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者:[美] 杰克·凯鲁亚克 | ISBN:9787540493899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连载状态:全集 |
电子书格式:pdf,txt,epub,mobi,azw3 | 下载次数:8993 |
创建日期:2021-02-14 | 发布日期:2021-02-14 |
运行环境:PC/Windows/Linux/Mac/IOS/iPhone/iPad/Kindle/Android/安卓/平板 |
萨尔是位对文学、爵士乐和女人都充满好奇与热情的年轻作家,时常和纽约的朋友们一起谈论哲学、文艺与创作。富于热情与野性的迪安突然闯入这个圈子,此时萨尔的生活正面临转折,于是他决定追随迪安“在路上”的步伐,去实现自己去往西部的梦想。
小说以萨尔的视角讲述了他和迪安等人四次横跨美国大陆的公路旅行。在混乱而亢奋、真挚而疯狂的旅程中,他们结识了流浪汉、农民、工人、少数族裔。这些人同样身处“黄金时代”,应许的“美国梦”却被淹没在幻想与泡沫中。萨尔与迪安纵情于爵士乐和性爱,开启了通往体验生命以及无限可能的那扇大门。他们尽情地燃烧自我与探索世界,追寻生命的真义和灵魂的自由。
本书是凯鲁亚克的自传体小说。1951年,年近三十的凯鲁亚克于短短三周之内,在一幅三十多米的卷轴上一气呵成写完此书。在屡遭退稿后,经他自己六度修改的《在路上》终于在1957年正式出版。其后,此书轰动美国并风靡世界,成为历久弥新的文学经典。凯鲁亚克也被奉为新世代的精神教主,鼓舞着无数年轻人循着他的足迹找寻人生真义。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小说家、诗人,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父母为法裔加拿大人。他凭橄榄球奖学金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后退学去商船上当水手,也曾短暂地加入海军,但因无法忍受军纪约束,住进精神病房并获退伍。
逃离与追寻贯穿了凯鲁亚克的一生,身份的疏离和语言的隔阂,让他始终游离在社会的边缘。他自诩是时代和社会的“局外人”,一直在找寻属于自己的声音。在纽约期间凯鲁亚克结识了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人,并以他们和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原型创作了《在路上》。此书被誉为一部定义了“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作品,至今畅销不衰,并且被列入美国大学人文通识课的必读书目。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旅者》等作品。
译者:何颖怡,台湾政治大学硕士,曾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从事比较妇女学研究。现专职翻译。译有《裸体午餐》《在路上》《阿宅正传》《天真的人类学家》《时间里的痴人》《行过地狱之路》《林肯在中阴》等作品。
1.美国二十世纪蕞伟大蕞具影响力的文学作品之一,一个风靡世界的文化符号。入选《时代》“史上百佳小说”,被翻译成四十多种语言,全球不完全统计已再版300余次。仅英语版就再版了39次。在世界文学史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2. 所谓垮掉,不是颓废,而是反抗桎梏勇气、追求真我的执着,以及沉浸浪漫的喜悦。作品中的精神内核影响了其后六十年美国以及世界——启发了包括托马斯品钦等在内的文学大师,激发了无数摇滚音乐人的创作热情,奠定了公路电影的基石。不仅是西方世界,国内的民谣、摇滚、文学、以及电影也对其推崇备至。抵抗平庸,才是创造力真正的源泉。
3. 它不仅是一部简单意义上的小说,还是一部自我心灵探索史,一幅瑰丽的社会画卷,一部哲学对谈录。作者采用即兴式自发性的技巧进行写作——思绪自然流动,真挚而充满诗意。
4. 选取的是著名的译者何颖怡的版本。何颖怡不仅是一名出色的译者,同时也是相关领域著名的学者,她不仅纠正了以往译本中的错误,还为此次的译文添加了大量的文化注释,帮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和那个时代。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这本书如果换做几周前,我会觉得是毫无意义的书……但在最近的疫情面前,面对书中人物的自由,浪漫,无畏,突然有了具象的向往。
2020-01-28
新年伊始读到了这本书,迪安和萨尔对生活的真诚与热爱很打动我,这才是对待生活的态度~~
2020-01-06
这是一本在我人生最低谷时带给我转机的作品,记得里面迪安的一段话(原文有些不记得了),我们终将到达终点,何必在人生的路途中焦虑彷徨。
2020-01-07
体会到了迪安的迷人之处,他如另一个思特里克兰德,充满旺盛的生命力,孩子般遵循本我的快乐法则。这纯粹与疯狂太招人爱了,即使明知道他是白痴和恶棍,也想立刻一起开车出去冒险,感受狂野的风!努力换得成功的美国梦已经破灭了,萨尔他们没有生活目标,宁可当黑人、墨西哥人、日本人,也不肯当一个“幻灭的白人”。迪安找不到自己的父亲,可以说他就是“美国之子”吧。
2020-01-30
目前最佳中文译本,在路上的迷惘一代人,要反复阅读。
2020-01-29
这个世界上有些书你知道你早晚会去读,《在路上》对于我来说属于这种。很多年前看两三行介绍,就知道你终究有一天会去找来读的书,就像和一个人对视两秒,就知道你们是否能心灵相通一样,要是从心理上掰碎了细嚼,也未必分析不出道理一二来,不过,那全无意义。 是的,全无意...
2008-02-27 11:53:28
特别说明的是,两颗星的评价是针对文教授的中文译本而言的。 《On the Road》我先看了英文版的,再去翻文楚安的翻译版。我不能说文教授水平不高,实际上他很费力的把很多俚语都找到了中文对应。但我还要说这本书的中文译本和英文原著完全是两本顶着同一个名字的不同的书。 ...
2007-02-12 20:43:25
看了记者对王永年的访谈,忍不住说两句。 译者说不喜欢这本书,并认为它没有多大文学价值,行文结构比较糟糕,还说他与凯鲁亚克,我们都有代沟,他把这本书定性为一本年轻人的书。以凯鲁亚克的出生年(1922)来看,如果他活着的话,比译者还要长几岁,那么这年轻与年老的区别就...
2006-11-26 22:24:44
花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这本美国的经典著作。开始的时候逐字逐句的阅读,到后面就开始囫囵吞枣,最后草草翻完,一无所获。 我以为是我的阅读能力出了问题,在网上瞄了下,才发现也许是翻译的原因而导致我无法完全理解书中所要传达的真实含义。我读的是王永年版本的,没读过英文...
2009-04-08 22:31:48
刚才在豆瓣看到关于《在路上》王永年译本的评论, 看着这陌生译者,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文楚安已经在05年9月就已去世。心下黯然。 没看过王的新译本,也不想看。家里安静的躺着的是文楚安01年的译本,02年底来北京培训,在北师大附近的一家小书店购得,培训结束在回哈的火...
2006-12-08 10:54:02
即使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个冬夜,我独自坐到图书馆关门,虽然冻得瑟瑟发抖,胸中却有团火在熊熊燃烧,整个下午和晚上,我都在看一本叫《在路上》的小说,当我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从玻璃幕墙望出去,窗外漆黑一片,而我却只想着,一头冲出去,再也不回来。那个寒冷的夜晚,...
2006-12-31 12:38:59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杰克·凯鲁亚克 在很多人看来,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时代发生了很多大事,包括世界范围的左翼学生运动,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还有中国的文革等等。我们说这是一个“大时代”,并不是说它怎样影响了世界的进程,...
2006-07-01 12:53:42
40年前的10月21日,杰克·凯鲁亚克死了。 他死于长年的酗酒,无法遏制的内出血杀死了“垮掉的一代”最伟大的作家。凯鲁亚克的第三任妻子斯特拉跟他在一起,但是她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整夜吐血不止,束手无策。当他被送到佛罗里达州的圣·彼德斯堡医院时,医生也无计可...
2009-12-17 05:03:30
这几天不时听到关于《在路上》这本书的讨论,这才提醒我曾经与这本书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竟然有幸与我的师姐一起,第一个将这本激动过无数年轻人心的作品介绍到大陆来。 翻译这本书是在1988年的暑假,当时我在读研二。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一位大姐,也是现在一直笔耕不辍的...
2010-02-25 02:20:55
我与“垮掉的一代”第一次结缘,发生在十多年前我在S大求学的时候。 在新校区待了两年,我们回到市区,像笼中鸟重获自由,拥抱崭新的生活。室友跟我同系不同班,有一次他上课回来,跟我们眉飞色舞地描述他们翻译课的任课老师:讲得如何精彩,如何不拘一格,如何颠覆普通学生对...
2020-01-07 23:27:45