各个流派,貌似很全面,却忽略了最重要的时间和时代背景的线索,所以全书内容显得很琐碎,也没有阐...

2013-01-18 04:35:43

20世纪来临,西方艺术进入一个实验时代,意图突破之前已有的艺术形式的界限。 立体派与抽象派艺术的追求既非壮士亦非再现,而是探寻观看世界的新方式。 科技不断进步,电影、汽车、电灯和飞机的出现也使得艺术发生了变化,未来派便是一例。 先锋艺术家纷纷发表宣言,鼓吹和推动...

2017-04-30 09:44:43

昨天在家中随手翻艺术史,很好,看到件很有意思的画作,出自中国人之手,是岳敏君的《处决》。很好,艺术起码要这个样子,有点才华有点思想有点趣味。 纵观整个艺术史,新时代的风向摆来摆去,一个个创新画家冒出来,艺术潮流却始终没较到我喜欢的那个方向上去,或者说我受newa...

2016-10-26 13:17:32

机缘巧合,接连翻译了法辛主编的两本艺术史图书,分别是手头的这本《501位艺术大师》与2012年初印行上市的《艺术通史》;再加上同属图文馆书系的那本《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幅绘画》(另有译者,出版于2013年),中央编译出版社将法辛的这“三部曲”——既然我们这里的...

2016-03-23 19:37:00

生活总不能缺少艺术,我已经过很多爱艺术的玩家,他们都有着非一般的创新能力,不仅如此,希望把创新思维变成现实。近日,3D打印机的发明,让很多艺术爱好收藏着找到了玩伴,这样可以打印很多创意玩意。买了3D打印机的艺术爱好者,都表示看着自己的作品就特别有成就感。http://...

2015-07-28 18:25:18

《艺术通史》遴选的代表作品浓缩了每个时代或艺术流变的显著特征,极具深度的评述触及了几乎所有艺术品类,从绘画、雕塑到观念艺术和行为艺术。它对史上重要艺术家的理念与作品都给以深入阐述与评价,揭示出艺术家们如何彼此影响以及其作品所蕴涵的意义。 从用色、视觉隐...

2012-11-16 13:13:30

标签
艺术,文艺史,艺术史,***未读***,=j=,1.9.2020,豆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