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别拿基因当借口

别拿基因当借口

书籍作者:戴维·申克 ISBN:9787522509914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1826
创建日期:2023-05-08 发布日期:2023-05-08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下载地址
内容简介

基因不是命中注定的蓝图,而是精心设计的旋钮和开关。

从胚胎开始到生命终结,微小而持续的环境刺激,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基因的性状表达。智力、天赋从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与遗传基因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虽然我们永远无法真正控制我们的生活,但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它。动态过程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就像一台有许多潜藏曲目的自动点唱机,而不是针对某种特定生活方式的固定指令。它设定的是某些内置的,让人们有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能力。没有人天生注定平庸。

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本书通过大量的科学实验,雄辩地驳斥了基因决定论的荒谬,以前沿的基因互动论为理论依据,在“G×E”的范式框架下,清晰提出改善基因的4大指标和10大窍门,帮助你重新认知自己,打通个人发展的通道——这一通道是不设限的。


作者简介

戴维·申克(David Shenk),著名作家,曾任《大西洋月刊》通讯记者,兼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纽约客》《连线》、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等机构撰稿。出版有《失忆》《信息烟尘》《不朽的棋局》等口碑之作。


编辑推荐

¡ 破除“基因决定论”的迷思,美国亚马逊百大畅销书!

¡ 关于天赋、智商以及努力,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错的!

¡ 莫扎特、爱因斯坦、贝多芬等,他们不是天才,都是后天环境与培养调教出来的!

¡ 综合认知科学、心理学、遗传学前沿研究,明确地告诉你:你不是DNA的俘虏,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天才!

¡ 1个公式×4大指标×10大窍门,教你开发身体里的潜能!


《别拿基因当借口》电子书免费下载

pdf下载 txt下载 epub下载 mobi下载 azw3下载

前言

棒球界的传奇人物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是他那个时代公认的最具“天赋”的击球手。约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 在 1960 年 的《纽 约 客》( the New Yorker )中写道:“我记得,有一次在夏伊布公园(Shibe Park)看他的比赛,他击出一记全垒打。球从一垒手的头顶凌空飞过,画出一条漂亮的直线,越过围栏时还在上升。这记球的质量,无人可以匹敌。”

在公众的印象中,威廉姆斯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他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包括惊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完美的肌肉爆发力和不可思议的反应力。名人堂二垒手鲍比·杜尔(Bobby Doerr)说:“泰德天生就有这种能力。在那个时代,他遥遥领先于所有人。”除此之外,据说威廉姆斯还拥有激光般精准的视力,在球离开投球手手指的一瞬间,他就可以看清球的旋转轨迹,并精确地判断出它到达本垒板的位置。“泰德·威廉姆斯对球的判断力无人能及。”泰·科布(Ty Cobb)曾经这样评价。

但是,威廉姆斯却认为所有那些称赞他生来就天赋异禀的说法都是“胡说八道”。他固执地认为,他的成功源于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他解释说:“想要拥有这种能力,只有练习、练习、再练习。我能看到球的轨迹,是因为我非常专注……这是(超级)刻苦的训练,不是超级视力。”

这有可能吗?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真的能通过训练,成为一个耀眼的天才吗?我们都承认练习和努力的重要性,但真的只要努力了,就能将一个笨拙的高尔夫球手或篮球运动员训练成泰格·伍兹(Tiger Woods)或迈克尔·乔丹那样,拥有超乎寻常的击球技能或摆脱地心引力的弹跳力的明星吗?一个普通的大脑真的可以被开发成像爱因斯坦(Einstein)或马蒂斯(Matisse)那样,拥有强大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大脑吗?普通人通过日常训练可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吗?

传统的看法是否定的。人们认为有些人生来天赋异禀,而其他人注定平平无奇。天赋和高智商在某种程度上是稀有的珍宝,散落在整个人类的基因库中。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找到并打磨这些宝石,并接受我们其他人固有的局限性。

但有人忘了告诉泰德·威廉姆斯,他的天赋是会让他脱颖而出的。在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并没有特别关注自己的天赋,他只是想要成为最好的棒球击球手,并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这个目标,就像阳光下的花朵一样,自由绽放。“击球是他的全部生活,”一个儿时的朋友回忆说,“他的球棒从不离手……当他下定决心要做某件事时,他就会去做,他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

圣地亚哥(San Diego)的北公园球场(North Park field),离泰德·威廉姆斯儿时的家有两个街区。他的朋友们回忆,威廉姆斯从一睁开眼,就在打棒球,且年复一年。据他们描述,威廉姆斯不停地练习击球,球外面的那层皮被打得完全脱落是常有的事。有时候球棒裂了,手指磨出了水泡,甚至血都顺着手腕滴了下来,他也不会停止练习。有一个工人家庭的孩子没有额外的零用钱,他就攒下了自己的午餐钱雇用这个小孩为他扔球,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击球。从六七岁开始,他就在北公园球场不分昼夜地练习,直到全城熄灯,他才依依不舍地走回家,入睡前还会拿一卷报纸当作球棒对着镜子练习。第二天,还是如此。朋友们说,他上学只是为了在棒球队打球。棒球赛季结束后,其他孩子开始转打篮球或踢足球,只有威廉姆斯仍坚持打棒球。当其他男孩开始和女孩约会时,威廉姆斯还在北公园球场勤奋练习。为了增强视力,他走在路上会遮住一只眼睛,过一会儿遮住另一只眼睛。

他甚至不去电影院,因为他听说看电影对视力不好。“任何事情都不能阻止我成为梦想中的击球手,”威廉姆斯后来回忆说,“回首过去……当时简直就像故事书里的励志主人公。”

换句话说,他为之付出的巨大努力及决心远远超出了常人。他的高中教练沃斯·考德威尔(Wos Caldwell)说:“他一旦认定了一件事情,就会坚持到底。”

对泰德·威廉姆斯来说,成就不是一件可以取得的东西,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成为职业选手后,他没有停止努力。在泰德·威廉姆斯加入圣地亚哥教士队的第一个小联盟赛季中,他的教练弗兰克·谢伦巴克(Frank Shellenback)注意到,他的这位新队员在早上总是第一个到,而晚上则最后离开。更奇怪的是,每场比赛结束后,威廉姆斯都会向教练要用过的比赛用球。

“你拿这些棒球做什么?”有一天,谢伦巴克终于忍不住问威廉姆斯,“卖给邻居家的孩子?”

“不,先生,”威廉姆斯回答,“晚饭后,我用它们来做一点额外的击球练习。”

谢伦巴克知道,一天下来他们的训练强度非常之大,所以当他听到这个回答时,很是吃惊。他后来回忆道:“出于怀疑和好奇,(一天晚上)晚饭后,我开车去了威廉姆斯的社区。他家附近有一个运动场,果然,我看见那小子把那两个旧棒球打得满场飞。泰德站在一块充当“本垒”的石头旁边,一个孩子正向他投球,还有六个孩子在捡他打出的球,并抛回给他。我给他的棒球,缝线都已经裂开了。”

即使在职业选手中,威廉姆斯的训练强度也远远超出了常规水平,近距离观看往往会让人感到不适。“他不厌其烦地与队友和对手讨论击球的技巧,”传记作家吉姆·普赖姆(Jim Prime)和比尔·诺林(Bill Nowlin)写道,“他还四处拜访有名的击球手,如霍恩斯比(Hornsby)、科布(Cobb)等,并向他们请教击球的技术。”

……

……

这不是我们对天赋的一贯看法。经常会有类似这样的说法,“他一定很有天赋”“良好的基因”“与生俱来的能力”“天生的(跑步运动员 / 射击选手 / 演说家 / 画家)”,我们的文化把天赋视为一种稀缺的遗传资源,一种人们要么拥有要么不拥有的东西。智商测试和其他“能力”测试给予这一观点以支持,学校还据此开设了课程。记者甚至许多科学家也一致证实了这一点。这种基因天赋模式已经成为我们理解人性的核心部分。这符合我们所接受的关于 DNA 和进化的教育: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同的基因使我们成为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能力。否则,这个世界怎么会有像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

dan)、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奥兹·奥斯伯恩(Ozzy Osbourne)和你这样形形色色的人呢?

由于一系列误解和误导性的比喻,基因天赋的概念盛行了数十年,但这整个概念最终被证明完全是错误的。近年来,大量的科学证据证实了一个与之完全不同的范式:天赋并不稀缺,只是大量的潜在天赋没有被发现。在这个概念中,人类的天赋和智慧并不像化石燃料一样永远处于短缺状态,而是像风力发电一样,潜在地存在着,而且资源很丰富。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我们缺少基因资产,而在于迄今为止没能开发我们已有的基因。

这并不是说我们之间没有重要的基因差异,不会产生优势和劣势。我们当然有基因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影响深远。但新的科学发现表明,我们中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真正的极限在哪,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开始开发科学家所说的“未实现的潜能”。但这也暗示着人类的前景是非常乐观的,“我们无法得知还存在着多少未被开发的潜在基因”,康奈尔大学发展心理学家史蒂芬·塞西(Stephen Ceci)写道。因此,从逻辑上讲,劣等基因(一部分人的理论)是不成立的。大多数差等生很可能不是因为自身的基因不够优秀,而是尚未能挖掘出自己真正的潜力。

这种新的范式并不是简单地将人的成功由“先天”转而归因于“后天”。相反,它揭示了“先天与后天”这种说法是多么的荒谬,并令我们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进行全新的思考。因此,本书以对基因的运作原理的全新阐述为开端,随后详述了关于天赋

和智力的最新研究成果,将这两项综合起来,一个引人入胜的发展过程的新图景便浮现了出来。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控制这一过程,但不管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家庭,作为一个推动人才发展的社会的一分子,我们都可以影响它。尽管这一新的范式确实令人充满希望,但也引发了令人不安的新的道德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都是天才》(此处指英文原书名: The Genius in All of Us 。 — 译者注)这个书名很有煽动性,它确实很容易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因此,我要解释一下可能存在的误解:我不是说每个人都能成为天才。(我们也不希望世界上有那么多天才)

我也不是说我们都有完全相同的潜能。我更不是说基因的差异不重要,不会对我们是谁以及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产生重要的影响。

我是说,我们中很少有人真正了解自己的潜力,很多人把早期的困难误认为先天的限制。我是说,基因的影响本身并不是预先设定好的,而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甚至连克隆出来的基因都没有完全相同的潜力,因为基因的表达实际上依赖于环境的输入。我们的天赋并不是隐藏在我们基因里的光辉。人类基因组的设计是为了让我们适应周围的世界以及达到我们对自身的要求。

只要足够虚心,充满希望并拥有非凡的决心,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以追求成功。


目录

第一部分??天赋的神话

第一章??基因 2.0 — 基因到底是如何运作的????

第二章??智力是个过程,并非结果????

第三章??天赋的真正来源????

第四章??双胞胎研究破解“天生的”谜题????

第五章??神童和大器晚成者????

第六章??心态决定成就????

第二部分??培育不凡成就

第七章??培育天才的指导原则????

第八章??如何毁掉(或启发)一个孩子????

第九章??如何培养卓越的文化????

第十章??基因 2.1 — 如何改良你的基因????

结语??泰德 · 威廉姆斯球场????

注释、说明和详述????

致??谢????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