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苏杰 | ISBN:9787121394829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9919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每一个岗位都是公司为了解决阶段性业务问题而设置的解决方案。随着行业的发展和大环境的变化,各种岗位都可能会有消失的那一天。但“产品经理”岗位的本质——产品创新,却是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
本书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第三本,要带领读者去思考产品经理如何自我反思、完成进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做产品,而不是做产品经理。我们应该要关注的是无数公司设置“产品经理”这个岗位要解决的问题——产品创新。
所谓产品创新,其实就是通过改善现有产品或者创造新产品来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开辟新的市场。时代瞬息万变、产品层出不穷,“夺得用户”早已是一款产品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如何做产品创新?
最初的想法从哪里来?
如何低成本验证你的新想法?
如何简便地验证某种功能的必要性?
如何让渠道更好地发挥效果?
针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问题,作者基于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总结了一套应对多变时代的低成本创新方法——5MVVP,其中包含了案头研究、原型设计、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复制组合五个阶段中的五轮冲刺,能帮助产品工作者有效地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打造“爆款”新品,构建产品矩阵。
苏杰
阿里巴巴前产品经理
良仓孵化器创始合伙人
产品创新顾问
2006年至2014年,供职于阿里巴巴集团,一直担任产品经理。期间曾做过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淘宝的卖家工具、淘宝的垂直市场、天猫会员体系/营销工具/大型活动、移动社区类产品等,也是集团内在线学习、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负责过阿里巴巴产品大学、阿里巴巴内部的创新孵化器等。此外,供职期间还公示、授权了20多项专利。
2015年,成为良仓孵化器的创始合伙人,主要负责入驻团队在产品创新领域的辅导。截止2020年中,良仓孵化器已经服务超过2000家初创公司,运营场地约20万平方米,入孵企业融资总额20亿,总估值近300亿。此外,作者拥有自己的咨询工作室,会承接一些大型公司的创新业务,典型客户如阿里巴巴、华为、字节跳动、中国银联、平安集团、上海汽车等。
著有系列畅销书《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淘宝十年产品事》,创建了网络翻译团队@七印部落,译有《启示录:打造用户喜爱的产品》《四步创业法》《有的放矢》等书,以及乔布斯《遗失的访谈》等视频。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新品问世,作为完整体系的第一部重量级作品。本书作者苏杰,基于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创新实践案例,针对产品创新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问题,总结了一套面向用户获取、应对多变时代的低成本创新方法,能帮助产品工作者有效地想清楚、做出来、推出去。
√ 从产品思维走向创新实践,向领导者|创业者迈进。
√ 实操性极强的落地辅导,直指打造爆款新品、构建产品矩阵。
√ 覆盖案头研究|原型设计|产品开发|运营推广|复制组合五轮冲刺的5MVVP体系。
√ 完整梳理“最初想法→低成本验证→简便验证功能必要性→ 更好发挥渠道效能”的创新通路。
从产品经理到产品创新
这是我的第四本书。我不是一个高产的写作者,很感谢各位亲朋好友的支持,让我坚持了下来,一篇一篇地写了十几年。写书一开始可能是为了名或利,到后来,一定是为了自我实现。写书是一种自我成长的方式,每隔三四年,把所思所想所得打个包,留作纪念。
2010年的第一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关键词是“产品经理新人”,意在让新人们知道启程的每一步应该怎么走。
2013年的第二本书,叫《淘宝十年产品事》,讲了很多淘宝网建立十年内的产品案例。虽然实战的学习效果最好,但通过借鉴别人的案例进行学习的效率最高。
2017年的第三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2.0:写给泛产品经理》,关键词是“泛产品经理”,旨在将产品经理做产品时用到的产品思维带给更广泛的群体。
2020年的第四本书,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创新版):低成本的产品创新方法》,关键词是“产品创新”,我会试着把思维方式落地为做事方法,总结一套可落地实操的方法论,来帮助正在做产品创新的人或组织。
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的理解和反思贯穿了我的职业生涯,也因此有了“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出版。到了这一本,我意识到,其实“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名称不重要,怎么做好产品才重要。
“产品经理岗位”是针对业务问题的一种阶段性的、组织层面的解决方案。其实,任何岗位都是这样的。纵观历史,大多数岗位都会经历出现、流行、消亡这三个过程。因为组织目标在演化,所以要做的事情在演化、分工在演化、岗位名称在演化,这是客观规律。
而做产品的人都知道,比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是“项目管理”,那么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就叫“项目经理”。如果要解决的问题是“产品规划、需求分析、用户研究……”或者合在一起称之为“做产品”,那么它的一种解决方案就叫“产品经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发现有些“做产品”的职责可以由技术人员、运营人员,甚至某些新岗位来承担,这是非常好的现象,说明我们很可能找到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只要将团队里的各种岗位拼起来,能够把“做产品”的事情全覆盖,就没有问题。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了产品经理岗位,反而意味着“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我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思维版)》里面提到一个观点——对“做产品”有热情,是有价值的,而对“做产品经理”有热情,可能会陷入对这个岗位的误解。
所以,岗位不重要,是否能解决问题才重要,这一点对任何工作都是一样的。多年来,我的工作围绕的关键词从“产品经理”到“产品思维”,再到“产品创新”,看似区别不大,但背后是认知的提升,是在一步步接近本质。
?? 产品经理阶段:我自己在做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也会服务产品经理同行,坚信“产品经理改变世界”。
?? 产品思维阶段:我意识到产品经理人群有限,提出了“泛产品经理”的概念,希望抽象出产品经理背后相对通用的思维方式,去影响更多的人。
?? 产品创新阶段:我认识到产品思维是方法,而产品创新是目的。从想到做,从思维方式具体到做事方法,才能更落地、更直接地促进改变。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图书的演变刚好也顺应了以上三个阶段。基于我自身的从业经历与反思,这个系列的图书才能有第四本。但我觉得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我更像是一名教练,而不是球星。球星凭借更多的是天赋异禀,普通人学不来,而教练凭借的是丰富的执教经历,也许能启发你全局性的思考。
我在阿里巴巴做过八年的产品经理,经手的产品有中小企业的管理软件、淘宝卖家的工具、淘宝的垂直市场、淘宝天猫会员体系/营销工具、大型活动、移动社区类产品等。同时,我也是阿里巴巴集团产品大学的负责人,集团内在线学习、知识管理平台的搭建者,还负责过阿里巴巴内部的创新孵化器。
离开阿里巴巴之后,我一直在做与创业创新相关的服务,是良仓孵化器的合伙创始人,良仓孵化器服务过数千家初创企业。我的另一个身份是产品创新独立顾问,服务过的客户有京东、字节跳动、华为、中国银联、平安集团、上海汽车,等等。
当然,凡事都有其局限性,我的这些工作也不例外。以上的这些工作经历是否会造成思维局限性,抑或只会形成一些无关好坏的特点,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对此,我的理解是,靠拼胆量、拍脑袋、碰运气的时代结束了,如今的球队,既要有天才型球星,也要有熟悉套路的教练。
就“咨询顾问”这一工作经历而言,我觉得我更像是一个穿越者,可以从不同的时空视角去看这个世界,更有大局观。过去几年,我给不同类型的公司讲过课,仅仅是讲课现场用投影时碰到的事情就很有意思。
有的公司,因为自己也卖电脑,所以不允许我用苹果的笔记本电脑。
有的公司,培训教室接的视频设备还只有VGA接口,没有任何转接线。
有的公司,随时可以提供HDMI、DP、USB-C等接口,甚至无线投屏。
这种差异,让我感受到了公司之间的不同,也许是“年龄”不同,也许是“文化”不同。
当“教练”心中有了一张全局地图之后,在碰到任意一支球队、任意一名球员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们,他们现在在哪里,他们的未来有多少种可能性……但教练无法代替球员直接上场,这也许就是本书的局限性吧。
自序结束之前,依旧要感谢对此书出版有帮助的人们。
感谢多年来合作过的每个客户,有大型企业,如京东、字节跳动、华为、中国银联、平安集团、上海汽车等,也有创业公司,是他们让本书的案例更加丰满,也希望我的工作对他们有些许帮助。感谢每个合作伙伴,包括但不限于蓝狮子、电子工业出版社、极客时间、得到、混沌大学等,在和他们进行有关“产品创新”主题的合作中,他们对内容的严格要求,让本书的原始素材增色不少。感谢设计师周全和顾秀忠制作了全书视觉引导图,是你们让本书图文并茂。
我还要感谢两位产品领域的前辈——梁宁老师、俞军老师,和他们的交流,总是可以让我发现自己认知的不足,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我要感谢家人,特别是我的太太江咏梅和儿子苏禾。这本书原本没打算这么早出版,但因为2020年年初的疫情,让我们度过了几个月的宅家生活,体验了不一样的人生。我在修订编辑反馈的某些篇章时,苏禾小朋友就安静地坐在我腿上看他自己的动画片,想想也是一份有趣的回忆。
以上致谢,难免挂一漏万,如有遗漏,还请见谅。
第1章 概述
1.1 为什么每个人都要会产品创新
1.2 传统行业的产品创新:千岛湖啤酒的脑洞
1.3 作为一个产品的本书
1.4 产品从无到有的方法框架
第2章 案头研究:MVV Paperwork
2.1 理解用户Ⅰ 发散思维:用户故事与用户生态
2.2 需求采集:各种方法怎么灵活应用
2.3 理解用户Ⅱ 收敛思维:用户画像与用户旅程
2.4 竞品生态:真正有效的竞品分析该怎么做
2.5 打造属于你的点子过滤器
第3章 原型设计:MVV Prototype
3.1 Y模型:问题域到方案域的硬核解题思路
3.2 用“原型”低成本验证:差个程序员,也可以做产品
3.3 设计冲刺:谷歌创投如何帮助产品成功
第4章 产品开发:MVV Product
4.1 产品服务系统:我们说的产品到底是什么
4.2 好产品的评价标准:静态与动态维度下的好产品特质
4.3 产品起步:产品早期的迭代逻辑
4.4 KANO模型:雪中送炭还是锦上添花
第5章 运营推广:MVV Promotion
5.1 产品生命周期与运营重点:时刻和用户一起成长
5.2 真正的成功指标:让运营更有方向
5.3 提升效率:关于“做出来”和“推出去”
5.4 商业化:赚钱的方式与模式
第6章 复制组合:MVV Portfolio
6.1 从产品到产品矩阵:可复用、能积累、善生死
6.2 内部效率:关于沟通与协作
6.3 组织文化:面向未来,如何持续创新
6.4 长期主义:公司与行业的演化
第7章 换个视角看产品创新
7.1 投资人视角:产品的不同阶段,重点看什么
7.2 创业者视角:找到合适且真正有用的产品经理
7.3 关于产品创新工作坊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