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成为更好的父母

成为更好的父母

书籍作者:吴琪 ISBN:9787521709537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3134
创建日期:2021-02-14 发布日期:2021-02-1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回溯原生家庭,不是为了声讨和归责,而是为了接受和重生。

通过回溯,才能意识到童年给我们的影响,也才能将一些伤害阻隔在人生之外。

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2019年浙江卫视热播剧《都挺好》把“原生家庭的影响”这一话题推向风口浪尖,剧中女主角苏明玉经历的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让广大观众感同身受,可谓道出了70末80后一代人多多少少经历过或看见过的往事。当原生家庭影响下的“苏明玉们”自己成为父母,会做得比自己的父母更好吗?我们会不会也慢慢变成自己讨厌的人的样子?就像剧中的苏明玉终还是变成了赵美兰?本书聚焦于这种爱的错位,以文集的形式呈现,内容聚焦于“我们还是孩子时,我们成为父母后”,我们该如何认知并接受自己的过往,以及我们该如何走出来,在自己成为父母后,不重蹈覆辙,甚至做得更好。

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新家庭”系列的首部作品。“新家庭”丛书聚焦当下年轻人组成的新家庭,针对其在摆脱原生家庭影响、养育孩子、婚姻经营方面的困惑与难题,为新家庭的父母们提供新颖的、科学的、健康的幸福家庭养成观念。该丛书包含“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成为更好的父母”“在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有所为有所不为”“婚姻是我们共同的一课”等分别涉及成为父母、养育孩子、经营婚姻的内容,旨在打造一套既切合现实热点,又具有启示性的父母读物。


作者简介

吴琪,毕业于武汉大学,美国“汉弗莱”项目访问学者,2003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曾任社会部资深主笔,现为《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著有《医生的角色》《教师的角色》等封面报道。;.;徐菁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2009年进入《三联生活周刊》工作,现任社会部主笔,参与“丝绸之路”系列封面报道,著有《心脏移植:直面死神的生命接力》等文章。

《成为更好的父母》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母亲与孩子的关系,是我们在谈论家庭关系时的一个经典议题。

《亨塞尔与格莱特》是格林童话里的一个经典故事。樵夫一家很贫穷,又遇到了饥荒,母亲向父亲提议:与其一家四口人都等着饿死,不如把两个孩子扔进密林里去。母亲向父亲提议丢掉孩子,显露出母性的负面性。但是故事第二段马上又交代“两个孩子听见了继母对父亲说的话”,不经意中传达出母亲是继母的信息。众多读者因为“继母”这个词安心起来,变得能接受这一切。

可是事实上,在这个故事最初的版本中,母亲就是孩子的亲生母亲。1840年定稿时,格林兄弟将之改成了“继母”。白雪公主那个恶名远扬的母亲也一样,那个因忌妒企图杀害女儿的王后,在最初版本里是白雪公主的亲生母亲。对于这种改变,研究格林兄弟的日本著名学者高桥健二先生说:“在最初的故事中,亲生母亲忌妒女儿的美貌,企图杀害她,这未免太缺乏人性,太残酷了。”日本心理学家河合隼雄因此感慨道,“人们总是只承认母亲的正面性是母性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文化和社会,但她的负面性却始终存在于人的无意识中,威胁着我们”。

母性中存在负面特征,让人们有意识地承认这点比较困难,所以就由“继母”这一形象来承担一切负面特征。“继母”将母性的所有负面特征都背到了身上,虽然在现实生活中,好的继母也并不少见。孩子通过暗中偷听父母的谈话,认识了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因而走向了独立的第一步。如果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对孩子打击太大,也会使他们走向极端。在《亨塞尔与格莱特》中,被樵夫哄骗着抛弃的两个孩子在走向密林的途中,和父母之间的对话很有意思。亨塞尔不断回头看,遭到父母的斥责。父母在想:这孩子竟然把早上的太阳照在烟囱上的影子看成小猫,怎么会有这么笨的孩子?! 亨塞尔实际上并非真的在看烟囱,而是希望记住家里的样子。“认识了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的孩子,开始有了父母不知道的心眼儿。他开始一步步地走向独立的道路。”这则残酷的故事讲述着童话里一个经典的主题:孩子离开母亲,开始独立。被扔在密林中的两个孩子又害怕又饥饿,却突然看见了由面包、蛋糕、糖果做成的面包屋—巫婆准备的甜美丰盛的糕点。河合隼雄说,这“令人联想起母亲的溺爱,溺爱会妨碍孩子独立”。亨塞尔和格莱特两兄妹在短短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极端的冷酷和极端的宠爱。“说白了,这样的冷酷和宠爱是性质相同的行为。”物质上过度宠爱的反面,往往是精神上爱的缺失。最后这对机智的兄妹将巫婆推进了烤炉,得以逃脱。经历了这么多磨难之后,兄妹俩变得勇敢坚强。当他们回到家后,发现继母已经死了。“这显示母亲和密林中的巫婆有微妙的共性。”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河合隼雄在将荣格的心理分析方法引进日本时,看到了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现代家庭出现的一些新现象,比如:母亲对孩子竭尽所能,为了孩子在所不惜,甚至为他们建立“面包屋”。与母亲在家中的强势态度相比,父亲则比较弱势,经常对母亲言听计从。为了弥补父亲的不足,母亲还必须承担一部分父亲应尽的责任。由于母亲过分为孩子操心,她们开始发挥父亲的作用,时常督促孩子抓紧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

当母亲同时扮演父亲角色时,普通母亲应有的特征越来越少。孩子一方面受到过分的宠爱,另一方面却缺乏人性化的待遇,体验着母亲并没有意识到的冷酷。很多母亲会说“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的将来”,她们不是紧紧抓住孩子,就是完全撒手不管。可是一旦发现孩子没有按自己的目标前进,又出现撒手不管的慌乱。

河合隼雄体会到的日本家庭的状况,今天何尝不就在我们身边上演着呢?当我读河合隼雄的书时,从他研究的东西方神话传说的不同、日本与欧洲社会文化结构的差异中,意识到了观察一个社会的现代家庭,可以从中看到这个社会的神话传统、文化结构、经济变化、不同阶层的心理状态对家庭中每个角色的影响。

前几年,中国从“70 后”一直到“90 后”,似乎掀起了一股声讨原生家庭的浪潮。我们用现代的平等意识去反观自己童年时期的经历,抱怨父母的严厉、生硬、缺乏情感沟通。但是随着我们逐渐成为父母,又往往在无可奈何中,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像曾经的父母,于是有了我们编辑部策划的《爱的错位》的一期封面故事,讲述当我们是孩子时,当我们成为父母后,我们如何理解关于爱的教育。这期杂志获得了读者热烈的反馈,它也在不知不觉中,帮助《三联生活周刊》更有意识地去做教育与心理相叠加的封面选题。当我们关注一个小家庭里的各个角色心理时,找到了一个与每个人的切身感受都高度相关的小切口,提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的中国话题。

母亲对孩子的高度关注、对孩子教育问题的焦虑、多数父亲的缺位、母亲的自我是否缺失等热门的社会话题,让我们重新反思在新家庭中,母亲、父亲、孩子这三个独立的角色,各自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一步步往前探索,想知道母亲、父亲、孩子这三个角色之间的两两关系,经历了怎样的新挑战。当不是一味抱怨母亲的强势、父亲的缺位时,我们又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议题,帮助我们的社会去关注每个角色可以努力的空间?养育不同性别的孩子,我们是应该更多关注性别的差异,还是它们之间的共性呢?

带着这些思考,我们推出了《男孩的目的》《生为女孩》《成为父亲》等一系列封面故事,并提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话题:如何意识到男孩教育的特点;在养育女孩的过程中有没有理想的女性形象;当父职在经济上和知识权威上都被消解的当下,父亲应该如何寻找到自己最适合的家庭位置……这些话题并没有既有答案,不能照搬西方的或日本的心理学理论给出某个结论,也不是单一解答能够给人抚慰的。但正是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试图带领读者超越自己家庭里具体的问题和困惑,看到在宏观的历史轴线与深厚的社会心理积淀之下我们所处的位置,知晓我们经历的困惑有何意义。它也试图让我们反观自己的家庭角色,意识到母亲可能带给孩子的负面压力,缺失的父爱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安全感;也让我们能够正视孩子成长中的伟大之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边体会离别的伤感,一边大胆地鼓励他们独自前行。


目录

总序

序言 写给新家庭的爱的教育

引子 新一代独生子女的心理群像

第一章 错置的童年:养育孩子,像是一场对原生家庭的拨乱反正

爱的错位:我们是孩子时,我们是父母后

童年故事:那些缺憾与补偿

童年记忆:穿越时空遇见你

被嫌弃的我的前半生

永不失望的童年

接受父母不完美的爱

曾经,父亲、母亲与我

外婆教会我:养育孩子的路上,你不要怕

第二章 成为更好的爸爸:父职的消解与再发现

重新发现父亲

爸爸在哪儿:中产阶层的育儿博弈

谁在束缚爸爸们?

一个好父亲的标准

一位突破性别角色养育儿子的爸爸

期待“多年父子成兄弟”

深情并不代表软弱

为什么我们喜欢消费“坏爸爸”

第三章 成为更好的妈妈:请先爱自己,再爱孩子

成为母亲:一种选择与成长

不做完美妈妈

我和他:有尊严地,一起面对

涅槃妈妈:沈琴的故事

二孩妈妈:你准备好了吗

拼死求生:高龄妈妈群像


短评

三联关于教育的专题之前看过几期,这本书算是浓缩的一个精华,还不错,很喜欢三联那种媒体的思维,无论是原生家庭问题还是育儿问题都应该把这些问题放在一个大时代背景来看。

2019-11-25

成为更好的父母的书评

在传统的观念中,家庭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避风港。而今天,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却成为一个时代性的话题。 无论是原生家庭还是婚后的再生家庭,与之相关的新闻和影视剧经常刷屏网络,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比如电视剧《都挺好》控诉了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伤害,《小欢喜》展现了中...

2019-12-06 13:54:50

标签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