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Preface 前 言
首先,我很高兴能够代表规模化敏捷公司(Scaled Agile,Inc.,SAI)和SAFe贡献者们,向大家介绍SAFe 4.0。
SAFe是一套在线的、可以免费获取的知识体系,也是在企业层面得到了验证的、实现精益–敏捷软件和系统开发的成功模式。SAFe提供了一套在企业的投资组合、价值流、项目群和团队各个层面的完整的工作指南。
为什么需要SAFe世界的经济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和福利,越来越依赖于软件和系统。为了适应这种需要,系统构建者们正在创造越来越复杂的软件和信息物理系统,并尝试用这些系统去解决那些以前从未涉足的复杂需求,而这些系统的实用性和健壮性也高于以往的任何系统。
系统构建者们创建这些系统所使用的方法,也必须跟上科技发展的脚步。然而,那些传统的方法(比如假设法、单通法、阶段–门限法、瀑布式方法)并未与时俱进,所以很难应对新的挑战。这就需要新的软件开发方法,其中,敏捷方法就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但它是为小团队所设计的方法,并没有扩展到可以满足更大的企业及其开发大型系统的需要。所以,就需要一种新的工作方式,既可以发挥敏捷的优势,同时又能利用更广泛的系统思考和精益产品开发的一系列知识。规模化敏捷框架(Scaled Agile Framework,SAFe)就是这样一种方法。
SAI公司提供了SAFe框架,所倡导的核心信仰也很简洁:更好的系统和软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的使命是帮助那些使用SAFe框架来构建系统的实践者,同时也提供相应的认证、培训和课程材料。在SAFe网站上(www.scaledagileframework.com)展示了很多案例,包括很多大型和小型的企业,它们通过使用SAFe框架取得了显著的业务收益。
这些典型的业务收益包括:
生产率提高20%~50%质量提升50%以上面市时间加快30%~75%员工参与度和工作满意度也在可度量地增长基于以上结果,可以看到SAFe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大部分的美国财富100强公司都聘请了认证的SAFe实践者和咨询师进行现场辅导,在全球的1000强企业中使用SAFe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SAI公司也建立起了一个广泛的网络,在全球有超过80个合作伙伴在共同提供SAFe的咨询和实施服务。虽然每个企业的业务模式有所不同,但我们发现根据通用的“实施步骤123”来实施SAFe,总是会给企业带来可喜的交付成果。
我们承诺持续地演进SAFe框架,并向工业界提供价值——即更好的系统,更好的业务成果,也为那些构建世界上最重要的新系统的人们提供更美好的日常生活,但只有你们——SAFe的采纳者和实践者才能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反馈。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如果没有大家的支持,SAFe就仅仅只是一个网站。”
为什么需要本书SAFe网站上的内容包罗万象,涵盖了关于众多的角色、职责、活动和工件的数百页指南,同时也阐述了价值观、精益–敏捷思维、原则和各种实践等基础元素。本书的编写是为了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SAFe,并最终帮助大家完成构建更好的系统的使命。
关于SAFe的更多资料大家可以通过网站和博客获得更多关于SAFe的资料,也可以关注SAFe的定期更新,或者关注我们的Twitter账号(@ScaledAgile),我们会定期发布最新的SAFe研究成果。同时,大家也可以在网站上下载最新的SAFe全景图、精益之屋和SAFe精益–敏捷原则。此外,大家也可以观看相关的SAFe视频和录制的网络研讨会,以及其他免费资料。最后,推荐大家访问我们的网站 www.ScaledAgile.com,也非常欢迎大家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认证课程(www.scaledagile.com/which-course),期待我们可以面对面进行讨论。
让我们一起坚定地推进SAFe!
—— Dean Leffingwell和SAFe团队
The Translator’s Words 译 者 序《SAFe 4.0参考指南》中文版终于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广大敏捷实践者期盼已久的一本书,也是规模化敏捷框架SAFe发展的一次重大飞跃,更是中国敏捷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规模化敏捷框架(SAFe,Scaled Agile Framework)于2011年正式发布1.0版本,历经5年时间,融入了敏捷、精益、系统思考等思想,提出并演进成四大核心价值观和九大原则,从团队、项目群、价值流和投资组合等四个层级,全面、立体、系统化地给出了企业级大规模敏捷实施的策略和框架。2016年SAFe 4.0版正式发布,并在全球众多行业的大型企业中得到实践,从生产率、产品上市时间、交付质量、员工满意度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总结出大量的成功案例。美国财富100强公司中有80%已经开始应用SAFe,全球1000强企业中使用SAFe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与此同时,一大批国内的敏捷实践者和专家也在关注SAFe的发展与应用。早在2009年,我还在诺基亚Symbian研发中心带领敏捷转型时,遇到了Dean Leffingwell先生,我们讨论了敏捷发布火车的执行和SAFe框架的雏形,此后的几年我也一直在关注其演进和发展。2013年,我翻译了Dean Leffingwell的著作《敏捷软件需求:团队、项目群与企业级的精益需求实践》一书。与此同时,中国最早的一批SPC咨询顾问出现了,2014年国内的许多大型企业和跨国企业的中国分部也陆续开始实践SAFe,比如华为、中兴、平安科技、中国银行、 IBM、Dell EMC、赛门铁克、飞利浦等企业都先后组织了SAFe的培训或咨询。截至2016年7月,国内的SPC已经超过10位,但是对于中国大型企业敏捷转型的需求来说,SPC的数量仍然是寥若晨星。
2016年11月,作为中国首位SPCT候选人,我应邀前往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的Scaled Agile,Inc.(SAI)公司总部,与来自全球各国的SAFe专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和研讨,并代表光环国际与SAI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计划从2017年开始在国内组织SPC培训,成立SAFe社群,推进SAFe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为了帮助国内敏捷实践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SAFe,我与Dean Leffingwell先生达成共识,主持翻译了这本《SAFe 4.0参考指南》,希望在中国培养更多的规模化敏捷咨询顾问SPC,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走上规模化敏捷之路。
关于本书本书详尽介绍了规模化敏捷框架的方方面面,既可以作为学习和了解SAFe 4.0的参考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业实施SAFe 4.0框架的指导手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全书脉络清晰,以SAFe 4.0全景图为线索展开论述,首先对SAFe 4.0的3层结构和4层结构进行了简介;第1章和第2章是基础部分,介绍了实施SAFe 4.0的基本要素,从精益–敏捷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入手,提出了SAFe的价值观、原则、精益–敏捷思维,以及企业实施步骤等内容;第3章~第7章是全书重点,分层详尽描述了团队层、项目群层、价值流层和投资组合层的内容,涵盖了角色、工件、活动、组织结构、实施策略、财务预算、度量指标等各个方面,并给出了具体的参考实例;第8章介绍了敏捷中的重要工程技术实践:持续集成和测试先行,同时也介绍了敏捷合同的管理理念和实施指导。在全书的最后对SAFe的术语表进行了汇总,以帮助读者更加精准地理解和顺畅地阅读。
本书内容全面,篇幅较长,如何有效地进行阅读呢?就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跟本书的几位作者进行过深入探讨,这里推荐两种阅读方法:(1)对于SAFe的初学者,建议按章节顺序阅读,每个章节之间是承上启下、前后连贯的,从团队层一直向上进行规模化,直到达到企业的投资组合层。(2)把本书作为参考指南,对照SAFe 4.0全景图,直接跳转到相应的章节进行阅读,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实施指导,当然也可以参考SAI的官方网站(www.scaledagile.com),找到全景图上的每一个活动图标,点击进入,详细阅读。但是,不论采取哪种阅读方法,我强烈建议每位读者都完整阅读第1、2章的内容,因为这两章详细介绍了整个规模化敏捷框架SAFe 4.0的基本要素。
关于术语的翻译SAFe 4.0中涉及的术语众多,范围很广,既包括一些具有浓厚敏捷色彩的用语,也有一些传统项目管理的用语,还涉及企业架构、组织治理、财务预算、度量指标,甚至合同处理方式等,再加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难单从字面进行直译,这给术语表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如SAFe 4.0全景图所示,共涉及四个层级,即Team-Program-Value Stream-Portfolio,其中Team和Value Stream意思比较明确,译成“团队”和“价值流”。但是,对于Program和Portfolio的翻译,本书并未沿用项目管理领域中“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的译法,因为在SAFe 4.0中没有涉及“项目”的概念,Program经常以PI(Program Increment)的形式出现,旨在代表一个发布周期内所交付的可工作的产品或解决方案,与Scrum中的工件——产品增量(Product Increment)类似,而不是项目集合的概念,所以本书中将Program译成“项目群”,既能让读者联想到Program的原意,也能与“项目集”区分开来。同样,在SAFe 4.0中Portfolio也不是“项目组合”的概念,而是企业中负责组织治理、战略规划和投资的层级,所以本书中将Portfolio译成“投资组合”。
在SAFe 4.0中,把业务需求与四个层级进行了对应,即Story-Feature-Capability-Epic,其中Story、Feature、Epic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翻译,分别是“故事”“特性”和“史诗”。而Capability则是新引入的术语,旨在代表价值流层面较大的业务需求,或者是解决方案中较大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拆分成特性,本书中将其译成“能力”。此外,SAFe 4.0中的每个层级都有技术类的需求,用来促成和支持业务需求,称为Enabler,分为三类,包括探索、架构和基础设施的工作。在进行Enabler的中文翻译时,我与业界一些专家进行了多轮沟通,有人建议使用“赋能”“驱动”“促进”“推动”等,但都不太恰当,考虑到在网管领域中已将Enabler翻译成技术术语“使能”,而且近年来很多研究机构也在国家“互联网+”的背景下,提出了“从‘连接’向‘使能’的转型”,所以本书中将Enabler翻译成“使能”,用来体现在技术层面开展的相关工作,为促进后续的研发工作准备良好的技术条件。
翻译本身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它讲究“信达雅”,在SAFe 4.0术语的翻译过程中,我邀请国内多位敏捷专家和社群实践者一起进行了开放讨论、激烈碰撞、求同存异、联合共创,可以说大家从讨论中获得的收益远远超出了翻译术语表本身。接下来,SAFe社群将在实践应用中将术语具体化、实例化,并计划编撰《SAFe 4.0术语中文版集注》,从而帮助国内的广大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SAFe 4.0术语。
致谢敏捷的世界里并不缺乏理论,缺乏的是灵活驾驭理论、付诸实践的人!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有幸遇到了很多这样的实践者,感谢你们!
首先,我要感谢Dean Leffingwell和本书的其他作者Alex Yakyma、Richard Knaster、Drew Jemilo、Inbar Oren,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既有横跨中美时区的电话和邮件交流,也有在美国SAI公司总部的面对面讨论。每一次交流都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碰撞和融合,每一次交流都让我感到作者们的严谨和热情,每一次交流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次,我要感谢国内的SPC和敏捷专家们,我们一起探讨SAFe的实践案例,相互切磋SAFe的术语表达,共同打磨中文译稿,保证了《SAFe 4.0参考指南》中文版的翻译质量。与此同时,来自SAFe社群的上百名志愿者也参与了翻译、试读和审校工作,这又一次让我感受到了“规模化”的力量,感谢各位社群志愿者,没有你们的付出和努力,就没有本书的出版!
这些专家和社群志愿者包括(按姓氏笔画排序):于洪奎、于鹏、马晓玲、王威、王明兰、王立杰、王珂峰、王友强、王真、王凌宇、王云峰、王抒音、王红杰、王伟镜、王炬成、韦恩亮、史进、付大亮、田爽、石磊、刘丛、刘红艳、刘世明、刘军凯、刘军权、刘洋、刘江兵、刘鹏飞、刘杨、师津锦、江山、关远煊、任仲泉、苏春山、李宝伟、李福磊、李永宏、吴舜贤、吴昊、吴非、吴兴国 、陈剑、陈勇、陈凤、陈煜、陈韬、 张骏、张克强、张潇、张昀、张金海、张国荣、张冬娣、杨锋镝、杨瑞、肖凡、邸富杰、余跃、邹勇、邵宇、金毅、周代兵、周金根、林伟丹、范钢、岳广玲、罗涛、周巍、季炜、武文、欧阳泓、昌中作、宗在俊、陆媛、贺延警、洪佳、段然、钟义杰、赵卫、赵欣桐、徐东伟、钱瑞海、翁云峰、高睿、高桥、高洋文、郭野、黄灵、黄喆、龚正、黄金文、曾菲、梅朝军、蒲甜田、翟永辉、谭锡泉、潘乐、穆祥武、薛梅、霍金健、瞿俊龙等。
我还要特别感谢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领导和关敏编辑,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本书才得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出版,与广大读者见面。
最后,我要感谢本书的广大读者,只有你们的认可和参与,才能见证规模化敏捷框架的成功。2017年初,我在北京、上海、广州发起了SAFe中国社群,得到了各地SAFe实践者的积极响应。感谢大家的支持!
敏捷实践的采纳和应用,正如跑步运动那样 —— 一个人跑,可以跑得更快;一群人跑,可以跑得更远! 希望SAFe能成为企业级敏捷实践的指路明灯,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敏捷的长跑运动中!
李建昊 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