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的原理与方法
书籍作者:刘九思 |
ISBN:9787542677419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6076 |
创建日期:2023-05-11 |
发布日期:2023-05-11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内容简介
“精品课程”理应与教学目标同步、与科研成果并进。无科研则教学不活,无科研则学科不兴。无科研还哪谈什么精品课程?哪谈什么建立“人才高地”?有了教学科研的兴盛,教学才能创新,才能出大思路、大智慧,才能在中国的教育界拓展出一片新天地,这样,讲“精品”就有望了。
任何新学科的确立与拓展,都得靠科研精神为导向;任何能真正称得上“精晶”的课程的打造,都离不开前期的项目研究和执著的探索;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建立起来的学科和课程,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
将“科研成果”(不拘泥于各种文本形态)与讲台上的“精品课程”齐驱而立,以此共同弘扬我们新世纪教学的科研精神,并真正推动我们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事业。
这也正是这套“21世纪·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与精品课程大系”的新教材在编辑思路上的创新所在。
作者简介
刘九思(1944-),黑龙江黑河市人(原瑗珲县)。青岛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瑞典合作《嗓音与声乐研究室》主任,国家第九届音乐学博士、硕士点评审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中国艺术医学协会理事(嗓音组)、青岛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在青岛举行个人独唱音乐会,青岛电台播放演出实况。1998年完成世界银行贷款中国教育发展项目:师范教育改革课题《创建具有高师特点的新声乐教学体系》。课题经专家鉴定为“领先与创新”成果,在《人民音乐》(2000年第二期)发表课题研究报告。同年出版专著《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专著获山东省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1年完成国家第九个“五年计划”规划项目《艺术教育改革实践研究》课题中“声乐集体训练教学”研究专题,并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声乐集体训练课十题》、《评传统歌唱发声理论》、《歌唱发声训练中不良心理的矫治》等多篇。多次接待国内外访问学者或应邀讲学,两次在青岛主持召开全国声乐研讨会,并在会上汇报课题成果、做主讲报告和教学演示。2001年6月应邀带领课题组学生赴日本鸣门教育大学交流并举行师生演唱会,同时参加鸣门市第20届中、德、日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联合演出。
前言
应刘九思教授之邀,为其新作《歌唱的原理与方法》撰写序文,荣幸之至!与刘九思先生相识,是在赵沨、武兆令同志主持、有杨瑞敏、伍雍谊等同志参与的全国教育科学“八五”重点项目课题组工作中。当时,刘九思先生是倍受课题组关注的全国有数几个在高师音乐教育领域有较为突出教学、科研成就的专家之一。回眸往事,常有“白驹过隙”之感,亦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慨!曾经的坚持,不可为而为,却又重人历史理性之眼;其实“物是”仍是,只是评价的“人非”而已。常言历史评价待五十年之后,信息社会是不用这么长时间的!
1999年底前,赵沨同志专为刘九思教授的声乐理论新作《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撰序。先生的评价,值得再阅。兹摘引如下: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音乐系的刘九思同志,长期从事师范院校的声乐教学工作。他三十年如一日,一面教学,一面进行声乐研究,先从声乐集体训练人手,逐步力图解决声乐技术和理论如何从经验走向科学,最终建构起规范的体系,从物理、生理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发声器官“五大机能”运动为核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刘九思同志主持呈报的科研课题《创建具有高师特点的新声乐教学体系》,获得了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现又将成果出版成书,实在是一件可喜的事。该课题已通过了以储声虹教授为首的专家组的鉴定,还召开了由全国高师院校几十位教师参加的研讨会,大家一致认为这一成果在声乐教学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事隔二十多年,刘九思先生的又一新作《歌唱的原理与方法》即将问世。因近年有幸受金铁霖教授之邀,担任声乐表演专业方向博士研究生的理论导师,故对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的关注会多一些。虽然这个领域的高端研究,如博士课题、学术专著,有一些令人欣慰、可赞的成果,但总的来讲,这个学科领域的理论研究基础薄弱,在学科理论构成的不同层面上,从嗓音科学到发声训练,从歌唱的艺术表现到声乐美学,从声乐教学法到歌唱正音法、语言音韵学,从中外歌唱艺术史到歌唱的生理、心理学研究等,都有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要做,特别是学科知识概念系统的建构、论证、界定,面对歌唱艺术史、面对歌唱实践中新的演唱风格的变化,都需要通过研究,分类界定、辨析阐述,形成具有一定规范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概念知识系统。声乐表演的高端人才,不仅要了解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在歌唱表演、声乐教学实践中去运用知识、技能,去认识、解决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表演艺术领域,老一辈声乐艺术家、教育家的经验,更值得今人去研究,甚至去做抢救式的记录和总结。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的领域之宽,其学科理论的建构,得靠几代人甚至不同学科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我国声乐学科理论的进步,就目前而言,需要的不是量而是质的提升,不是论题的重复而是要结合实践不断有新的拓展。这方面,以往的研究和经验的总结,固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但面对声乐学科的发展和研究的需要,只有不断为学科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认识成果,从不同的方面充实其学科积累,才能减少年轻学子“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克服研究生撰写论文时知识储备不足的“贫血症”,不仅为学生的学习,更为声乐专业的建设,提供思考的动力和活力。
刘九思教授的《歌唱的原理与方法》,注重以原理为据,认识声区唱法;界定机能运动,阐述发声原理;面对实践需要,调整技能训练;问题意识突出,探究亦有新论,是经长期积累、梳理和思考、辨析的声乐理论研究成果。书中所论,既有对声乐演唱基础理论的规范化阐述,又在其建构的系统性理论框架中,对一系列相关命题、范畴进行较为深入的探究,甚至提出一些新的概念并给予界定,在新的认识架构与层层分析中,进一步深化了对歌唱原理与方法的认识。就声乐专业的学科基础理论建设而言,从经验、感悟或箴言式的表述到系统且规范的学理性表述,是必须要跨越的一步。该书文字平实易懂、叙述深入浅出。作者以十多年之力,坚持不懈,在“嗓音科学-发声机能-歌唱方法-艺术表现-训练方法”的整体框架及其阐述中,成就了一本基础性、规范性和系统性兼具,理论自足且特色明显,能够为众多声乐专业学子的学习和演唱实践,乃至理论研究提供切实支持的学术著作,理应给予充分肯定。是为序。
目录
总序
序
前言
第一章 歌唱的生理、心理与声学基础
第一节 歌唱器官的生理构造与功能
一、歌唱发声器官的构造与功能
二、歌唱吐字器官的构造与功能
第二节 神经系统解剖与歌唱心理调控
一、神经系统的解剖与功能
二、歌唱的心理调控
第三节 歌唱的声学知识与频谱分析
一、歌唱的声学基础知识
二、歌唱声音频谱分析常识
第二章 歌唱嗓音的声学原理
第一节 声源的振动发音与音高调整
一、声源振动发音的科学原理
二、声带调整音高的正确机制
第二节 声道共鸣原理与元音音响
一、声道是“歌唱乐器”的共鸣体
二、声道共鸣的科学原理
三、声道共鸣中的元音音响
第三节 声道共鸣的调谐与歌手共振峰
一、声道共鸣的调谐
二、声道共鸣中的歌手共振峰
第三章 歌唱的声区与唱法
第一节 声区问题与正确的研究方向
一、令人困惑的声区问题
二、声区问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第二节 声源音区与调谐音区的新概念
一、声源音区
二、调谐音区
第三节 男、女声在声区结构上的差异
一、男、女声发音体与共鸣体的异同
二、男、女声在声区结构上的天然区别
三、男、女声“三音区”的最佳“转换点”
第四节 传统声区过渡方法释疑
一、声区过渡的“提升”方法
二、声区过渡的“掩盖”方法
三、声区过渡的“元音修饰”方法
四、声区过渡的“关闭”方法
第五节 唱法问题与声区结构
一、唱法的概念解读与命名
二、唱法的“基本要素”与“特征要素”
三、唱法的“声音特质”与“声区结构”
第四章 以声分类的唱法新体系
第一节 男声的新唱法体系
一、男声的”白声唱法”
二、男声的“美声唱法”
三、男声的“本声唱法”
四、男声的“类美声唱法”
五、男声的“假声唱法”
六、男声的“真、假声唱法”
七、男声的“类女声唱法”
八、男声的“全声唱法”
第二节 女声的新唱法体系
一、女声的“美声唱法”
二、女声的“类美声唱法”
三、女声的“本声唱法”
……
第五章 歌唱发声的机能与机理
第六章 歌唱发声的科学方法与理念
第七章 歌唱吐字方法的科学化
第八章 歌唱艺术创作与表演的理论、方法
第九章 传统歌唱训练教学的改革
结束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