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
幕后玩家

幕后玩家

书籍作者:菲利普·霍克 ISBN:9787100214773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连载状态:全集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下载次数:2472
创建日期:2024-04-04 发布日期:2024-04-04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菲利普·胡克是苏富比资深董事,拥有40余年的艺术品交易与拍卖经验。他聚焦画商这一艺术史的幕后玩家,讲述了从18世界之前直到当代的艺术史发展,详述了坎魏勒、保罗·杜兰德-鲁埃尔等传奇画商与高更、塞尚、梵高等艺术家的往来,画商如何游走于画家与藏家之间,如何左右艺术品交易、推动艺术运动和艺术流派,披露了包括拍卖的诞生与兴起等诸多不为人知的艺术史细节和奇闻逸事,揭开艺术品交易与艺术家成名背后的秘密,很好地填补了艺术史类图书的空白,给读者提供了了解艺术发展史的别样视角。本书用幽默生动的语言解读专业的艺术史知识,带读者踏上轻松愉快的艺术史之旅。


作者简介

菲利普·胡克(Philip Hook),苏富比拍卖行资深董事、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高级总监,拥有40余年的艺术品交易与拍卖专业经验,著有《苏富比的早餐》《印象派如何改变世界》《极致的艺术》等五部小说和两部艺术史著作。其中《苏富比的早餐》荣获《星期日泰晤士报》《卫报》等媒体评选出的“年度图书”之一。

译者简介:

陈瑶,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文学博士。出版合著《欧洲建筑景观设计》《欧洲城市环境设计》《欧洲城市公共艺术》,译著《洛伦佐和乔瓦娜——文艺复兴时期永恒的艺术与短暂的生命》《西方艺术通史》(合译)等。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艺术史、艺术品拍卖和

1. 揭秘传奇画商:全新视角,前所未见

*聚焦画商,跳出讲解艺术史思维局限,角度新奇,前所未见

*他们足智多谋、左右逢源,游走于收藏家和艺术家之间;他们满腔赤诚,为推进艺术流派奔波呼号;他们开创拍卖,绘出艺术品交易新版图……

*他们是艺术史的幕后玩家,了解艺术史,不能不了解画商

2. 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盛宴

*不得不说的传奇画商:“投机商人”威廉·布坎南、威尔顿斯坦的艺术品帝国、杜维恩的“X账本”、彼得·威尔森的锤起锤落、“狐狸与虾”罗森博格兄弟、“女中豪杰”佩姬·古根海姆……

*各时代各流派重要艺术家及作品背后的故事:毕加索、委拉斯开兹、达利、伦勃朗、高更、雷诺阿、提香;《镜前的维纳斯》《劫掠欧罗巴》《记忆的永恒》《牧羊人的崇拜》《马市》《即兴27》……

*盘点艺术流派、艺术杂志、画廊和博物馆:巴比松画派、达达主义、《横截面》、《暴风雨》、“白立方”画廊、坦恩豪舍画廊、大英博物馆、泰特美术馆……

3. 读得懂的艺术史:权威作者专业解读,幽默生动

本书作者菲利普·胡克是苏富比资深董事,印象派与现代艺术部高级总监,拥有40余年的艺术品交易与拍卖经验,也是2012年以1.199亿美元创纪录价格成交的作品——爱德华·蒙克《呐喊》的主拍卖师。其丰富的工作经历使他了解许多不为人知的艺术史细节和内幕,视角更多维,胡克将幽默生动的语言与专业的视角结合,为我们讲述不一样的艺术史,填补了艺术史空白。

4. 媒体评价

(1)他写的关于画作本身和其影响的著作比我读过的任何书都要好。——《每日电讯报》

(2)这是一部有学问、有思想的艺术史著作,同时以有趣的细节讲述了艺术和金钱之间罪恶却永远迷人的关系,充满智慧。——《每日邮报》

(3)权威而不浮夸,即使是不太懂艺术的人也会在这本书中发现很多喜欢的东西。——《卫报》

(4)这是一部轻松活泼、异想天开、带有讽刺意味的书,充满了难得的智慧,告诉大家究竟是什么让藏家在拍卖会为艺术品一掷千金。——《纽约时报》


前言

前言


20世纪20年代的传奇画商约瑟夫·杜维恩敏锐地观察着有关艺术品销售的所有细枝末节,他通过收集小道消息,买通了那些富有客户的仆人,从而获得他们主人的有效信息。通过这种方法,他发现男爵莫里斯·德·罗斯柴尔德,这个臭名昭著的独裁者和坏脾气的收藏家总是被慢性便秘折磨。于是,杜维恩在与他进行任何生意往来之前都会先明智地给他的贴身男仆打电话,以便了解男爵今天通便是否顺畅。

所有伟大的画商都无比关注细节。他们的坚持和谋略有一种英雄主义的情结,他们是开拓者。他们“行动如征服者、判断如批评家、激情如传教士”,这一狂热的论断是阿塞纳·亚历山大对印象派的艺术捍卫者杜兰德·鲁埃尔的评价;另一方面,马塞尔·杜尚对画商的评价则简洁得多——“他们是艺术家们后背的虱子”。不过无论他们是征服者还是寄生虫,或是介于两者之间,若没有画商,艺术的历史将会迥然不同,也会乏味许多。他们职业的喜与悲都源于他们交易的这一商品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性。

艺术并没有什么实际用途。我想在最危急的时刻,一幅罗伊·利希滕斯坦的画作可能会被水平挂在四根柱子上遮光挡雨,而一件亨利·摩尔的雕塑模型也会被当作一个门挡。我有一个朋友,当他没有线捆住煮沸的平底锅里正在烹饪的芦笋时,便解开一旁伯纳德·巴菲特画框背后用来固定画框的线来捆芦笋,这是艺术品具有(间接的)实用性和精神性的罕见例子。但这并不是一件艺术品卖给一个买家的目的,哪怕是一件巴菲特的作品。不,艺术的价值存在于一些难以量化的领域,它是由诸如美、品质和稀有这样的概念所支配的。由于决定艺术品价值的往往是精神、智识和美学的东西,偶尔还混杂着社交和欣赏的目的,这也使艺术品成了有着令人困惑的弹性价值的一种商品。因此,艺术品的销售就落在了一个华丽而自由的疆域,在那里,幻想为王。在某一条件下售价10万美金的作品可能在第二天升至20万美金(有时也可能会令人失望地跌至5万美金),这都取决于谁在销售它以及他们的销售技巧具有怎样的说服力。

画商是幻想的宣传者。我说的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不真实的幻想,而是那种可以刺激想象翱翔、让精神振奋和撩拨高利润投资的幻想。画商的版图是一片至福乐土,它的一端是艺术品购买的价格,另一端是艺术品再出售的价格,这两端的距离越大,画商就越开心。当德拉克罗瓦将画商描述为“神秘的金融家”时,他就认为每一件艺术品的成功出售都伴随着幻想。我们都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神话,而画商尤其深谙此道,他们在市场上提供了一个热情大过理性、充满诱惑力的幻想品牌。幻想无孔不入,有时它也经艺术品渗透到卖家自身,使他开始相信自己编织的神话。的确如此,那些最成功的画商往往也最笃信他们自己的幻想。

艺术品销售就是说服人们去购买他们想要,但不需要的东西。当然,这是整个奢侈品行业都面临的挑战。但艺术与众不同的是,你所经营的是一种超越技艺的、不可触碰的、无法计量却令人极其渴望的东西——天赋。这是一个神秘的要素,自文艺复兴以来就在艺术的认知中传承,只不过第一次被提出并被广泛加以利用开始于浪漫主义时期。艺术自19世纪以来就被公然视为天才之作,此时也恰好是画商这一职业开始兴盛的时期,这并不是一个偶然,因为天才是最闪耀,却也最难以量化的价格附加值。

罗伯特·休斯曾经写道:“一件艺术品的价值是非理性的、纯粹的欲望指数。而欲望是最容易被操纵的。”曾经在1958年苏富比的戈尔德施密特藏品拍卖上以破纪录的价格拍到塞尚《穿红背心的少年》的买家后来被证实是美国著名收藏家保罗·梅隆。当被询问到他购买这件作品是否出价过高时,他的回答异常坚定:“当你站在这样一件画作面前时,钱又算什么呢?”从字面上看,伟大的艺术作品已经被认为是无价的,这是一种虔诚的隐喻延展。艺术是21世纪的新宗教,购买艺术品犹如宗教信仰:它关乎的是一种信仰的行为。试图对一件伟大艺术品的成交价进行客观分析,就如同用科学推理的方法对宗教体验进行分析一样无效,这也就是保罗·梅隆所声称的无关联性。这种无关联性得到了保罗·梅隆这个在世界财富顶端中的重要且值得尊敬的参与者的肯定,成了画商们为最出色的作品自行定价的绝佳辩护。正如艺术市场史学家杰拉尔德·瑞特灵格所观察到的:“只有在出现流动资本的情况下,人们才能将价值附加在纯粹的天才上。”佳士得和苏富比拍卖行也许可以把“当你站在这样一件画作面前时,钱又算什么呢”这句话印在他们画册中待拍的任何一件佳作旁,这足以取代拍卖前的估价。

艺术品交易的历史与艺术市场的历史不同,画商的个性是我们考察这一行业历史重要的元素以及艺术品交易的关键,也是这本书的主题。一群魅力十足的男男女女投入他们的想象,以足智多谋和强大的说服力销售着艺术品。艺术品交易的历史也不同于艺术品收藏的历史,不过如果对后者一无所知的话也是无法研究前者的。收藏家是画商的顾客,如果对那些追求艺术的人的动机不了解的话,也就无法理解画商所面临的挑战。有些收藏家主要是受投资利益的驱使,而另一些收藏家则把思想和美学价值放在首位。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个标尺来定义画商,它的一端是谋利的商人,而另一端是学者,后者若不是为自己的收藏筹措资金的话是断断不会沾染生意的。所有的画商都站在这一条线的某个位置上。之后的画商们还被分为销售老作品(由故去的艺术家们创作的)和经手并推动在世艺术家作品两种,这也正是杜维恩和坎魏勒或卡斯特里的区别。

一个画商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一个收藏家所购买的作品和当代趣味呢?画商又能如何影响一个艺术家的实际创作呢?当他们在宣传一个艺术家或一场艺术运动时,画商究竟能如何左右艺术史,特别是现代艺术呢?本书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尽管我已努力将着眼点聚焦于曾在这一领域做出过卓越贡献的画商,还是要对在这一研究篇幅里难以避免的错误和遗漏提前说声抱歉。这里叙述的都是这一领域中重要的画商,由于我十分珍惜与艺术圈中同行的良好关系,因此我尽可能避免涉及依然健在的画商。尽管如此,我依然希望这一关于艺术品交易演变的分析能够为你们理解艺术史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正文书摘

1870年,杜兰德-鲁埃尔为躲避普法战争来到伦敦,他在新邦德街168号开了一家新画廊。有些讽刺的是,他是在伦敦才和同为避难者的莫奈与毕沙罗见了面,并第一次直接从他们手里买下画作。战争结束后,杜兰德-鲁埃尔回到巴黎,他在莫奈和毕沙罗的介绍下认识了雷诺阿、西斯莱和德加,并购买了他们的作品。1872年1月,他突然顿悟自己不仅是一个目光敏锐的画商,而且对艺术抱有极大的热情,能够被艺术作品深深打动。他在另一个画家阿尔弗雷德·史蒂文斯的画室中看到了两件马奈的作品,他立刻买下它们并在第二天来到马奈的画室,以3.5万法郎的价格买下画室里全部的23件画作。

新艺术究竟为何如此吸引杜兰德-鲁埃尔,使他如此深信不疑地支持?根据他自己的回忆,那是1855年,他在世界博览会上第一次看到德拉克罗瓦作品时的感受。它们“绚烂的色彩,精致又和谐”,这在他看来意味着“现代艺术已经超越了学院派艺术,它们最终让我大开眼界,使我更加确信我也许能够以我力所能及的方式,让他们的作品被世人所理解和欣赏”。他的热情起初是以德拉克罗瓦为首的那批1830年画派的艺术家,而后又聚焦到印象派画家身上。

自那之后,杜兰德-鲁埃尔的事业就和印象派画家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大量购置他们的画作,并在他们困难的时候以每月津贴的方式帮他们渡过难关。正如莫泊桑小说中的沃尔特先生所做的那样,他也同样是购买年轻画家们的作品,并搁置着等待着他们成名。只不过和沃尔特先生不同的是,他自己是艺术家们获得财富和声望的中介。提高他们的声望(与身价)是一段十分漫长,又不免让人心灰意冷的过程,一直到19世纪80年代晚期才开始有回报。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这十年,杜兰德-鲁埃尔为资助印象派画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钱(有时他也入不敷出了)。他非常努力地为这些艺术家朋友加油打气。在1882年给莫奈的一封信中,鲁埃尔写道:


这是你要的1500法郎,我希望同时能带给你的,是克服每走一步所要面对的无数困难的勇气……我十分理解你看到一直创作的这些画作市场反应不佳时的沮丧心情……相反,我相信你从未比如今更确定自己所走的这条路,或者还会有更棒的灵感……我想很快就会有你所盼望的回报,之后你可以再斟酌——如果你希望,我们可以一起思考——你可能会喜欢做什么。有些国家气候更温和,我常常和你提到威尼斯……始终保持自信吧,你比你想象的更接近成功,没有时间再垂头丧气。


1884年10月他告诉毕沙罗:“给我画一些漂亮的风景画吧,就像你当初廉价卖给海曼的那件,那是很棒的作品,我也想有一件。去寻找一些令人愉悦的主题吧,那是成功的关键。你可以先暂缓人物的创作,或者仅仅将人物作为背景,我觉得风景画更容易卖出去。”他也向莫奈建议如何创作更受市场欢迎的风景画,但这些建议让莫奈感到不安。在1884年11月的一封信中,莫奈写道:


你曾建议我要尽量提高画作的完成感,说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此。于是每当我创作时,我得考虑做了些什么,我该怎样做,这让我很是难受。另外关于画面的釉色,或者说光滑的效果,只是因为那是公众所要的——我想我永远无法赞同。我会将几幅画作整理好并亲自带给你。


在坚持自己观点的画家和鼓励艺术家,但也需要卖出画作的画商之间依旧存在着一种相互的博弈。

随着他的艺术家们在19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逐渐成功之后,专营权这件事就成为日益困扰杜兰德-鲁埃尔的问题。莫奈和其他一些画家开始时不时地打破这种局面,甚至开始与其他画商合作,比如乔治·珀蒂以及伯梭-瓦拉东画廊的提奥·梵高,杜兰德-鲁埃尔对此很不悦。在1892年写给多疑的毕沙罗的一封信中,他向艺术家解释了艺术品交易中经济往来的复杂局面。有两件事是画商一定会避免他的主顾们了解的:一方面,如果顾客是买家,那么绝不能让他知道卖家的购买价,没必要让他得知而心烦;另一方面,如果顾客是卖家,甚至是画作本身的创作者,例如毕沙罗,画商也必须尽可能地不让他了解最终的卖价。当然,这一局面偶尔也会被打破,让不该得知的人知晓了价格实情,此时就亟须画商以格外圆滑的方式来挽回局面。这种论证被用来解释为什么作为卖家的画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接受来自画商对手的高竞价。虽然这种理由很难令人信服,但杜兰德-鲁埃尔还是大胆地提出来了,正如甘巴特斥责罗塞蒂时的那样。

1892年11月23日,杜兰德-鲁埃尔写信给毕沙罗:


如果某人不愿通过像我这样的可怕画商,而是直接找你买画,那么你的出价必须是你给我价格的三倍,只有这么做,我才能依旧体面地销售你的作品,假如事情能像我预想的那样成功的话,我便能付给你越来越多的钱,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共赢。


四天之后,毕沙罗回信道:“我决定按照你建议的定价,向买家索要了三倍的价格。但是我无法承诺只把画卖给你,那样只会让我们双方都感到难堪。”

艺术家们啊!耐心的杜兰德-鲁埃尔隔天回信道:


我要的既是明确的,也是公平的。我想要全权代理你的作品,这样并不会出现你所担忧的让我们双方难堪的情况,反而是避免竞争的唯一途径。正是由于竞争的存在,我才没能抬高你作品的价格,因此只有我获得完全的垄断权才可能赢得这场竞争。正是在这样的操作下,五六年前我才能以吸引人的价格在美国出售莫奈的画作。而如果在过去五年中,价格并没有怎么上涨,那是因为其他画商也有莫奈的作品,这样自然对彼此都是不利的,这种竞争会导致大家仅满足于5%的盈利。正是由于我全权代理了雷诺阿的作品,所以我才能最终将他捧到他应有的地位……我会处理好一切的,但我需要你保证不再将画作卖给他人,哪怕有更高的出价。


毕沙罗在劝说下动摇了,他在12月19日向儿子卢西安透露:“我相信此刻还是最好让杜兰德-鲁埃尔全权代理吧。”


【省略部分】


杜兰德-鲁埃尔经手的最叫卖的依旧是莫奈的作品。系列画作是画商们的理想,那是在一天的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对同一个题材进行视觉上的惊人再现。10幅或20幅画作同时在鲁埃尔的画廊里展出,有些甚至在颜料还未干透的时候就已经卖出:这其中包括1891年展出的《干草堆》、1892年展出的《白杨树》、1895年展出的《鲁昂大教堂》、1904年展出的《泰晤士河风景》,当然还有莫奈晚年最专注且多产的《睡莲》系列。1908年,杜兰德-鲁埃尔想到了如何巧妙地回应莫奈创作过于多产的观点,他宣布将在自己的纽约画廊举办一个莫奈新作的大型展览;之后在展览开幕的一周前突然宣布展览取消。这次取消的真正原因可能是由于莫奈的拖拉,没有在截止期前完成所有的画作,但是杜兰德-鲁埃尔给媒体的解释却实在是精妙:


昨天克劳德·莫奈将自己投入三年心血,市值近10万美金的画作付之一炬,因为他认为那些画作并不令他满意……


杜兰德-鲁埃尔告诉《纽约时报》的记者,尽管他对未能如期举办这次展览感到失望,但莫奈先生的这一举动更加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非一个制造者。

这是杜兰德-鲁埃尔的灵机一动,他向美国收藏家再一次强调了莫奈绝不是一个绘画工厂,同时也为画商在纽约市场上提供的下一批作品有了另一重品质的保障,因为那些已经通过了画家自己的严格把关。

杜兰德-鲁埃尔销售印象派画作天赋的最后一个小插曲出现在他的下一代,保罗的儿子约瑟夫·杜兰德-鲁埃尔如何让邓肯·菲利普 在1921年购买雷诺阿的《船上的午宴》,这是一个教科书般的案例。邓肯·菲利普夫人为我们讲述了这个故事:“我们受邀来到约瑟夫·杜兰德-鲁埃尔的家中用午餐,我们很高兴被安排入座在令人陶醉的、充满活力的雷诺阿名作的对面。”她不经意间透露了约瑟夫·杜兰德-鲁埃尔精彩的销售之道:邀请最重要的顾客共进午餐,将他们“不经意地”安排坐在最名贵的一件作品的对面,这成了画商常常使用的一种计谋。这一次约瑟夫·杜兰德-鲁埃尔赚得盆满钵盈,菲利普夫妇以12.5万美金的巨额成交价购得了雷诺阿的这件作品。



目录

前?? 言 1

第一部分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第一章 18 世纪以前的艺术品交易:代理人和商人 9

第二章 18 世纪:骗子和鉴赏家 31

第二部分

19 世纪

第三章 投机的艺术:威廉·布坎南 57

第四章 恩斯特·甘巴特和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的繁荣 79

第三部分

现代阶段

第五章 约瑟夫·杜维恩:艺术家一般的画商 101

第六章 威尔顿斯坦帝国 131

第七章 销售新艺术:保罗·杜兰德 - 鲁埃尔 149

第八章 充实的安布鲁瓦兹·沃拉尔 175

第九章 丹尼尔 - 亨利·坎魏勒——纯粹主义画商 197

第十章 狐狸和虾——罗森博格兄弟 219

第十一章 恐怖分子和趣味引领者——更多的法国画商 237

第十二章 从卡西雷尔到贝格鲁恩:德国画商们 251

第十三章 绅士和玩家:英国画商 267

第四部分

进入当代世界

第十四章 彼得·威尔森和现代艺术市场的诞生 285

第十五章 购物的艺术——美国的艺术品交易 317

第十六章 利奥·卡斯特里和美国梦 335

第十七章 最前沿 355

参考书目 361

致?? 谢 371

版权来源 373

索?? 引 375


产品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