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茶有真香

茶有真香

书籍作者:王恺 ISBN:9787521748765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8292
创建日期:2023-05-23 发布日期:2023-05-23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茶道、茶史、茶器,给初学者的启蒙;识茶、泡茶、品茶,感知生命细致刻度。

美食作家、资深媒体人王恺,历经十余年,寻访各大茶产地、茶人、茶空间,拿到一手珍贵资料,写就《茶有真香》。他从不辨茶之好坏的生手,变成茶汤略一沾唇,就能判断出茶地风貌和制茶工艺的老茶客,结合自身经验和多年研究,引领大家推开茶之门:

茶之历史——从唐至今,千年流转

茶之风土——茶山种植、茶叶制作

茶之品饮——识茶、鉴茶、泡茶、品茶

茶道美学——茶器、茶席、茶会

这是一趟以茶为引,关照内心的认知之旅。既学习茶知识,也在感知茶事间体悟传统雅事精髓,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于喧嚣世界寻觅一处宁静之所。


作者简介

茶道、茶史、茶器,给初学者的启蒙;识茶、泡茶、品茶,感知生命细致刻度。

美食作家、资深媒体人王恺,历经十余年,寻访各大茶产地、茶人、茶空间,拿到一手珍贵资料,写就《茶有真香》。他从不辨茶之好坏的生手,变成茶汤略一沾唇,就能判断出茶地风貌和制茶工艺的老茶客,结合自身经验和多年研究,引领大家推开茶之门:

茶之历史——从唐至今,千年流转

茶之风土——茶山种植、茶叶制作

茶之品饮——识茶、鉴茶、泡茶、品茶

茶道美学——茶器、茶席、茶会

这是一趟以茶为引,关照内心的认知之旅。既学习茶知识,也在感知茶事间体悟传统雅事精髓,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于喧嚣世界寻觅一处宁静之所。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1、饮茶人士(To C):茶文化爱好者,茶知识需求者,特别是喜好喝茶的中产阶级及以上人群 2、茶圈(

1、写给大家的茶界启蒙,从喝茶到懂茶

包含茶之历史、茶之风土、茶之制作、茶之器物、茶之冲泡、茶之礼仪。


2、踏访茶的山水、人文与市井,记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

遍访名丛,广西六堡茶、黄山太平猴魁、祁门红茶、武夷岩茶、云南古树普洱......寻访非遗传人,记录中国茶珍贵的种植、采摘、制作与冲泡技艺。


3、还原传统雅事精髓,为日常增添丰饶滋味

中国茶千年更迭,正值复兴,本书记录当代茶人的深耕细节、茶事审美的革新,展现古典雅事与现代生活结合的可能——从一杯茶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美学。


4、破除谬误传说,参照《茶经》体例,专业记录和研究

中国有茶道吗?普洱越陈越香?天价茶是怎么回事?茶和器如何搭配?为何不同人泡出的茶味道不同?十年走访,从茶山到茶席,用事实为茶圈祛魅。


5、在喧嚣世界,用茶道关照内心

茶之一物,不仅局限于品和饮,从口腔至心灵,是一个更阔大、更有趣的世界。王恺寻访重要茶人、茶空间、茶叶研究者,回归茶之真香,呼唤那杯天然的、雅致的、清新的茶,追溯共同的文化血脉,为心灵觅一处安稳。


《茶有真香》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序:茶路上的陌生人

在杂志工作期间,我开始做与茶有关的报道,一晃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真正的启蒙,诞生在自己单独负责《茶之道》专刊。还记得那是2010年,我所工作过的杂志也算得上当年的“顶流”,直接派我去日本寻访茶道。我还记得在京都的寒冷空气里走进古老的表千家茶庭的感觉,一瞬间被美击溃,穿着木屐在湿滑的苔藓上行走,除了战战兢兢,更多的是感触,我们走过的地面,沉浸在时间之河里。

青苔所代表的,不仅是景观,更是时间,时间里不变的茶意成就了这个几百年几乎凝固的茶空间。茶,绝非仅仅是饮品,更凝聚了精神。物质层面的茶并不是一切。

这是一种古老的东方审美,严格地说,是古代东亚诸国,中国、朝韩以及日本文化之间生生不息、流转腾挪的审美流动。就像柳宗悦所说,中国是坐享大陆的泱泱大国,江河浩荡,重岩叠嶂,原野无际,这里地老石坚,祁寒酷暑。正是在这样一片大陆上,诞生了古老的茶树,衍生出制茶喝茶品茶之法则,又东移到日本、朝鲜,被当地文化所吸取、改造,创造出一个更多彩、更丰富的茶的世界。这里面,既包含了茶道审美之同与不同,又包含了风土种植、茶叶制作、茶具深耕、茶汤冲泡的各个细致入微的世界,一旦进入这个世界,想轻易脱身而出,是道难题。

十多年一晃而过,出于偶然或者必然,我一直在茶的这个世界里打转。见闻、寻访、探究之外,自己已经有了一定的对茶世界的鉴赏能力,正好这也是中国茶复兴的十年。也有人说,这是继宋代、明代之后,中国茶的第三次复兴。我们不用一上来就给自己戴上这种高帽,说自己亲历了茶业复兴之路,但确实,这十年,是中国茶在各个领域深耕的年份,无论是种植方法的改良,还是茶具制作的精细,乃至茶事审美的革新,都有着过去一百年所未见的新气象,这是我个人的幸运;能浸淫其中,将自己所见所闻所品记录下来,则是我的责任。

因为接触的世界相对开阔,所以我对茶的认知一直是开放的,并不局限于一隅,也并不特别执着于审查“国别”,记得刚开始写茶文章的时候,就有人不断质疑我,例如只有日本才说茶道,我们中国人就是喝茶;只有台湾才做茶会,大陆习惯在菜市场喝茶;精细的喝茶是做作,大碗喝茶才是正道。

这些质疑,开始会对我形成影响,但逐渐在我心里丧失了挑战性,中日韩朝的茶系统循环往复,彼此影响,本来没有必要一定要分出彼此、高下,几者相互刺激,形成了今日中国茶的局面。举个例子,前几年的日本茶道具出口中国,推动了中国茶具的精细化发展,一部分作者陶瓷在中国成长起来,丰富了当下的中国茶具世界,并且我们的陶艺家的展览开始东渡日本,让他们欣赏其中连绵不断的古典之美。

把我自己的习茶之路回望一遍,也能更好地把这本书的结构说明白,这大概就是这篇文章的意义。


给自己扫盲

还比较茶盲的时候,我也是用耳朵去喝茶,而不是用身体去喝茶,只以为龙井就是茶叶中的绝品。去西湖附近的龙井村采访,得了两盒三等的散茶,如获至宝,带回家给父亲泡着喝,结果喝起来远不如村里喝的滋味,现在也没想明白,是水的缘故,还是茶叶被调了包。

那时候有位在中茶公司工作的朋友总是告诉我,绿茶最高贵,什么普洱茶、黑茶,都是很低廉的茶叶,属于粗茶,出口边疆的,不过他并没有科学的标准。没多久,他又告诉我,六堡茶还不错,属于黑茶中的精品。过阵子又说,大红袍也不错,不比绿茶差,尤其是他们公司的出品。这时候我才发现:他的标准全是他们公司市场推广的结果,公司流行卖什么茶,他就告诉我什么茶好。也不知道是真不明白,还是诚心想把我变成中茶公司的忠实拥护者。事实上,我和他的接触,正代表着一般茶客和茶商的接触过程——市场推销什么茶,大家就跟着买什么茶。

各个城市兴起的茶城成了知识的核心地带,茶商成了权威喝茶人。

十一二年前,不仅仅我是茶盲,多数人都是。铁观音今年炒到多少钱一斤,普洱涨价了,安化黑茶升值了,岩茶炒到天价了……接触一个喝茶的人,听到的往往不是茶的知识,而是各种茶的花头、茶的价格,喝茶倒成了次要的事情。也就是这种情况下,我们刊物做了第一期茶叶的选题,同事去了普洱产地,写了茶叶飞涨的秘密,我留在北京做补充采访,找了个茶客,让他谈谈对各种茶的印象,我现在还记得他的茶室轩敞,一进门的地方放着一套日本武士服。

主人兴致高,手舞足蹈地谈着他的茶和他华丽的收藏,那时候的爱茶者大率类此,都是玩家。他玩得尤其深入,自己去武夷山做茶。那是我第一次听说爱茶者应该自己深入茶山,尽管他坦承自己做得不好,火候掌握有误。从福建来茶室帮工的小妹揭发他,说他做茶,把整个空间弄得烟熏火燎,茶还没做好。但是这种玩得身体力行的精神,后来还是被我偷学到了,自己后来走茶山,只要是做茶季,都是恨不能亲自上阵,一定要摸摸机器才甘心。

那篇文章应该是在完全不懂茶的状态下的胡言乱语。接下来几年,我曾经供职的刊物都有关于茶的封面专题,我们开始有机会走进茶山,这才是理解茶的开始。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在北京听人吹牛,在空洞的想象中进入茶的世界。记得第一次是做“绿茶之道”,我去的是安徽黄山,寻访太平猴魁和黄山毛峰的原产地,只有去到那些偏远得难以到达的原产地,才知道在京城里所听的那些道听途说多么虚妄,多么没有根据。

还记得在北京听茶客吹牛,说太平猴魁之所以香甜,是因为茶田在高山上,都是猴子才能到达的地方。更有离奇说法,说猴魁与鸦片有关,茶田杂种鸦片,所以香甜,这种道听途说的流言,在喝茶者之中有大的市场,大家都用耳朵喝茶,当然是越传奇越好。

太平镇就在黄山脚下,猴魁产地确实难去,需要先坐汽车,再改乘船,上岸后还需要乘坐拖拉机走狭窄山路,最后还需要徒步——但并非不可抵达,也并没有那么多的猴子采茶的神怪,就是高山云雾地的好茶而已。茶树品种特殊,制作工艺精当,加上当地风土的特殊性,诞生了回甘颇好的绿茶。回甘这项,是坐在车里拿保温杯喝泡了一两个小时的猴魁所感受到的,如此粗糙的泡法,还能有喉头清凉的感觉——这是几天调查下来的结果。

其实这就是去产地的好处,能够和茶农面对面,抛弃浮在表面的传说,也能亲身感受某种茶的魅力,这靠翻书也难以达到。


……


六大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和伟大的陆羽的著作《茶经》做呼应,涉及到茶之风土,茶之制作,茶之器物,茶之冲泡,茶之礼仪,为当下十年来中国茶做了一个时代记录,近乎一本当代的茶经寻访记录,一个学徒从不懂到相对专业的记录。

我很喜欢这些记录,不仅仅是成一书本,得益也是身体的。因为研究和写作,我从一个不辨茶之好坏的生手,变成了茶汤略一沾唇,就能判断出茶地风貌和制茶工艺优缺点的所谓老茶客,能通过调整器物和水温,让茶汤更完美的新茶人,这都是身体的收获——直接影响到心灵。

不过还是知道分寸的,如果茶事也属于修行,我还是刚进入大门的陌生人,刚刚推开茶之门,见到了满目琳琅,没有见到路之崎岖、艰苦和险峻,相比起那些耕耘了一辈子的老茶人来说,我永远过于年轻和大胆。


王恺


目录
序 茶路上的陌生人

第一章 茶史
从《茶经》开始的茶之认知
茶器,千年流转

第二章 茶之味
茶香何来
源头活水
寻访六堡茶:黑茶之雅香
黄山访太平猴魁:兰香不绝于缕
寻找祁门香:传说中的国礼茶尚存否
二访武夷岩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名丛
岩茶何以复杂:山场、做工、品饮
初探云南茶山:古树普洱的丰厚滋味
再探云南茶山:山头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普洱熟茶:等待被开发的价值

第三章 人与茶
叶荣枝:寻找茶之真味
何作如:老方法做老茶
何健:文人的追求
李曙韵:茶与器之延伸

第四章 茶器
中国宫廷紫砂:工艺之美
日本古茶具:博物馆里的茶道轨迹
日本茶器的流变:无尽禅意
韩国茶器:隐居者的世界

第五章 茶室与茶会
清香斋和二号院:山水意境
紫藤庐:无何有之乡
食养山房:静之徐清
台北茶室巡游:多元意趣
和敬清寂的京都茶室

第六章 茶道之旅
京都抹茶道:探询千家流派
京都煎茶道:中日循环往复的交流
在韩国,古朴茶道亲历记
台湾地区茶道:文化与美学

跋 一个人的茶之道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