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朱剑辰 | ISBN:9787535690333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3224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本书是以十个行星原型编写的全新艺术史。
以星体原型编写的世界艺术史
从凡·高、莫奈到当代艺术 一次看个够!
基于荣格艺术心理学,符号学和星体文化,打破时间轴X和地区轴Y,揭示星体原型下艺术史中隐形的Z轴,并试图减少西方中心论的影响。由人的本原出发,寻找人性和真实。
全书10个行星章节,20万字,34个通俗易懂的艺术问题,近500页全彩图片,800余件艺术作品。
本书由著名艺术家徐冰作序,并获得草间弥生、奈良美智、埃利亚松、杰夫·昆斯、阿布拉莫维奇、徐冰、比尔·维奥拉、杉本博司、安尼施·卡普尔、村上隆等国际重磅艺术家授权。
朱 剑辰 JANSWORD ZHU
艺术史作家、设计师、艺术家。
毕业于日本著名美术学校武藏野美术大学视觉传达系,MFA(艺术硕士)。光子视觉品牌设计事务所创始人。师从日本IDEA杂志总监白井敬尚,横跨设计与纯艺术。现任《艺术商业》杂志视觉总监。曾获得意大利A奖奖项,德国红点奖、IF奖,美国Graphis银奖、中国台湾地区金点奖,日本H.A.C财团的新锐艺术家奖等数十个重要国际奖项。
从34个通俗的艺术问题出发,以星体文化为轴书写艺术史,让艺术触手可及。
从凡·高、莫奈到草间弥生、奈良美智一次看个够!
探寻艺术史的多元视角,大胆讲解艺术史盲区——当代艺术。著名艺术家徐冰作序,70位国际重磅艺术家授权。
序 言 一
《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 轴》推荐语
RECOMMANDATION OF "ART HISTORY THROUGH THE LENS OF ASTROLOGICAL ARCHETYPE:THE INVISIBLE Z AXIS"
徐 冰
著名艺术家
拿到《星体艺术史:隐形的Z轴》后,我的第一反应是:地球上有艺术史,星体有艺术史吗?作者剑辰一上来就先给我们惯常的思维格式中放入了一个障碍,从而把旧有的认知系统打乱——为读此书、为开启一段新思考的旅程做了准备。
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自己创造的艺术的解说,但解说至今,终于把艺术解说成了越发复杂和不清楚的东西。本书作者做了新的努力,试图避开社会、政治等陷阱,从自然、人的原本出发,借助星体理论对“艺术”做细致的比对,寻其“法像”与“真像”。这种尝试本身就具有艺术创作的性质,像是给看似有序的文化生态输入了一个新的序列。有价值的艺术创造有点像未知病毒,来路不明,有待被整理和重新排序。这排序的复杂性或永无止境,是由于有价值的艺术总是随着文明进程而变异,并出现新的攻击性。本书作者凭借其高密度的思考力,继续着这个整理与重新发现的工作。
2020 年 2 月 22 日
序 言 三
星之像
IMAGE IN STARS
塚本纯久
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 荣格艺术心理学 教授
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所 研究员
朱剑辰当时在武藏野美术大学时,履修了我的“荣格艺术心理学”课程。由于当时面对的是美术大学的学生,我的授课内容包括“自我是谁”“寻找自我的过程是什么”“创造是什么”等问题,也就是说将各种心理学的概念,通过“像(Image)”的方式,通过一个一个工作坊的方式进行教授。
而我自身,从武藏野美术大学毕业后到丹麦留学,主要研究“冒险公园”(丹麦语:Skrammellegeplads)、“幼儿教育”,在硕士时期的论文是《关于游戏的幻想》(Fanatsy in
Play ),即对丹麦于1943 年建设的首个“冒险公园”和日本的箱庭疗法(沙盘游戏的一种衍生)的比较研究。而在瑞士苏黎世的荣格研究所,我的课题是针对癌症病人的艺术疗法,《游戏、祈祷和绘画:幻想作为艺术治疗癌
症患者的发端》(Playing, Praying and Painting :Fantasy as Initiation in The Art Therapy of Cancer Patients ),这也是我在荣格研究所的毕业论文。
通过以上的过程,我着手体验、研究和学习了人从出生开始涂涂画画,继而成长的过程中,带着怎样的“像”出生,成长起来,继而从现世去往另一个世界,带着怎样的“像”而开始新的旅程,等等,关于发展心理学到荣格心理学的内容。
关于“星”的主题,也有令我想起的东西。那是在入学荣格研究所之前,我所听到的一个关于白血病少年的绘画分析(Kiepenheuer.K,Crossing the Bridge:A Jungian Approach to Adolescence,1990. )。主治医生是荣格派系的基彭豪尔博士(Dr. Kiepenheuer) ,他将大量的病人涂鸦与绘画和诊疗记录一起分析,发现了很多问题并总结了出来。整个授课过程中,他分析了少年的病情并对少年不同时期的绘画做了细致的对比,阐释了绘画分析的具体过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但我却像是战栗一般地被连续感动了。特别是当听到少年往生去到另一个世界的7天前,他画了一张画,那是在天上微笑的基督以及星星,仔细一数星星,也正好是7 颗。这位少年所描绘的信息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还想了解更多的心情,我开始了荣格艺术心理学的学习。
在今天,我们已经通过科学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对宇宙进行探索,但我们每个个体的心中深处却都有着观看“那是什么”的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认知那些眼前并看不到,但是是我们的祖先在言说的、描绘的、仪式化的各
种“言语(コトバ)”(包括各种非言语媒介)来传递信息的力量。
“由无意识开始形成的图像表现,其出现的场合总是人类精神创造的源泉。‘象征(Symbol)’一词中,‘syn’是‘共时性’,‘bol’则是‘碰撞’从‘象征’中派生出的的东西,绝不仅仅是关于意识和哲学、关于世界认知的概念,而是宗教、仪式、礼拜、艺术习俗等各种内容。更重要的是,因为以无意识为材料的象征形成过程,是人类的精神源泉,和人类意识的生成、发展有着几乎同样长的历史的言语也同样是象征性的言语。”(Erich Neumann, The Great Mother:An Analysis of the Archetype, 1963)
通过对“Image(像)”的思考、想象,以及追问其意义,在不断广阔、深入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回到“初心”的姿态,这是非常重要的。
恰如儿童那样。
我从心底祝愿各位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到“Image(像)”所传递的信息,并开始一场不可思议而享受的生命之旅。
2019 年1 月14 日
这本书,它值得!!!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